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亲历与见闻

黄华 世界知识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年8月  

出版社:

世界知识出版社  

作者:

黄华  

页数:

452  

字数:

463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以我国现代史为背景,从黄华工作的角度出发,阐述他对我国外交工作的体会,其中有对政府交涉的回忆,也有对一些重大事件的感想。娓娓叙来,引人入胜。

作者简介

黄华同志是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任外交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原名王汝梅,学生时期即参加革命,是我国一二·九运动的领导者和参加者。从延安时期即开始外交工作,与国际友人埃德加·斯诺友情甚笃,是我党早期半官方外交的历史见证者。20世纪50年代年代在新中国参加万隆会议、日内瓦会议中,黄华担任顾问和新闻发言人。20世纪60至70年代,担任我国驻加纳大使、加拿大大使、常驻联合国代表,文革时出使埃及,是中国唯一一位未被调回国参与文革的大使。黄华也是直接参与中美建交的领导人之一,同基辛格秘密谈判的三人小组成员之一。在他任外交部长期间,实现了中美建交,签订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学生年代和一二·九运动
 家庭和学校
 一二·九学生运动的爆发
 南下宣传团的活动
 抬棺游行和《牢狱之花》
第二章 陪同斯诺在陕北采访随红军进人延安
 接受斯诺邀请去陕北苏区
 随斯诺在保安会见毛泽东
 目击红军三个方面军大会师
 关于西安事变
 随红军进入延安
 延安生活
 任朱德总司令的秘书
第三章 美军观察组和国共美军事调处执行部
 中国的抗日战争
 美国参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美军观察组派赴延安
 抗战胜利和美军观察组使命的结束
 军事调处执行部的建立
 军调部国共美三方的斗争
第四章 同司徒雷登在南京的接触
 从延安到西柏坡
 调任南京及同司徒雷登的接触
 周恩来同意司徒雷登赴燕京大学
 英舰“紫石英”号事件
 调任上海
第五章 日内瓦会议——新中国参加的第一个高层大型国际会议
 朝鲜停战和中朝美有关朝鲜和平问题的政治会谈
 中国参加讨论朝鲜和印支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日内瓦会议关于朝鲜问题的讨论
 日内瓦会议关于印度支那问题的讨论
 中国代表团的新闻工作
 中美在日内瓦会议期间的接触 
 中印、中缅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联合声明
第六章 出席亚洲和非洲国家(万隆)会议
 亚非(万隆)会议的召开
 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上表现的卓越外交才华
第七章 出任驻加纳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
 刚独立即同中国建交
 新兴国家加纳的总统恩克鲁玛
 谋刺恩克鲁玛总统未遂事件
 周总理对加纳的成功访问
 与坦噶尼喀、刚果(布)、达荷美谈判建交
 恩克鲁玛总统第二次访华和加纳政变
第八章 出任驻阿拉伯联合共和国(埃及)大使
 现代埃及
 文化大革命对大使馆的影响
 6月5日的阿、以战争
 周恩来致纳赛尔的支持信
 纳赛尔对苏援的抱怨
 作为特使访问毛里求斯
第九章 斯诺的访华和基辛格的秘密访问
 接待斯诺对新中国的第三次访问
 基辛格秘密访华前的形势
 基辛格的秘密访问
 尼克松访华和我与基辛格在纽约的秘密联络
第十章 中国驻北美洲的第一个大使馆
 中国同加拿大建交
 难忘的欢迎场面
 正式开馆
 申请访华签证的百人长龙
 寻觅永久馆舍
 建交国队伍又“添丁”
 联合国大会中国扬眉吐气
 向特鲁多总理的辞行拜会
第十一章 在常驻联合国代表团的五年
第十二章 任外交部长
第十三章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签订
第十四章 中美建交和八一七公报
第十五章 睦邻友好。访问亚洲周边国家
第十六章 一次正式友好访问会见了四位印度总理
第十七章 访问发达的工业化国家
第十八章 非洲之行
第十九章 出席坎昆会议和访问拉丁美洲国家
第二十章 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前期谈判
第二十一章 出席勃列日涅夫的葬礼推动中苏关系正常化
第二十二章 同外国议会的交往出席国际行动理事会年会
第二十三章 接力宋庆龄的事业和岭南学人共事
第二十四章 国际友人和同外国的交往
第二十五章 退休生活
后记
黄华年表

章节摘录

  红军有一个很好的传统,就是不论官级高低,人人关心国际、国内时事。中央的机要部门和宣传部门非常注意收听广播,并向各个单位和连队传递信息。各单位的政工部门和连队俱乐部经常组织讲解会和讨论国内外大事。  1936年12月12日晚,西安事变的消息传到保安,得知张学良和杨虎城扣留了蒋介石,人们兴奋之极。大家在黑暗中聚拢在窑洞前议论纷纷。中央政治局也因事出意外,连续几天开会研究对策,决定应张学良和杨虎城的邀请,派周恩来和叶剑英去西安参加解决事变问题,争取逼蒋介石抗日。  我们众多干部也热烈地讨论西安事变,特别是如何处置蒋介石的问题。许多同志怀着对蒋介石的深仇大恨,主张杀了他再说。他们说:他杀了我们几十万同志,杀了我全家几十口人,蒋介石该死,该枪毙他一百次、一千次!有的同志说,应该把蒋光头押到保安来受审,我们开个群众大会,审判他,要他低头认罪。有的同志则觉得我们的力量还小,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的军队力量也有限,难以马上拉起来同日本打仗,对蒋介石的处置恐怕要从大局考虑。逼蒋把他统领的几百万部队参加抗日,这是当前最重要的事。当时我在后方司令部工作,可以看到电报,对事态的发展有些了解。  这时,我们的电台收到消息说,苏联报纸的文章认为西安事变是中国的亲日派搞的,要中共不要上当,应该立即释放蒋介石。我们周围的同志,包括战士都说,苏联共产党和共产国际怎么这样糊涂可笑,连张学良是个抗日派都不明白,真差劲。  西安事变发生后,南京政府内以何应钦为首的亲日派主张讨伐张、杨,并开始轰炸西安周围的城市,企图置蒋介石于死地,并篡夺蒋的统治权。宋子文、宋美龄等则极力反对讨伐。  西安事变有其深刻的政治原因。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被调至陕、甘一带剿共。1935年在日本步步进逼侵略华北的危急形势下,蒋介石仍坚持不抗日政策,逼迫张学良和统领西北军的杨虎城将军剿共,目的是一石二鸟,要使东北军、西北军同红军相互抵消力量,两败俱伤。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的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后,同红二十五军和刘志丹部会合,在直罗重创来犯的东北军。在中共多次呼吁和工作的感召下,张学良亟感中共关于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主张是真诚的,极为赞同。他于1936年4月亲赴延安同周恩来会谈,达成停止内战和联合抗日的协议。12月4日,蒋介石到西安要挟张学良、杨虎城称,如他们不加紧剿共,即将张、杨的部队分别调到安徽、福建,由中央军进驻陕甘。张、杨二将军向蒋介石痛切陈词,力劝蒋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二人感情激动,声泪俱下。蒋介石对两位将军的劝谏断然拒绝。两位爱国将领走投无路,决心联手发动兵谏,拘留了蒋介石及其随从人员。  事发后不久,中共中央总书记洛甫(张闻天)召开干部大会,我们几百人坐在保安的周河边的平滩上听他讲话。他传达中央关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并说目前中国处在一个危急的关头,是逼蒋介石走上抗日的前方,还是重打内战,让日本侵华的野心得逞。他说明我们应以全局为重,批评了那些审蒋除蒋的主张。  事后我才知道,我认识的美国进步作家艾格尼斯·史沫特莱当时正在西安,我燕大的同宿舍好友新西兰人詹姆士·贝特兰在事件发生后根据斯诺的建议,也迅速赶到了西安,他们同张学良手下做事的东北大学和燕京大学的同学宋黎、张兆麟等取得联系,将西安事变的真相用英语通过广播电台向世界广播,打破了南京政府的新闻封锁,澄清和反驳了白崇禧之流的造谣污蔑。原先世人根据国民党中央社的消息,以为张学良、杨虎城的兵变是共产党策动的,其实中共在事变之前对此毫无所知。据我的一些外国朋友后来告诉我,英国BBC广播公司发现,那时的西安电台的男播音员是用悦耳纯正的牛津英语广播的。


编辑推荐

  这是由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前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务院副总理、外交部长黄华亲自撰写的个人传记,记叙了他独特而丰富的革命工作经历和外交实践,生动翔实地披露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细节,既有对外交工作的体会,也有对重大事件的感想和思考。  在1989年5月底,正是北京发生那场政治风波前夕,黄华要去美国出席国际行动理事会。行前,他坚守党的外事纪律,通过姚依林研究中央的对外口径。在中国革命艰难、漫长的道路上,黄华始终站稳革命立场,和党中央保持一致。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亲历与见闻 PDF格式下载



我认真阅读了《亲历与见闻:黄华回忆录》,这本书详实地记录了我国外交的发展史,内容生动,我一边阅读,一边感觉到仿佛来到了谈判的现场,游历了很多国家。我认为这本书可以作为我国国际关系专业的教科书。我读后收益匪浅。


黄华写书自然值得一读!


文笔一般,但是可以从中了解国家的外交历程,体会一个老人的自豪的、认真的心


还不错,知道一些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


这本书印刷排版很好,内容丰富,有很多珍贵的彩照。有助于了解那个时期中国是如何进行外交的。


用语平实 不偏不倚 珍贵的黑白、彩色照片资料一应俱全

毕竟是一代开国外交官嘛 又老前辈 自然很值得的收藏这外交回忆录

赞!


斯诺访问中国部分很值得一读,研究新中国前四十年外交值得收藏


值得看...


钦佩外文功底


因为是帮同事买的,没有看过,不知道怎样评价。


草草浏览完黄华先生的自传,“客观”是最鲜明的感受。应该说,在目前的国内出版环境下,他将所有的条件运用到了极限,仅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向这位外交界前辈致敬;仅此,其著述的史料价值已超越钱其琛、周南、唐家璇诸公矣。


这本书很好,记录的新中国外交的一些历史,很值得一看。


这次一下买了蛮多书,这本还没来得及看,不过还是蛮喜欢的


可以多了解那个年代的很多事


值得一看,但几乎没有保存价值


写解放前的那些好看


蜻蜓点水,写的不详细!


早闻黄老的名声,买了一读,果然不同凡响,使我明白了好多我国外交的执行情况和内情,黄老可是当事人啊。


书的内容丰富,使我知道了很多过去不了解的事情,很好看。


看过之后对那个年代的一些历史事件从不同的角度有了更多的了解,整体来看,书的内容还是不错的,读后有一定的收获。书的质量整体来说不华丽,一般吧,不影响阅读。


亲历与见闻:黄华回忆录新中国外交见证史…亲历史………值得看。发票收到!


货到后,怎么发现是二手书?望商家给出解释、


除了官话,没内容,不建议买。


同学说还行,他喜欢名人传记。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