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苏中俄关系亲历记

周晓沛 世界知识
出版时间:

2010-9  

出版社:

世界知识  

作者:

周晓沛  

页数:

237  

Tag标签:

无  

前言

人总是有梦的。不同的人,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梦。而外交官的梦,就是不辱使命,想方设法去做那些难以做到的事情,最大限度地维护祖国利益,不论遇到多大困难,不管需要多长过程!这也正是外交官职业的价值和魅力之所在。我是南方农村鞋匠的孩子,父母都目不识丁。虽然高考蒙上了北大,但家里没钱供我读书,完全是靠国家助学金生活和在老师的辛勤培养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当时一心想的,就是好好读书,将来报答党和人民的恩情。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动乱把一切都颠倒了。劫难之后,历史逐渐恢复了本来的面目,人们又重新开始憧憬自己的未来。可是,我做梦也没想过当职业外交官。可能是由于学俄语的关系,我几乎一辈子同苏联和俄罗斯等欧亚地区国家打交道,有缘亲身参与充满戏剧性的中苏边界马拉松谈判、中苏两国关系正常化磋商、中苏高级会晤以及苏联解体后与新独立国家的建交谈判,经历俄罗斯总统首次访华、我国领导人最后一次造访苏联和多次回访俄罗斯等历史事件。像许多外交官一样,我从科员开始,历经随员、三秘、二秘、一秘、参赞,到公使衔参赞、公使等外交官衔的每一个台阶。与众不同的是,我两度在同一个莫斯科工作,却为两个不同国家的首都——一是苏联,一是俄罗斯。此后,有幸到乌克兰、波兰、哈萨克斯坦出任大使。如履薄冰地干完三个任期之后,我才真正懂得当“特命全权”大使不易,做有作为的好大使实在太难。

内容概要

本书作者将自己三十多年外交生涯中亲历、亲闻的一些有意思的事件和案例整理记录下来,力求从一个特殊视角反映新中国成立后五十多年中苏、中俄关系曲折发展的进程;也讲述我国同乌克兰、波兰、哈萨克斯坦等国关系中一些有趣的故事,比如我国历史上第一条直通境外的原油管道的铺设、外交上的治蝗大战、为申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进行游说、进入切尔诺贝利“死亡区”,以及鲜为人知的外交人生的艰辛一面。

作者简介

周晓沛,浙江乐清人,1945年生。196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1 971年到北京外国语学院俄语系进修。1973年起在外交部工作,曾任外交部苏联东欧司苏联处处长、参赞,东欧中亚司副司长、司长,中国驻俄罗斯使馆公使衔参赞、公使,驻乌克兰、波兰、哈萨克斯坦大使。现任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前外交官联谊会副会长、中国中亚友好协会副会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外交学院兼职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客座教授。

书籍目录

序:外交官之梦第一部分 中苏中俄关系亲历 一、参加中苏边界谈判   1.外交翻译官不是那么好当的  2.要成为“不可替代的专家”  3.马拉松式的边界问题谈判  4.重启谈判和珍宝岛事件  5.聋子对话,走进“死胡同”  6.针锋相对,唇枪舌剑  7.谈判本身就有意义 二、初次赴驻苏联使馆工作  1.西伯利亚,令人浮想联翩  2.调研是一门深奥的学问  3.结识美国外交官科菲  4.好酒亚美尼亚科涅克  5.托尔斯泰的无碑之墓 三、十年一个回转的中苏关系  1.五十年代“一边倒”中苏中俄关系亲历记  2.六十年代关系恶化  3.七十年代敌对升级  4.八十年代政策调整,关系改善  5.出现重要转机 四、中苏关系“半正常化”  1.柬埔寨问题工作会晤:最后一分钟达成谅解  2.钱其琛外长访苏:策划在穹庐  3.苏联外长访华:束埔寨问题又卡壳 五、戈尔巴乔夫访华:见面不拥抱  1.邓小平说,接待礼仪要适度  2.历史性的会晤  3.结束过去,开辟未来  4.中苏两党论战有评价  5.历史自会做出结论 六、江泽民总书记访苏:会见老朋友  1.去中南海向总书记汇报  2.中国领导人的最后一次访苏  3.总书记带了五车皮的礼物  4.签订中苏边界东段协定一  5.不忘老朋友  6.“我要见你们的江” 七、从中苏关系到中俄关系的过渡  1.苏联解体只是时间问题  2.中国的外交反应神速  3.中俄双方不存在重新建交问题  4.既非驻苏大使,又非驻俄大使  5.对“帝国”大厦倾塌的仁智见解 八、中国与中亚五国谈判建交  1.乌兹别克斯坦:愿仍以“同志”相称.  2.哈萨克斯坦:总统的精明和敏锐  3.塔吉克斯坦:我们这里没有“波波夫”  4.吉尔吉斯斯坦:为边界问题费口舌  ……第二部分 出使欧亚三国第三部分 外交官是怎样炼成的

章节摘录

插图:中方参与边界问题谈判的代表都是“重量级”人物,乔冠华、韩念龙、余湛副外长先后担任中方边界谈判代表团团长。他们都是经验丰富、才华出众的老一辈外交家,也是令对方敬畏的谈判高手。谈判桌上气氛紧张,双方发言针锋相对,用词也常常语惊四座。比如,针对苏联的无理与霸气,我方指责苏方说,“想不到来自列宁故乡的苏联代表团竟堕落到如此地步”,“难道你们要把原子弹悬在谈判桌上,让我们在威胁之下谈判吗?”,等等。苏方代表团团长先由第一副外长库兹涅佐夫担任。他是一位资深职业外交官,50年代曾任驻华大使。后因库兹涅佐夫生病,团长改由伊利切夫副外长担任。伊利切夫在赫鲁晓夫时期曾任苏共中央书记,主管意识形态工作。他还是哲学博士,讲起话来头头是道,但喜欢咬文嚼字,让人不知所云。会谈中,他总是眯着眼睛,悉心捕捉中方每一句话后面的含义。有时脸涨得通红,耸耸肩膀,摊开双手,做无奈状。回应中方的观点时,他立场强硬,惯于指责中方“拖延”、“封杀”谈判;爱说这是“聋子对话”,应该“相向而行”;偶尔也冒出句俏皮话,如说中方是“车拉马”(意为本末倒置),讽刺中方所提的新建议是“大山生出了一只小耗子”(意为雷声大雨点小)。他烟瘾很大,有时会谈的时间长了,就说“能歇一下抽支烟吗”。伊利切夫的副手是苏联边防部队的一位将军,谈判时很少说话。他常驻北京,下榻在苏联驻华大使馆。

后记

万物皆有自己的季节。退休以后,乐得逍遥,享受人生。同时,趁还不是太老之际,可以视情做点自己想做的事,也算是老有所为,使生活更有意趣。在近两年写作过程中,我得到了外交部老领导和欧亚司的大力支持,还有朱天寿、王钢华、吴筱秋、付全章、赵希迪、贺国安、初礼祥、姜岩、李力、姚东晔、李欣等同志的热心帮助,谨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此外,我不能不提及的是,书稿之所以能顺利完成,全靠夫人张信昭的大力协助。本书参考并引用了钱其琛著《外交十记》,钟之成著《为了世界更美好》,沈志华主编《中苏关系史纲》,杨闯、高飞、冯玉军合著《百年中俄关系》,以及俄罗斯解密历史档案等书籍中的一些文献性资料。由于本人水平所限,拙作中可能有不当或错误之处,诚恳地希望诸位读者惠予指正。


编辑推荐

《中苏中俄关系亲历记》:周晓沛大使从事前苏联、俄罗斯外交工作三十余年,作者以亲身经历、翔实的史料,独家披露了中苏、中俄数十年间起合转寰的外交内幕。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苏中俄关系亲历记 PDF格式下载



如果你觉得外交是虚的,那不妨读一读这本书,映入你眼帘的是实实在在的工作与生活以及作者对国家、家庭的热爱,掩卷之后,回味无穷!


回忆包含了很多珍贵史料,如到苏联的“葬礼外交”,李先念关于乔冠华评价的部分等。印刷也很精美。


一个退役外交官的自吹自擂,了无新意,购买本书,纯属手贱。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