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词汇符号的不对称性

罗苹 世界知识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9  

出版社:

世界知识出版社  

作者:

罗苹  

页数:

309  

前言

  语言是人类符号系统中最特殊、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符号系统,如同乌蒙勃托·艾柯所指出,“是人类创造的最强有力的符号工具”。①它不仅具有异常复杂的结构和数量众多的符号,而且具有无限的语义能力,即能够传递任何类型的关于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任何事件、事实、现象、情境的信息。事实上,任何由非语言符号传递的信息都可以借助语言符号来传递。正如叶尔姆斯列夫(JI. Enb Mcne B)所指出,“语言是一种能够翻译它以外的一切符号系统的系统,包括一切别的语言以及一切别的可想像到的符号结构。”⑦因此,“语言学家的任务是要确定究竟是什么使得语言在全部符号事实中成为一个特殊的系统”。③  对待语言的符号学态度或者说从语言的本体论特性出发研究语言,有助于发现语言最本质的特征。此外,符号学为语言学提供了系统化的思维方式。(结构主义态度)、丰富的概念工具(如语言和言语、组合和聚合、变体和常体)和有效的分析方法(如二元对立、三分法)。④在西方,语言符号学研究始于索绪尔,叶尔姆斯列夫、雅各布森⑤、巴特等一批语言学家和符号学家丰富和发展了索绪尔的语言符号学思想。于是,从符号的角度看待语言成为一种广为接受的语言观,而能指和所指、组合和聚合等概念随之成为语言符号学的标签,被应用到形形色色的语言学研究中。⑥  词汇符号是语言符号的基本层级单位,在语言符号系统中占据着中心位置。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曾指出:“词的定义尽管很难下,它毕竟是一个加于我们的心理的单位,是语言的机构中某种中心的东西。”

内容概要

  非对称性是词汇符号普遍存在且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特性,是词汇符号及其系统保持生命力的重要构造之一。  《词汇符号的不对称性》运用符号学的思维方式一一结构主义态度、符号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系统、结构、功能、能指和所指、聚合和组合)以及符号学的分析方法一一二元对立,在语言符号非对称二元性和语言符号标记性的理论框架下,对词汇符号的非对称性进行了系统研究。书中归纳总结了词汇符号的基本特征;梳理和概述了语言符号不对称性的思想渊源及其发展,尤其是词汇符号不对称性的研究状况;系统描写了词汇符号的对称性和非对称二元性;深入探讨了词汇领域语义标记研究中的现存问题,从语言系统观出发建构了词汇符号有标记项和无标记项的判别标准;按反义词类型细致描写了俄语反义词的标记特性;从语言内部和语言外部两个视角探讨了词汇符号非对称二元性和词汇符号标记性的动因与机制;尝试揭示了非对称性在词汇符号及其系统中的作用。

作者简介

  罗苹,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俄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2006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20。8年至2011年于黑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为俄语语义学、语言符号学。在《中国俄语教学》、《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词汇符号的基本特征第一节 任意性第二节 概括性第三节 模糊性第四节 与客观现实的直接相关性第五节 不对称性第六节 系统性第七节 稳定性和动态性第二章 词汇符号的不对称特征第一节 语言符号的不对称性第二节 词汇符号的不对称性第三章 词汇符号的非对称二元性特征第一节 词汇符号的结构第二节 词汇符号的对称性第三节 词汇符号结构的非对称二元性第四节 不对称中的对称——词汇符号能指与所指的动态平衡第五节 非对称二元性在词汇符号及其系统中的作用第四章 词汇符号有标记项和无标记项的判别标准第一节 有标记项和无标记项判别标准概述第二节 对词汇领域标准的探讨第三节 语言系统观与词汇符号有无标记判别标准的建立第四节 原型范畴理论与标记性程度第五章 俄语反义词的标记特性第一节 两极对立反义词第二节 互补对立反义词第三节 矢量对立反义词第四节 相关对立反义词第五节 俄语反义词的标记模式第六章 词汇符号不对称性的动因与机制第一节 词汇符号非对称二元性的动因与机制第二节 词汇符号标记性的动因与机制结语附录附录1 俄语反义词对立两项在固定短语、谚语及俗语中排列组合的优先规律性附录2 俄语常用5000词中积极意义与消极意义形容词使用频率比较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正是由于感知觉和注意机制的上述特性,在认知过程中,人们对接触到的外界事物并不是同等对待的,而是有选择的,有一种“强烈的先天偏向”。从注意机制来看,越是突显的事物越能率先引起人的注意,通过过滤器,等待进一步的加工处理。就感知觉机制而言,越强烈的刺激,越容易被感觉,也就越容易受到知觉的进一步处理。于是,突显的事物、强烈的刺激成为更为频繁的体验类型,更容易被识别和贮存,因而被赋予效率更高的自动化处理,成为认知处理中的默认选择。而非突显的事物或者被滤去,或者被置于相应突显事物的背景之上进行认知处理。  这种认知策略大大提高了认知处理效率,同时节约了信息贮存空间,减轻了记忆负担,符合人体能源的经济配置规则,即以最小的加工努力获取最大程度的认知效果。美国学者加里·贝克擅长以经济分析研究非经济问题。他认为,各种人各种活动的目的只有一个——追求效用最大化。换句话说,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蕴含着效用最大化动机,都能使用他所倡导的经济分析方法来研究。⑦人类的认知活动自然也不例外。事实上,由于信息加工系统的能力有限,人不能同时应用一切可能的信息,也不能采取一切可能的行动,而必须采取一定的行动方案、计划或策略,从而体现出人的主动性和智慧性。①  经济性的认知策略必然会反映到对世界的概念化中,并进而反映在语言中,造成语言对立项之间的非对等关系,即语言的标记性。因此,我们认为,认知处理的经济性策略是语言标记性的根本动因。  不少学者从语言的经济原则角度来解释标记现象。沈家煊教授曾指出,无标记项的使用频率比较高,而组合形态又比较简单,常用的成分不加标志或采用短小的组合形式,显然是出于经济或省力的考虑。②实际上,语言经济原则的该表现完全可以从认知处理的经济策略中找到解释。如上所述,人类认知过程中的先天偏向必然会反映在对外界事物和现象的概念化中,并进而反映在语言的编码上,即无标记项的编码相对简单,而有标记项的编码相对复杂。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词汇符号的不对称性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