第一图书网

苏联真相

陆南泉 新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0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作者:

陆南泉  

页数:

1672  

Tag标签:

无  

前言

由于工作的关系,长期以来我一直十分关注苏联问题。1991年年底苏联解体后,我国国内的学者撰写了不少论著,对苏联70年的历史、它的兴衰、中苏关系与最后解体原因等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许多看法,应该说,取得了不少进展。我对研究这些问题也有浓厚的兴趣。特别要指出的是,对斯大林执政时期形成的苏联模式及其历史作用,更是人们热烈讨论的问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的继续探索,研究苏联问题,总结其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的重要性显得更为突出。在此背景下,由陆南泉等组织撰写的《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一书,将会引起人们的兴趣。纵观全书内容,我认为,本书的重要意义首先是有利于我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光明大道。党的十七大在总结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与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并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内涵,它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战略思想。从中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政策与发展道路来看,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又具有十分鲜明的中国特色。这一发展模式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取得重大成就的根本原因。什么是中国特色,我认为,正如书中提出的,首先是不要苏联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突破,这已被中国30多年改革开放的历史所证明。本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苏联模式进行了客观的评析,指出它在苏联建国初期曾起过重要的作用,但后来由于思想僵化,对马克思主义采取教条主义态度,不能与时俱进,不能根据客观变化了的情况进行适时的改革,使得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成为妨碍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内容概要

本书是关于研究苏联历史的专著,书中一个重要内容是对苏联模式进行了客观的评析,指出它在苏联建国初期曾起过重要的作用,但后来由于思想僵化,对马克思主义采取教条主义态度,不能与时俱进,不能根据客观变化了的情况进行适时的改革,使得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成为妨碍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作者简介

男, 汉族,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33年11月生于江苏省江阴市。
1955年参加工作。
1960年毕业于苏联莫斯科财政学院,同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1960年12月回国参加工作,先后在中国人民大学与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执教和从事苏联问题的研究工作。 1981年起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苏联东欧研究所(现改名为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工作,先后任经济研究室与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务院发展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中国东欧中亚学会副会长、哈尔滨市政府经济顾问、清华大学等校教授等职。 1980年晋升副研究员。
1986年晋升研究员。
1986-1987年、1993-1994年先后任日本北海道大学斯拉夫研究中心、日本国际问题研究所客座教授。 2001年4月退休。

书籍目录

序序二前言第一编 十月革命与列宁时期 1.1917年革命前的俄国是什么样的国家?  2.十月革命前俄国经济有何特点? 3.列宁为什么说俄国苦于资本主义不足? 4.二月革命真相如何? 5.布尔什维克党是怎样夺得政权的? 6.十月武装起义是怎样进行的? 7.布尔什维克党为什么能够取得和巩固政权? 8.列宁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是如何发展变化的? 9.什么是军事共产主义,其后果如何?  10.新经济政策及其意义和教训是什么? 11.新经济政策为什么夭折了? 12.列宁是怎样认识与发展党内民主思想的? 13.列宁“政治遗嘱”产生了怎样的风波? 14.谁是保存列宁遗体的始作俑者?第二编 斯大林时期 15.斯大林是怎样一步一步登上最高领导岗位的? 16.如何评价斯大林推行的工业化政策? 17.如何看待苏联农业全盘集体化及其后果? 18.如何认识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大清洗”运动? 19.20世纪30年代乌克兰大饥荒的原因是什么?  20.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苏联缘何进行对庸俗社会学的批判? 21.斯大林是怎样控制意识形态的? 22.斯大林模式是怎样形成的? 23.“苏联模式”是“可疑”的“假命题”吗?  24.中国领导人是如何看待斯大林模式的? 25.《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26.布哈林及其理论的真相如何? 27.托洛茨基何许人也? 28.斯大林的“阶级斗争尖锐化”理论是列宁主义的著名原理吗? 29.斯大林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实质及其危害是什么? 30.斯大林是如何破坏党内民主的? 31.如何评价斯大林与希特勒签署的条约与协定? 32.如何评价斯大林的“东方战线”?  33.如何全面正确评价斯大林在二战中的作用? 34.为什么说了解战后斯大林的政治“清洗”是认识赫鲁晓夫“解冻”的钥匙? 35.斯大林战后缘何不思改革? 36.外蒙古是怎样从中国分离出去的? 37.斯大林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有哪些误区? 38.冷战与斯大林有何关系? 39.斯大林模式移植到东欧的后果是什么? 40.如何评价斯大林在新中国建立和巩固中所起的作用? 41.斯大林最后同意打朝鲜战争的原因是什么? 42.缘何必须突破对斯大林的“两个凡是”? 43.俄罗斯在重新评价和肯定斯大林吗?第三编 赫鲁晓夫时期 44.如何解析赫鲁晓夫的“解冻”?  45.“贝利亚事件”真相如何? 46.如何评价赫鲁晓夫反对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秘密报告》? 47.能说赫鲁晓夫反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是“忘恩负义”吗? 48.如何解析赫鲁晓夫提出的“三和路线”?  49.如何看待赫鲁晓夫提出的全民国家和全民党问题? 50.中苏关系破裂原因何在? 51.赫鲁晓夫上台后缘何首先抓农业改革? 52.如何评价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 53.赫鲁晓夫下台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54.如何看待苏联和东欧国家去斯大林模式的改革?第四编 勃列日涅夫时期 55.如何在苏联历史上给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定位? 56.勃列日涅夫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缘何停滞不前? 57.为什么说苏斯洛夫是“灰衣主教”?  58.勃列日涅夫时期对第三世界扩张造成了什么严重后果? 59.勃列日涅夫为什么大搞军备竞赛? 60.勃列日涅夫时期为什么会出现“持不同政见者”?  61.勃列日涅夫是如何扼杀“布拉格之春”的? 62.苏联入侵阿富汗造成的严重后果是什么?第五编 戈尔巴乔夫时期 63.戈尔巴乔夫缘何要对体制进行根本性改革? 64.戈尔巴乔夫是怎样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 65.戈尔巴乔夫时期对外经济体制进行了哪些改革? 66.戈尔巴乔夫是怎样当上最高领导人的?  67.戈尔巴乔夫缘何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68.所谓戈尔巴乔夫在土耳其美国大学讲话的真相如何?  69.如何评价戈尔巴乔夫对外政策的新思维?  70.戈尔巴乔夫在中苏关系正常化中起了什么作用?  71.戈尔巴乔夫在德国统一问题上的立场是如何变化的?  72.“8•19”事变的前因后果如何? 73.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在联盟解体中起了什么作用?  74.苏联人为何“不珍惜”苏联? 75.如何认识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原因与苏联剧变的关系? 76.邓小平是如何看待和应对苏东剧变的? 第六编 苏联剧变的原因与教训 77.苏联剧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78.究竟是何种制度性因素导致苏共垮台?  79.为什么评价苏联历史要坚持正确的观点和方法?  80.为什么说“文化统制主义”是苏联剧变的原因之一?  81.苏联在文化建设中有哪些经验教训?  82.对外扩张与苏联剧变是什么关系?  83.民族问题对苏联解体起了什么作用?  84.如何评价苏联经济建设成效问题?  85.法制建设的缺失与苏联剧变是什么关系?  86.苏联特权阶层形成的原因及对苏联剧变的影响是什么?  87.东欧剧变与苏联历来的东欧政策是什么关系?  88.苏联所有制理论在改革过程中有何变化?  89.苏联商品经济理论在改革过程中有何变化?  90.为什么说中国改革开放是对苏联模式的突破?  91.邓小平对中苏大论战的看法给我们提供什么启示?  92.为什么不能从苏联剧变中得出不能搞政治体制改革的结论? 93.科学发展观与苏联模式的发展观和发展战略有何异同?  94.苏联最高权力是怎样交接的?  95.苏共执政合法性是如何丧失的?  96.苏联共产党是个什么样的党?  97.苏联领导人的收入是多少?  98.苏共党内实行怎样的监督机制?  99.历史教科书问题如何纠缠俄罗斯?  100.《莫洛托夫访谈录》说明了什么问题? 101.我们应该从苏联剧变中吸取什么教训?苏联大事记本书作者简介

章节摘录

斯大林为担任总书记提前安插了自己的人。1921年托夫斯图哈在“民族人民委员部负责‘不大的’工作”,而到1922年已经“主管斯大林同志的个人秘书处”。斯大林当选总书记后,托夫斯图哈立即改任书记处办公厅副主任。显然,斯大林早已积极为托夫斯图哈就任此职作准备了。托夫斯图哈就任新职的同时,斯大林的心腹纳扎列疆被任命为书记处办公厅副主任,卡岗诺维奇被任命为中央组织指导部部长。此外,斯大林的私人秘书麦赫利斯也得到主人的精心培养和安排。布哈林被打倒后,此人代替布哈林掌管了《真理报》,并出任权力很大的中央出版局局长,一时间几乎控制了整个意识形态。斯大林提拔的这些人在以后的许多关键时刻给了总书记以有力支持。另外,还在1921年,在斯大林的积极参与下制定了一批党内规范性文件,其大多数都是涉及登记分配工作的,担任总书记之后这些文件没有修改,而是立即“检查执行情况”。俄共十一大在选举新的中央委员会成员时向代表们建议的方案是27人。选举时可以涂去选票中不合适的候选人,写上要选的人名。结果方案中的27人均获得多数票,当选中央委员。得票最多的是列宁和托洛茨基(477),其次是布哈林和加里宁(476)。第5位的是捷尔任斯基(473),拉狄克和托姆斯基得472票。李可夫得470票,拉柯夫斯基得468票。斯大林得463票,处第10位。十一大选举中最奇特之处是在发给代表的中央委员选票上,在斯大林名字后面的括弧内写着“总书记”字样,在莫洛托夫和古比雪夫名字后面标明“书记”!这就是说在制作选票的时候已经内定这三人未来的职务,而代表在投票的时候,不管愿意不愿意已经把总书记的大权交给了斯大林。所以4月中央全会实际上只是通过了一个事先已经定下的决定而已。不过关于这一切,大会速记记录上没有任何说明,仅直接公布当选名单。

媒体关注与评论

本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苏联模式进行了客观的评析,指出它在苏联建国初期曾起过重要的作用,但后来由于思想僵化,对马克思主义采取教条主义态度,不能与时俱进,不能根据客观变化了的情况进行适时的改革,使得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成为妨碍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本书在分析苏联剧变的根本原因这一重要问题时,以邓小平“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一理论观点为指导,明确指出,苏联剧变的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制度及体现这一模式的体制问题,并进一步指出,党的问题也只有从制度中去考察才能把握问题的本质,因为党的问题本身就是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可以认为,以制度与体现制度的体制作为分析苏联剧变的根本原因,这就抓住了问题的实质。   ——阎明复(阎明复同志曾任中共中央办公厅翻译组组长、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第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政部副部长、中华慈善总会会长,现任中华慈善总会荣誉会长。) 参加本书撰写的作者较多,既有许多德高望重的老学者,也有年轻之秀。他们绝大多数是长期从事苏联有关领域研究的资深学者,一辈子都在孜孜不倦地研究苏联问题。他们运用了许多新资料,也包括新解密的档案资料,对问题的来龙去脉进行研究,体现了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的科学精神。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无论个人还是国家,都可以从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中汲取营养。研究历史不仅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过去,也可以使我们更好地把握未来瓣书反映了我国研究苏联问题的很多新成果,力图回答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值得关心社会主义事业的各级干部、学生和研究这一问题的专家学者重视和阅读。   ——李凤林(李凤林同志曾任中国驻俄罗斯联邦大使,责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


编辑推荐

《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套装上中下3册)》要目:列宁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是如何发展变化的?斯大林是怎样控制意识形态的?斯大林模式是怎样形成的?斯大林是如何破坏党内民主的?斯大林最后同意打朝鲜战争的原因是什么?中苏关系破裂原因何在?赫鲁晓夫下台的真实原因是什么?勃列日涅夫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缘何停滞不前?勃列日涅夫时期为什么会出现“持不同政见者”?戈尔巴乔夫缘何提出要进行根本性改革?苏联剧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究竟是何种制度性因素导致苏共垮台?苏联最高权力是怎样交接的?苏联共产党是个什么样的党?我们应该从苏联剧变中吸取什么教训?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苏联真相 PDF格式下载



苏联释梦


苏联研究力作


写得不错,可以读读


苏联真相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