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国际战略评论2011

王缉思 编 世界知识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5  

出版社:

世界知识出版社  

作者:

王缉思 编  

页数:

402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战略需要综合分析、全局观念、长远谋划、协调执行,也需要深厚的研究基础。对于研究国际战略的学者来说,我们施展才学的舞台越来越宽阔,但知识面的局限性也越来越明显。一方面,古今中外的纵向韬略经纶需要认真学习和总结;另一方面,层出不穷的全球横向新问题有待研究。《中国国际战略评论(2011)》由王缉思主编,收入了众多系列研究报告,既包括本领域的宏观评论展望,又包括对现实国际问题的微观分析探讨;既坚持以国内学者的论述为主体,又向海外学者的真知灼见敞开大门。本着开放、包容、谦虚、严谨的学风,拜求海内外志同道合者惠赐宏论。

书籍目录

专题讨论:未来十年的中国、亚洲和世界*
*世界政治变迁与中国对外战略思考
*下一个十年的中国、亚洲与美国
*亚洲在全球治理中的新角色
*构建互敬、互谅与互利的中美日三边关系
*亚洲正在出现的中印美战略三角
*从德国经验看中国的“全球性大国”之路
新形势下对中国对外政策的若干思考
中国崛起:对概忿运用的探讨
争论中的世界秩序观与中国对外战略
结构性矛盾与战略性焦虑——中美关系的重大风险及其破解之道
韩国李明博政府与中韩关系
后金融危机时期的中非关系发展
澳大利亚对中国全球角色的认知
日本民主党对外战略调整
韩国李明博政府对朝政策评析
“天安舰”事件对朝鲜半岛局势的影响
崛起中的印度:自我角色认知与对外战略调整
俄罗斯能否与西方建立现代化联盟?
艰难的平叛之路:2010年阿富汗巴基斯坦局势
2010年缅甸大选对国家政治转型的影响
2010年中亚局势述评
“阿拉伯之春”:回顾与展望
从卢拉到罗塞夫:巴西外交的特点与政策调整
南非与津巴布韦政府的民族政策比较
试析沙特阿拉伯的对外战略
试析当代土耳其的对外战略
金融危机以来大国军事战略调整
2010亚太安全环境:战略博弈、领土争端及发展趋势
美欧关系、俄罗斯因素与北约战略转型的前景
印度洋海权问题之细思考
从新版《国家航天政策》看美国航天领域发展趋势
新兴力量与全球经济治理改革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不会危及欧洲一体化
从中美关系史视角看中国海外粮食获取
人口老龄化与国际安全战略
新能源革命与战略制高点:美国的实践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一个很严肃的问题,需要划清三条界线加以澄清。第一条界线是,国家是否在客观上受到某个或若干敌国的威胁,同国家是否“需要”一个“敌国”来巩固内部秩序,是不同战略范畴、不同政治范畴的两个问题。孟子说过的“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回答的是后一个问题。美国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也坦言美国“需要”一个强敌,以巩固国家和文化认同。他说,“对于美国来说,一个理想的敌人是在意识形态上敌对、在种族和文化上相异、而在军事上又有足够能力对美国安全构成实实在在的威胁”。可以说,无论古今中外,都有人主张以突出外部强敌威胁来达到内部政治目标,并将其作为一种战略或者政策。一些中国观察者经常引用毛泽东的话:“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其推理是:分清敌友是中国对外战略的首要问题;既然美国是敌人,那么美国的盟友如日本自然也是敌国或敌对势力,世界上的反美力量就应该是中国的朋友或盟友。对于亨廷顿这样的思想者来说,将中国界定为敌国无须论证其战略意图和对外政策走向。类似的是,对于认为“中国需要敌国”或“对外关系的首要问题是分清敌友”的思想者来说,奥巴马政府对中国的战略意图究竟是什么,世界政治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都同他们的判断不相关。但是,中美两国是否已经成为敌国,或最终将成为敌国,需要做出另一个层次的战略分析。第二条界线是,一部分美国人将中国视为敌国,并不等于美国决策者和政治主流将中国界定为敌国,并将美国的长远战略置于中美互为敌国的判断之上。同样,以美国为敌国的思想,也不能代表中国决策者和政治主流的外交思想。2011年1月胡锦涛主席访美期间发表的中美联合声明,确认“建设中美合作伙伴关系”的长远目标,这显然同“中美互为敌国”的定位截然相反。


编辑推荐

《中国国际战略评论2011》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国际战略评论2011 PDF格式下载



书很好,推荐给考国际关系的同学,很锻炼人的思维


大中华帝国。


王缉思一贯的风格,全面、深刻、具体、审慎、精炼。


能反映我国的国际理论研究的高水平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