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喂了爱
2012-5
世界知识出版社
黄陈怡文
212
120000
无
自从2006年来到北京之后,我发现带着四个孩子,在中国是很引人瞩目的。由于我的教育背景,谈论起亲子教育是一个自然的话题。研究亲子教育、双语发展和多文化教育更是我的所爱。因此,我经常反复地和不同的人谈论我的观念与看法。两年前我开始通过演讲的形式与更多的人分享我的学习心得。希望通过我的经验,能够帮助中国的父母在教养孩子的路上少走些弯路。在一次培训课后,有一位同学建议我出书,他说:“你走不到的地方,书本可以去到。”于是这本书就开始萌芽了。 自2010年以来,张庆棠弟兄也常常和我讨论亲子教育丛书和各类儿童读物。我真恨不得把我在美国二十几年研究收集的好书全都引进中国。上帝奇妙地让我出生在台湾,从小在中国文化的熏陶下成长,之后带领我到美国,又有机会深入美国的教育系统,进而通过在家教育,熟悉美国的整个教育体系。我知道上帝把我从美国带回中国不是偶然的。这几年来越是接触家长、教师和学生,我心中的触动越深。我衷心希望把我所学的一切,与尽可能多的父母们共享。于是在张庆棠弟兄的鼓励下,我开始着手写下我的心得,就是这本书。但是由于平时除了要担当四个孩子的妈妈之外,我还要忙着教书、讲课,没有多少空余时间。就这样一直拖到现在,总算要完成我的第一本书了。 我要特别感谢我的最佳拍档——我的丈夫黄宇明。若不是他的带领,我们一家也不会来到中国,我更不会有机会把我所学的一切分享给大家。我常常想,我丈夫的眼光有时比我高太多,我只想到身边的几件事,他却是从一个更宏观的角度来看事情。上帝要丈夫做头,虽然妻子有时候顺服起来不容易,但是顺服之后结出的果子却是甜美的。我也要感谢我的公婆,因为他们对我丈夫的教导,使得我们有如此美满的婚姻。我的父母更是我的启蒙老师,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人生的第一课,在我成长的过程中,他们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人。我更要感谢爱我的天父上帝,赐给我四个可爱的孩子,他们是我的人生实验室,他们陪伴着我学习做一个母亲。从孩子的身上我不断地改进自己,我为孩子们的耐心感恩。每当我遇到困难挑战时,上帝的话语就是我的帮助,是我智慧与爱的源头。 最后,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您的祝福,让真爱充满您的家,不再强行“喂养爱”。 黄陈怡文 2011年11月13日于北京 (秀仪的生日)
本书是不可多得的家庭教育原创作品,作者黄陈怡文,是哈佛大学教育硕士、教育专家,四个孩子的母亲,是将美国式的在家教育中国本土化研究实践的尝试者。本书是作者应国内学校、幼儿园、学习中心及教育机构之邀讲座的精彩集纳,是多年既是妈妈又是老师的经验结晶,是西方与中国教育理念的融合,是家庭教育的实战手册。
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到老都不偏离,道理几乎人人都懂,但“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经就是家家的教育问题各不相同,一遇到问题就陷入束手无策、火冒三丈的尴尬境地。本书作者将教育两女两男四个孩子的“爱中管教的教战手册”与读者毫无保留地分享,细腻到令人不敢相信的程度,你甚至可以按图索骥地来应用在你的家庭教育中。这里所分享的家教智慧,翔实精细而又不乏趣味横生,是爱的全心陪伴,是细节中的点滴启蒙。
作者黄陈怡文生于中国台湾,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学院硕士,双语言认知发展与多文化教育专业。曾任美国公立小学、私立幼儿园教师,美国加州圣地亚哥奥林匹克学习辅导中心主任,拥有美国加州多学科小学教师执照,从事教育工作27年。现为中国国内多所国际学校教师培训师、教育顾问、教材研发主管。现任SWR英语中国区总代理、总监(教师培训,教材研发),美国汉美学校中国业务副总裁、中国校区总监,码思得(北京)国际文化交流有限公司总经理外研社英语教材研发编创、根基亲子杂志专栏作家、专家团队顾问。著有《都是喂了爱》等。
四个孩子的母亲,全家现居北京。
自序
序
第一章 家庭是良好教育的给力点
一、儿女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
二、学习放手
三、成长的五大要素
1.身体的健康
(1)吃的智慧:先情商后智商
(2)定时定量,吃出感恩,培养礼仪
(3)健康的标准没有起点
2.心理的健康整全
(1)随时随地的爱语浇灌
(2)父母的陪伴,是最好的软硬件教育投资
(3)肢体语言:永不嫌多的有温度的语言
(4)最好的教育是从父母的膝盖和被窝开始的
3.品格与道德
(1)无声胜有声:父母榜样的力量
(2)为自己、为孩子立界限
(3)怀怜悯心的处罚,孩子感受到的是爱
(4)在实践中塑造品格,一举数得
(5)做家务有利于培养孩子感恩情结
4.天分与才能
(1)别在孩子身上圆你的未竟之梦
(2)缺乏享受的天分发掘,对心理健康不亚于灾难
(3)如何按天赋培养孩子
(4)关于潜能开发
5.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1)施比受更有福
(2)存怜悯心,说造就人的话
第二章 家庭管理的艺术
一、立家规
1.制定家规的益处和注意事项
2.家规与成长的关系
3.越早开始训练越好
4.孩子是一个心理学家
5.尊重权柄
6.黄家家规及其处罚后果
(1)尊重并顺服权威领导
(2)同辈之间彼此尊重
(3)不能打架
(4)禁止吵架
(5)自己整理善后
(6)诚实
(7)履行义务的时候不得抱怨或争吵
(8)获得父母的准许后才能出去玩
7.管教与冲突的化解
(1)过程是痛苦的,结果是快乐的
(2)用现实说话,效果更佳
8.好朋友规则
(1)要由父母来决定孩子游戏的时间、地点和对象
(2)除非得到双方父母的许可,否则孩子不可随便进入对方的家
(3)无论何时何地,必须要遵守彼此的家规
(4)必须对彼此的家人友善
(5)玩别人玩具时的规则
(6)没有双方父母的同意,不可以彼此赠予或是借贷钱物
(7)不可影响彼此做功课或做家务
(8)不可影响彼此跟家人的活动或聚会
(9)家人是我们最重要的朋友,兄弟姐妹要彼此忠诚
(10)若导致其他小朋友不顺服自己的父母,必须先向长辈认错,否则不可以一起玩耍
二、建立责任和义务的观念
1.两分钟内起床
2.穿衣服游戏
3.铺床
4.收衣服
5.刷牙
6.洗脸
7.用完厕所及时归位
8.餐桌礼仪
(1)怀着欢喜快乐的心情摆餐具
(2)铃响后两分钟入座
(3)用餐后离席,请他人慢用
9.睡前预备工作
(1)睡前六件事
(2)睡前两个“三”
10.通过做家务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11.陪伴的意义和力量
12.培养孩子阅读习惯
13.制定时间表和责任表
14.及时奖励:祝福珠
第三章 吸引孩子敞开心扉的八大秘诀
一、亲子沟通五大技巧
1.聆听
2.重复
3.提问
4.客观
5.冷静
二、正确处理逆反情绪
1.不要否定或忽视孩子的情绪
2.帮助孩子说出感受
3.尊重认同孩子的感受,表示理解
4.接纳孩子的情绪不等于纵容
三、吸引孩子敞开心扉的八大秘诀
1.用陈述而非指责的语气描述事实
2.提问而不论断
3.尊重孩子,提供选择
4.建立有特色的肢体暗语的沟通模式
5.用尊重的态度描述你的感受
6.表扬好的行为,忽视坏的行为
7.用文字表达有不同的效果
8.用戏剧手法表达
四、令孩子反感、拒绝聆听的八种教导方式
1.责骂和贬斥
2.嘲讽
3.命令
4.羞辱
5.威胁和警告
6.贿赂
7.教训
8.泄气
第四章 爱中管教的智慧
一、教孩子如何去爱
1.扭曲之爱的两种表现
(1)强加自己的意愿在所爱的人身上
(2)满足我的欲望就是爱
2.训导孩子利他主义
(1)父母是榜样
(2)帮助孩子学会关怀弱势群体
二、漏斗与管教的原理
1.倒置的漏斗与失败的管教
2.正立的漏斗与成功的管教
3.零到五岁,学龄前阶段
(1)立界限,才能拥有真正的安全感和自由
(2)界限和规矩的关系
(3)管教是在爱中说诚实话,给予应得的后果
(4)责任与义务
4.六到十二岁,小学阶段
(1)成功的模式
(2)情绪处理
(3)培养做家务的能力
(4)培养自信
5.十三到十八岁,中学阶段
(1)两个关键阶段,影响人生走向
(2)代沟,能避免吗
(3)种好树,结好果
第五章 自律是真正的顺服
一、真正的顺服,是达到自律的途径
二、培养自律的方法
1.尊重家规
2.培养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因果观念
3.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4.为孩子提供帮助
5.表达强烈不满的同时要表达你的期望
6.告诉孩子如何改正
7.为孩子提供一种选择
8.让孩子体验行为的后果
三、怎样生活怎样学
若孩子在批评中长大,他学到谴责自己,怪罪别人
若孩子在敌意中长大,他学到争斗
若孩子在恐惧中长大,他学到胆怯
若孩子在遗憾中长大,他学会为自己感到惋惜
若孩子在被讥笑中长大,他学到害羞
若孩子在嫉妒中长大,他会有罪恶感
若孩子在宽容中长大,他会拥有耐心
若孩子在鼓励中长大,他满怀自信
若孩子在赞美中长大,他学会感恩
若孩子在接纳中长大,他学会去爱
若孩子在被赞同中长大,他会喜欢他自己
若孩子在诚实中长大,他学到的是真理
若孩子在公平中长大,他学会的是正义
若孩子在安全中长大,他拥有信心
若孩子在被接受与情谊中长大,他就寻得了爱
四、爱的真谛
一、立家规将规矩落实到行动张贴在明显易见的地方将违反规则的后果与处罚说清楚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国家的法律越来越细密、完善,可真正有家规的家庭却凤毛麟角。我们一定要改变一下家庭管理的观念,家长不只是要在口头上告诉孩子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还应该明确地将这些规则写下来并落实到实处。这就是立家规。因为孩子往往并不知道,在家这个每天赖以生存的小天地中他到底应该做什么,换句话说,就是孩子不清楚家里的规矩到底是什么。在美国有人做过一个调查,对于家规,孩子跟家长的想法大相径庭。家长觉得自己没有给孩子立很多规矩,只是几项简单的禁令而已。然而孩子却不这么想,却认为家里的规矩太多。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父母很多时候会忘了自己口头的一些规定,但孩子却记得很清楚。因此,孩子心里会一直很警醒——虽然父母暂时忘了但随时可能会想起来。于是,孩子往往很会察言观色,今天家里看起来像是台风天,他做事就会格外小心谨慎;如果今天家里看起来一片晴朗,阳光灿烂,他就知道即使他不遵守规矩也不会受到惩罚。正所谓“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所以,父母需要做的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立家规。而且一旦制定了家规,父母就必须要把它落实到实处,不仅标准清晰,而且还能够评估。1. 制定家规的益处和注意事项凡管教的事,当时不觉得快乐,反觉得愁苦;后来却为那经练过的人结出平安的果子,就是义。——《希伯来书》12章11节不可不管教孩童;你用杖打他,他必不至于死。——《箴言》23章13节我们家的家规非常清楚明白,我跟先生考虑后制定了八条,如68页图所示。我也曾见过有二十一条的。每个家庭的家规可能不一样,有的简略有的详细,但有一个原则却是共同的,那就是既然制定了家规就必须把它落实到行动上。比如我们家的第一条家规是“尊重并顺服权威领导”,第二条是“同辈间要彼此尊重”,如果你的孩子比较小,这样的表述就可能太深了,改成“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在家里要顺从父母”会更合适。定好规矩之后,还要确定好如果孩子违反了规定会有什么后果。然后,就把制定好的家规张贴在一个显而易见的地方,不要张贴得太高,让孩子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家长可以带着他一起去核查一下家规——他究竟触犯了哪条,应该得到什么样的惩罚。很多时候,父母对孩子的惩罚前后不一致,有时候重,有时候轻,这是因为父母常常受自己的情绪影响。所以,父母应该在情绪最稳定的时候制定家规。我们家的家规是我和先生一起讨论后制定的。我们也询问孩子的意见:这份家规是否能够帮助他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是否有助于培养他好的品格。此外,父母还要跟孩子分享为什么要定这份家规,要让孩子明白,父母不是故意要找他的麻烦,也不是故意要让他难堪、不自在,而是完全为了他的好处才制定这份家规。同时也要把违反规则应得的后果及惩罚都和孩子说清楚,要让孩子清楚地知道,他犯了哪条家规,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让孩子慢慢地懂得什么叫遵纪守法,什么叫真正的自由——只有在一个有规则的环境里,人才能真正自由地生活、工作、学习、享受。从以下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利用家规来管教子女的好处。家里有了规矩之后,父母可以不用对孩子吼叫或谩骂,可以冷静地告诉他:“你刚刚做错了什么,妈妈已经告诉你,给你五分钟把你的房间整理好,你做了吗?”如果他态度积极只是动作有点慢,五分钟到了,他仍在努力地收拾,那就可以再多给他一点时间:“哎呀!今天你的房间特别乱,看来你需要多一点的时间收拾。”但如果他坐在那里根本就没有行动,或是在做别的事情,如摆弄玩具,完全把父母的话当做耳边风,那他显然是不顺从父母的教导,所以,他就要承受相应的后果。这一后果是你事先定好、明确写在家规里并和他一起学习、解释后他明确表示充分理解了的。在我们家里,对父母权威不顺从的结果,是打屁股。差不多从一岁开始,或一岁半到两岁(视每个孩子成长的成熟度而定),当孩子能够自由爬行或走动的时候,他就能够决定他想做什么,只是他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如果第一次,因为他不知道而犯了错,本着不知者无怪的原则,父母可以教他,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他不可以做的。但是当他明明已经知道规矩却仍违反的话,父母就必须让他知道,不顺服、不听话的后果——打屁股。在《勇于管教》这本书里,杜布森博士提到,脖子后面有一块肉,你掐下去的时候特别酸痛,但又不会对孩子有什么不良影响,而且还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这不失为一种好的后果,可谓酸脖子效应。2. 家规与成长的关系父母需要让孩子知道,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处罚他的叛逆行为。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两岁到五岁是一个关键时期。在西方有一种说法叫“Terrible two”(可怕的两岁)。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因为,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通过行为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他人格的形成、发展。孩子在两岁之前,大多数时候都是在父母的怀抱中。他想要什么,无论是食物还是玩具,只能用哭来表达,有时候用手指,然后由别人帮他完成心愿。但是,从他可以走路开始,他就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他发现他想要的东西可以自己去拿,这就是孩子从完全依靠他人到行动上完全自由的一个飞跃和转变。从两岁到五岁的这段时间,随着体能的发展,他能够做的事情越来越多。两岁的时候,有些高度他够不着。到了三岁,随着思维的发展,他会找把椅子来达到目的。他变得跃跃欲试,从平面到立体,从爬行到站立,通过努力他可以得到许多东西。个子越高,他的肌肉就越发达,就可以去做以前不能做的许多事情。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尝试、探索的过程。尝试、学习、自立、发展,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探索过程,如果父母实时给予积极正向的引导,那么孩子回报给父母的会是一个又一个的惊喜和进步。但在这一探索过程中,如果父母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预备来照顾、辅导孩子,任凭他想要什么就得到什么,得不到满足就大哭大闹,逼父母就范。长期下去,孩子不受控制的欲望就会膨胀,就会成为一个很可怕的小恶魔。所以,父母要尽早教孩子说话,要教他学会表达自己。美国现在很流行手语,在胸口摸一下代表“请”,“水”也有专门的动作。父母可以训练孩子,如果他想喝水,可以直接说出来。如果他不会说,可以用手做“水”的动作,然后再加上“请”。要让孩子慢慢学会表达,不能总是“嗯”或用手指一指他想要的东西,父母还觉得孩子很可爱,知道用手指要东西了,于是赶紧拿给他。照这种思路培养孩子的结果就是,孩子特别不喜欢表达。因为他没有机会练习,而学会表达对孩子来说是特别重要的一件事情,即使是用手语表达。其实孩子是很愿意学习的,任何新鲜的事情他们都愿意尝试。刚开始学说话的孩子,喜欢重复。你说一个词他就会照着你的口型或动作反复学效,虽然他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但他知道你喜欢。每个孩子都想讨好那个照顾他的人,所以当父母训练他时,他是很开心的。3. 越早开始训练越好早期语言的学习,不仅有利于智力的发展,也是幼儿学习表达情感、发展情商的契机。我在研究幼儿发展时读了很多关于幼儿方面的书。得出的结论是,幼儿最喜欢看到的是人的脸。有人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孩子面前摆上各种不同的图案,当孩子看见人脸孔的图案时就会笑,但看见其他的图案却面无表情。此外,孩子还对黑白的东西特别感兴趣。有人又做了一个实验,当妈妈笑着跟孩子讲话时,孩子就特别开心。如果妈妈坐在那里,整整十分钟都板着脸,孩子先是看着妈妈想跟她笑,但当他看着妈妈继续闷闷不乐的时候,他就把脸转向一边,再也不回头看一眼,有的孩子甚至还会哭起来。由此可见,即使是小婴儿,他心里其实也渴望得到关注、认可。我们不要以为非得拿个字母、符号让孩子认,这才叫学习。其实,从我们的表情、言语、手势及与孩子的互动中,孩子都在学习。所以,父母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要抓住任何机会训练他,甚至是给孩子换尿布,都是很好的训练机会。我给孩子换尿片的时候,有一个固定的程序,我说把脚抬起来,孩子一听就把脚抬起来,我一边把尿片垫进去一边跟他说话,换好之后跟他说妈妈把尿片放好了,你把脚放下来吧,他就把脚放下来。刚开始的时候,他不知道该怎么做,我就教他,说妈妈给你放尿片时你把脚这样抬起来(我抓住他的脚抬高),然后对他说妈妈放好了你把脚放下来吧(我把他的脚放下来)。我跟孩子互动的每一件事情,我都用言语解释给他听。慢慢的,他就知道了妈妈所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也会乐意配合妈妈。4. 孩子是一个心理学家很多技能需要我们反复不断地训练、教导孩子,慢慢他就知道了。在孩子还没有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需要时,他只能用哭的方式来得到他想要的东西。所以,如果父母不能有意识地去培养孩子养成好习惯的话,其实就是在无意识地放纵他成为一个喜欢哭闹的孩子。而且习惯成自然,一旦孩子养成不好的习惯之后,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出门在外,只要他得不到满足就会撒泼哭闹。很多孩子去商店的时候,常常会吵闹着要这要那,比在家里的表现还要任性。因为,这些孩子发现在公共场合任性哭闹,父母一是怕被围观面子上尴尬,二是嫌烦,为了早点结束这困窘的场面,往往会向孩子的哭闹妥协。“好吧,好吧,买给你,别再吵了,烦死了,下不为例啊!”孩子很聪明,慢慢地就知道了父母的弱点是什么,下次他还会如法炮制,利用父母的弱点得到他想要的东西。一次又一次,他屡试不爽,于是变本加厉。所以,父母需要注意的是:孩子都是心理学家,他们很清楚父母的想法。如果我们希望把孩子培养成既有礼貌又懂事的孩子,那就必须有意识地教导他、帮助他,让他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是正确的。5. 尊重权柄孩子在家里需要遵守的最重要一条家规,那就是要尊重长辈,顺服父母。我们需要教导孩子懂得什么是尊重,如果孩子对父母的态度不屑一顾,甚至对父母恶言相向,那是非常不尊重的行为。我甚至还见过有些孩子会打自己的父母,这简直就是大逆不道。《圣经•箴言》里有一句话说:“子女如果用藐视的眼神看父母,鹰会把他的眼睛给啄出来。”其实就是告诉孩子一定要尊重父母,即使一个孩子不赞成父母的教导,也要有礼貌地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想法。但孩子不屑的表情、叛逆的方式是绝对不能被接受的。就好像国家有总统、主席,社会有领袖,公司有领导一样,无论处于什么样的角色地位,人与人之间必须要彼此尊重。下级尊重上级、孩子尊重父母,上级要爱戴下级、父母要爱戴孩子。这才是合理的关系。如果父母不从小就教导孩子尊重他人,等他进入社会后就会到处碰壁,人际关系紧张,到那时再学习就晚了。一眨眼三五年过去了,孩子从幼儿园毕业进入小学、中学,如果一直都没有机会接受这样的训练,教导得越晚,孩子从小养成的习惯就越难改变。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是有一定道理的。孩子小的时候是扎根的阶段。根扎得越深,好的品格就越能进到他的心里。6. 黄家家规及其处罚后果下面就让我们以“黄家家规”为例,来深入探究适宜的家规对家庭关系、孩子成长、社会进步的影响和意义。家规的制定必须由父母共同商量后,先拟定一个草稿,并让孩子参与,一起讨论每一项规矩的定义和后果。后果也是由孩子提供建议,做成一个后果箱,孩子犯错后,可以按照规矩,抽签决定后果。(1)尊重并顺服权威领导孩子要顺从父母的领导,如果不顺从,就要承担后果。黄家家规的后果是打屁股。这一后果从孩子两岁开始实施比较合适。孩子一岁的时候,我很少打他屁股,即使打也只是轻轻拍一下,通常会打他的手。因为打屁股的时候,他穿着纸尿裤,痛感不是特别明显,效果不佳。三岁以后,我就开始比较严肃地执行惩罚后果。在此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让孩子心甘情愿地接受惩戒。很多父母会说,很难让孩子心甘情愿地接受惩罚,孩子一看要挨打往往撒腿就跑。如果是孩子在前面跑,父母拿着棍子在后面追,最后父母终于把孩子堵在角落里叫嚷道:“再叫你跑,看我能不能打到你,还不赶快出来!”这种情况,即使孩子接受了挨打的后果心里肯定也不服气,因为此时孩子记住的是父母跟自己的打闹较劲,至于为什么会挨打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与此相反,还有另外一种观点就是坚决反对打孩子。理由是:“今天的监狱里有这么多的罪犯,就是因为很多人从小遭遇有暴力倾向的父亲的毒打,长大后也用暴力解决问题的结果。”事实上,怒气冲冲地追着孩子打,这不叫管教。这样的父母没有资格管教子女,因为他们自己都无法克制怒气。今天,很多父母都不懂得怎样用杖管教孩子。如果孩子不听话,父母就仗着自己的身高力大用暴力迫使孩子顺服,那么在孩子小的时候,他因为个头小无力反抗,而且衣食住行还得依靠父母,所以只好顺服,但在他心里却慢慢地种下了一份苦毒。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份苦毒会越积越多。长大后,以前只是迫不得已才顺服的孩子就容易变得叛逆,甚至还会仗势欺人(有的孩子从小就有可能在学校里欺负比他弱小的孩子)。所以,如果父母想让孩子心甘情愿地接受惩罚,就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要定这个规矩。我跟我的孩子说:“你是需要帮忙,还是你自己能完成?”我要让他知道,如果我必须动用家法,不是为了修理他而是为了帮助他,帮助他做一个能够尊重权威的人。以便他将来进入社会时,能够清清楚楚地懂得尊重权威的重要性。而父母的责任就是在孩子进入社会前帮助他培养顺服的态度。我在一个电视节目中看到,一个童星一边在跟他的妈妈讲电话一边在画别的东西,挂断电话后就跟他的同学嘲弄他的妈妈。放眼望去,像这种不尊重父母的行为比比皆是,已经成了这个时代的通病。越来越多的父母在儿女面前的地位越来越低。孩子觉得越能够嘲弄父母,越显得自己很酷。而父母却常常忧虑:我该不该管我的孩子,管得太严厉将来孩子会不会很叛逆。实际上,如果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正确的管教,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反而会越来越好。(2)同辈之间彼此尊重同辈之间要互相尊重,孩子首先要学习的是接纳其他孩子。一个尊重他人的孩子是不会嘲笑人、捉弄人的。而能做到彼此尊重的孩子,首先肯定能做到被动地不反击、自我克制,并能主动地为他人着想。孩子们之间的争吵,大部分都是因为彼此嘲弄或缺乏自制力导致的。当我的孩子们争执时,我一定会先把他们分开,然后跟他们单独谈话。孩子会习惯性地先告状,我在询问时只是问孩子他自己做了什么,而不是对方做了什么。我要帮助孩子面对自己的问题,别人的问题不是他坏行为的借口。要从小教导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3)不能打架我教导孩子要尊重同辈,是因为他将来需要跟别人相处;我教导他要想跟人和睦相处,首先是不能打架。父母一定要告诉孩子,当他想要的东西不属于他时,千万不能用暴力去强取。还记得我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问我:“妈妈只有你能拿家法管教我们吗?别人可不可以呢?”我告诉他们:“不可以,只有爸爸妈妈有这个权利。”另外,我们黄家有四个孩子,老大老二是姐姐,老三老四是弟弟,姐姐和弟弟的年龄相差很多。我告诉他们除非爸爸妈妈特别授权姐姐,姐姐才可以打弟弟的屁股。这样,孩子们就会知道,姐姐的这份权威是特别的、有限制的。管教不是生气时就打人,或是强迫别人顺服自己、按照自己的意思去行。所以,打架是不能被接纳的,在我们家里,孩子们打架的后果就是被打屁股,而且还要彼此道歉。(4)禁止吵架在我们家,吵架也是不允许的。因为家规不允许用打架来解决问题,所以孩子们有矛盾时就可能会用言语来互相攻击,言语上的伤害和行为上的伤害性质是一样的。因此,孩子们不能打架也不能吵架。父母要教导孩子在遇到冲突时,要学会正面积极地沟通——不带怨气、心平气和地把自己不高兴的理由说出来。例如,姐姐因为弟弟乱拿自己的东西而不高兴,姐姐应该积极地去找弟弟沟通:“你拿了我的东西,没有得到我的允许,所以我很不高兴。”而不是消极地埋怨:“你是小偷,你偷了我的东西。”我们要教导孩子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只有这样,他将来进入学校、社会时才能与他人和睦相处。一个在学校里常常跟人打架、吵架的孩子,他的同学会喜欢他吗?他会快乐吗?所以父母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上帮助孩子成为一个有良好品性和自我控制的人。等到孩子长大以后,他就会明白父母定下这些规矩的良苦用心了。(5)自己整理善后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学会整理善后。对孩子而言,这是很重要的。因为每个父母都希望把孩子培养成自理能力很强的人。首先,父母要帮助孩子摆脱依赖的心理。自己用过的东西要自己收拾,不能总是指望别人帮助自己。其次,如果孩子忘记了该怎么做,父母可以提醒他;如果他故意不去做,那么父母就要有原则地帮助他。什么是有原则的帮助呢?例如,如果我帮他收拾的是玩具,那么接下来的一周之内,他都不能再玩这些玩具;如果他骑车出去兜风,没有把自行车收好而搁在外头淋雨,那他连着几天都不能再骑车。父母要让孩子明白,如果他不好好整理自己的物品,就要承受一些他不喜欢的后果。父母可能就会问:“从什么时候开始教导孩子整理善后合适?”我认为只要孩子能玩他就能整理。他能把玩具拿出来为什么不能放回去呢?不是懒惰是什么?在我们家,玩具分门别类地放在不同的盒子里,孩子把每一样玩具拿出来玩完之后,我们就教他把玩具收回去。我从不让孩子认为收玩具是妈妈或其他人的事。我还教孩子不能同时打开两个盒子。因为孩子一旦把所有玩具一股脑地倒出来,就无法处理混乱的状况。从两岁起,他们把同一类玩具拿出来,玩完之后一定得收回去,物归原位。然后才能打开第二个盒子,玩别的玩具。其实,在我们没有定规矩之前,孩子会把家里所有的玩具都拿出来玩,房间乱成一团。之后因为太乱了他也不会收拾。所以父母必须要给孩子立界限、定规矩,帮助孩子学会按规矩做事,并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这也是幼儿园老师首先要教孩子学会收拾玩具的原因。如果幼儿园里没有这些规矩,任凭孩子把东西丢得到处都是、乱七八糟,那么老师就得累死,整天跟在孩子后面收拾也收拾不过来。很多家长常常有种错觉,认为这些事情反正有学校的老师教,在家里就不管了。其实家更应该是孩子学习的地方。很多孩子在幼儿园或学校里很敬畏顺服老师,但在家里、在父母面前却容易放纵自己,不好管教。所以,如果一个孩子在家里都能学会整理善后,养成很好的习惯,那么他出门在外无论到任何一个地方,都会是一个讨人喜欢的孩子。而这往往是一个父母最感欣慰的事。当我听到自己的孩子被人夸奖时,当我看到自己的孩子与人相处得特别融洽时,我心里的那种欣慰真是无以言表。我真的认为就是花再多的时间在孩子身上都是值得的。
一、根植于《圣经》的家庭教育原则,使父母有章可循并明白:教育的问题首先是父母的问题。二、案例轻松实用,可操作性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令人信服。父母不仅立刻可以获得有效的经验,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被更新颠覆。三、本书谈的不是怎样能提高孩子的成绩,而是告诉你怎么立家规定后果,教养出身心灵健康、阳光,对社会有爱又有益的全人。是孩子受益终生的家庭教育永动机。
《都是喂了爱:爱中管教的智慧》编辑推荐:你家里有家规吗?你能不折不扣地执行家规吗?你的孩子认为你的家规不是管教而是爱吗?“爱与管教”与“爱中管教”,你了解这一字之差的巨大不同吗?《都是喂了爱:爱中管教的智慧》与坊间同类书最大的不同,一是关于家规的建立、执行和家庭管理的艺术,切实可行;二是作者以自己亲身实践告诉父母:管教本身就是爱,而不是“整治”。
怡文对我的教育思想和学校管理有很多的帮助和影响。看完怡文呕心沥血写成的本书,对怡文的教育思想尤其是家庭教育有了更深入、更系统的理解。这是一本对中国的家长朋友十分有意义的书。她在书中不仅明确提出了见解独到的教育观念,而且在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方面总结出了很多好的方法和宝贵经验。如“最好的教育是从父母的膝盖和被窝开始的”、“缺乏享受的天分发掘,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不亚于灾难”怡文的这本书对学校管理者和教师也大有裨益。家长把子女教育的责任完全交托给学校是危险的,学校对学生的教育不寻求家长的配合是不会有良好效果的。——北京市忠德学校校长 郑玉珍
无
是本开卷有益的书。作者是为智慧母亲,实行在家教育,按照圣经原则。内中有不少很细致的教育孩子的规则,比较实用。羡慕能这样在家教育自己孩子的,只是多数家庭很难实现。
如果说《优秀是如何训练出来的》讲的是正确的方向和大框架,那么文本《都是喂了爱》就将细节部分补充了,毕竟作者是中国人,虽然一直在美国生活,后又回到北京。语言上面嘛当然没有前一本书那么通俗幽默,这好像是中国人的风格,但许多内容很清楚说明,爱中管教的智慧,包括「黄家家规」如何让孩子心甘情愿接受做错事后的惩罚,每个年龄段的孩子可以做的事,连她儿子每天的时间表都有,很棒!
里面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书里有黄陈怡文老师的教育四个子女的心得体会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听过黄老师的课,也见过她的三个孩子,各个友善、可爱,一本非常实用的教子手册,特别是对家中有小孩子的,从小为孩子设立规矩,按照圣经的原则,在爱中的管教很重要
从圣经的角度教育和管教孩子,鼓励孩子不光IQ重要,EQ也很重要,里面有提到关于如何培养孩子情商方面的训练。好书
虽然不是刚认识作者的但是是刚知道作者写了这本书,因为作者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妈妈所以很想看一下她的教育经验,当然她在工作方面(教育事业)也很杰出。
这本书理论比较少,没有《子女心,父母情》,《教养子女的品格》那些书那么深,不过也比较简单而实用,觉得最好是读过一些理论性的书,再借鉴这本书看比较好。 因为作者是中国人,觉得还是比较适合中国人的,身边一个妈妈朋友觉得这本书操作性比较强。我也这样觉得。感觉收藏似乎不必,但借着读是不错的。
教育孩子宝典,人手一本吧
教育孩子的必备书籍,特别是有几个孩子的。推荐
对我怎样正确教育孩子很有帮助,让我做一个好妈妈。
管教孩子不一定要严厉,可以在爱中管教孩子
作者的经历、思考和教育的过程,启发和帮助家长正确的理解和实施教育的行为。
这本书感情很细腻,符合国人心理,对教育小孩有帮助。
四个孩子的母亲,教育家,经验之作,很全面、实用,好妈妈必备
是看书名买的,读后觉得非常值.尽管很多理念在其他美国作者的书中都提到过,读起来还是觉得很适用.
非常不错的书,一天就看完了,里面有很多内容给我很大的帮助,比如孩子做家务,对孩子生活能力的培养,对孩子完全的接纳,孩子不管你怎样,很永远爱你,特棒,推荐给很多朋友了,他们都说不错。
通过很多实例,告诉父母可以如何教养小孩子,值得一看!
建议孩子父母人守一本
当面对孩子彷徨、不知所措的父母们值得一看!
父母的育儿宝典,可操作性极强,书写的很细腻。因为读过觉得好,所以这次买了3本打算送人。
帮朋友买的,内容不错,慢慢阅读应用于孩子成长的每一天
都是喂了爱
多读认真教导孩子很重要
家规很重要!里面阐述的很棒!受用,值得每位家长学习!
作者的经历给了我很多启发和帮助
真是一位育儿专家,值得我们学习
朋友推荐的,多多阅读,会从中受益的。
妈妈必读
买了三本,都送人了。自己还没有读。。
王涛老师推荐的,很好的一本家教书。
这本书值得每一个家长阅读,受益匪浅。
很好 朋友推荐的 我也推荐给大家
收到很想阅读的书,心中真的太也乐了.
这本不错,是看了王涛的推荐才来的
看了一半,觉得很不错,喜欢这书的手感
朋友推荐的,很值得一看,适合送朋友。
好书,朋友推荐的好书!
送朋友的朋友喜欢的很
好书,非常愿意看
写得很平和,很容易读进去
买了送给有小孩子的亲戚,很喜欢。
不错,很多观点能互补
书的质量很好,我和儿子都很喜欢值得家长朋友们一看。
很多父母不知道如何教导自己的孩子,这本《优秀是这样训练出来》的和《都是喂了爱》,给初为父母的人很多的启发,是值得看的好书!
挺新颖的一部早教书,教会孩子爱的能力,还行吧~
有点读不下去,过两天接着读,没有以前读的好
帮她买了很多本,希望姐姐会喜欢。
很好,要有勇气去实施
一些具体的方法还是不错的
不是想像中的那么好,但是可以引以为鉴。。。。。。。
你好,本书有重复印刷,这是我在当当网第一次买到这样的印刷书,请查核,并给回复,谢谢!
可以参考,不能照办,国情不同。
值得多看看。养娃是个学问。
谢谢作者对家庭教育作出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总结。中国基督徒对如何把信仰生活化还缺少很多实际的经历,这本书则是帮助基督徒父母的非常现实的手册。
书到的特别快,晚上订的,第二天上午就到了,书正版的,内容粗略的看了下,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准爸妈真爸妈们看看吧,好书哦,亚马逊好书多多
很好的,读了还要读,推荐给好多人读,同事都要去买!
很多人推荐的一本书,准备好好学习,希望能从中受益
很实用的指导特别是时间表
管教的事,当时不觉的快乐,反觉得愁苦,后来却为那经练过的人结出平安的果子,就是义。
很好,书是新的,没有脏,内容也不错。
对于教育孩子有帮助,朋友介绍的好书。
这个作者养育了四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