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郭嵩焘

崔通宝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3-1  

出版社: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作者:

崔通宝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郭嵩焘:天朝首使 长篇历史小说,ISBN:9787501321582,作者:崔通宝著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少年壮志一、湘水好育宁馨儿 玉池山上,二弟崑焘好奇地问: “大哥,湘江北去,流到洞庭,这之后还会怎样?”少年郭嵩焘凝望着融入远天的八百里湘江,缓缓道: “它会一直流下去。汇入万里长江,汇入浩瀚的东海,直到更宽更深的无边大洋,再不回头……”二、千里赴试铩羽归 郭嵩焘在金榜上苦苦搜寻,却不见自己的名字,不禁喟叹一声道:“今科终是无缘了。”身旁的湖南老乡曾国藩 抚着他的肩膀,轻声宽慰道: “古人云,有志者事竟成。贤弟年方二十一岁,来日方长,还怕没有金榜题名那天么?”三、书生意气请长缨 郭嵩焘深施一礼,缓缓说道:“学政大人,嵩焘不才,愿随大人提一支劲旅,往浙东海防守卫,定不教洋夷入我浙土一步!”言辞间,气宇轩昂,不像屡试不第的举子,倒像是久经战阵的将军……第二章 钦点翰林一、十年科场终登云 望着会试落榜的二弟郭崑焘,郭嵩焘只得把金榜题名的喜悦暂时收敛起来,宽慰他几句:“二弟,不必过分难过,愚兄不也是连考五次才侥幸得中龙虎榜的么?”崑焘却微笑道:“小弟不是为自己发愁,是在担心大哥今后的仕途,有道是,当官难,难于上青天啊……”二、身在江湖忧庙堂 不到半年时间,父母相继去世,这不仅给郭嵩焘带来了巨大的悲痛,也使这位翰林院庶吉士困守制在家而无法正常参加例行的散馆考试、外放、实授都成了泡影。然而,丁忧期中的郭嵩焘却并不像他原来想象的那样清闲,因为,太平军打过来了……三、为筹军饷江南行 曾国藩举杯在手,为郭嵩焘壮行: “筠仙,此去江南筹措军饷,任重道远啊!”郭嵩焘一饮而尽,豪气万丈:“涤生兄,指挥我三湘子弟,与太平逆军浴血奋战,可谓大清架海金梁,嵩焘不才,愿作我兄之萧何……”第三章 仕途蹭蹬一、一步登天南书房 咸丰皇帝示意郭嵩焘平身,然后才对这位新任南书房行走说:“文章诗赋不过是小技,能与不能,无足轻重,而办实事才是至为紧要的。”郭嵩焘肃然回答:“臣谨遵皇上旨意,此时臣精进学问,他日定为我大清多办实事二 、身负皇命巡齐鲁 巡行山东的仆仆风尘尚未洗去,一道圣旨就摆在了钦差大臣郭嵩焘的面前:郭嵩焘办事不力,致使各海口发生严重骚乱,毙死朝廷命官。着郭嵩焘停止查办山东税务,即刻返京,交部议处……”三、国恩难忘又出山 两淮盐运使衙门里,刚刚接掌大印的郭嵩焘正在跟江南提督李世忠的师爷讨价还价:“你们大人这批私盐,少说也有数千担,一出手,不就干赚十万两雪花白银?才给这么一点薄礼就想让本盐运使放行,欺我不会算账是吗?……

章节摘录

书摘 半个月后,郭家的四公子又出世了,这就是郭少焘。郭府上下又是一团欢喜。在郭少焘百日庆贺之时,郭府张灯结彩,大摆宴席.陈兴垲夫人亲自带来了贺礼,祝贺未来的亲家添丁增口,门庭兴旺。 燥热的夏季早已过去,郭嵩焘与弟弟崑焘同在郭家瑞门下进学。郭嵩焘现在主攻的是时文义法。而郭崑焘则开始系统地学习《四书》了。 在郭家瑞的教导下,郭嵩焘的时文写作有了长足的进步。秋风又来,一日紧似一日,季节的更替往往会给人带来身体上的不适。郭嵩焘未来的新娘子又起微恙。倘在以前,郭嵩焘是不会在意,或是不会太在意的,然而现在不一样了,因为有婚约在。倘若陈思蓉无病无灾,郭嵩焘倒也并不十分挂念,如今陈思蓉病了,郭嵩焘如果不去看一下,总觉得心中有点不踏实。邹先嫂来请郭家彪去给陈思蓉看病时,他征得了父亲的同意,一同去陈家。陈大小姐的病是多年的老毛病,只要针对其病状和当时的身体状况,配上几剂药即可止住,然而其病根总是无法除去。 郭氏父子来到陈家大院,早有陈夫人把他们让进屋里。机灵的邹妹儿早已撒腿跑进里面,向大小姐报告: “大小姐,大小姐,公子来了。” “哪个公子呀!” “就是你的那个如意郎君呀!” “去去去。”陈思蓉脸一红,她动了动,想欠起身。陈隆瑞在旁边用枕头给姐姐垫后背,让她斜倚在床头。 “姐姐,”陈隆瑞道,“你一闲下来就在纸上写他的名字,现在不用写了,只要用眼睛去看就行了。” “你别再惹我生气了,我身体不好。” “‘生气’?不,这应该是‘福气’。要是我的白马王子来了,我高兴还来不及呢,何来气生?” “哇,妹妹,这是秋天呀,你怎么却怀起春来了呢?”陈思蓉说完就哜咯咯地笑起来了。 “好呀,你取笑我,我这就去找‘姐夫’来,看你还敢不敢胡说八道。” “好了,妹妹,别闹了。你可千万别去喊他,你看看,我这副模样,‘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我真不想让他看见我这个样子。” “这恐怕我做不了主,郭先杞是来看你的,你怎么可以不见他呢?如果不能见上你一面,回去之后他肯定是不会安心的。…‘大小姐,”邹妹儿道,“郭老爷来了。” 二小姐陈隆瑞连忙上前施礼,大小姐陈思蓉斜倚在床,想欠身施礼,郭家彪连忙止住道: “蓉儿,不用多礼,就躺着,让我来给你诊治一下。”郭家彪说完伸手去给她把脉,然后又看了看她的脸说,“这还是老毛病,目前这种病也没有什么特效药,好在我现在的方子还能控制它,目前也没有什么大碍。蓉儿,你可要多加休息,注意不要着凉。我去外间。” 不一会儿,邹妹儿向二小姐使了个眼色,二小姐移步过来问是什么事,邹妹儿说公子想见见大小姐。二小姐说可以见。邹妹儿转出去引着郭嵩焘走向绣阁,邹妹儿开口道: “大小姐,公子来了。” “公子来了,快请进。”大小姐陈思蓉又欠了欠身,二小姐扶她坐正。大小姐喘着气道:“公子请坐。” 郭嵩焘在离床不远处落座,同时用眼睛环视着这个闺房,鼻中闻到一股清香。这时,陈隆瑞还站在陈思蓉的旁边,邹妹儿又递了个眼色,二小姐一下就明白了,便悄悄同邹妹儿退了出去。 “大小姐,”郭嵩焘说,“听说你病了,我很着急,特地请假来看你。” “我以为公子把我给忘了。” “小姐将我郭先杞看成什么人了?我是薄情之人吗?”郭嵩焘似乎有点激动,稍稍顿了顿又说:“我认为,只要你我健康平安,一切都好;只要你我心中想着对方,就行了。我现在正在读书,一两年后我就要参加考试,所以我得抓紧时问,努力攻读。将来我还想考举人。考贡士,考进士。因此,今后我一时没有来看望小姐,还望小姐莫见怪。” “男儿就是应当有理想,有抱负,以前途为重,小女子何敢怪罪。只是有时闲下来,我有点控制不住自己。” “其实男儿皆有情。每当夜晚做完功课,独坐书斋,对着半墙明月,一窗星斗,有时也是情不能自已。” “是吗?我本以为,此情只应女子有,没想到,男儿也有九回肠。看来我是给李易安带入了歧途。” “大小姐还是李清照的追随者?难得。” “又让你这大才子笑话了。” “我郭先杞是才子,你陈思蓉是佳人,那不是正好吗?我比较喜欢《诗经》中的一首诗《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我学得不多,你说的这首,我还比较熟悉。” “大小姐我觉得你不仅人长得好看,而且还聪明得很。如果要是投生男儿,肯定是貌若潘安才比相如。” “那你不就少了一位佳人了?” “可我会多个哥们或是对手。” “算了,就我这‘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面容,还比什么潘安,这不是在取笑我吗?” “郭先杞怎敢?” “公子——” “慢,”郭嵩焘阻止道,“你叫我公子,我总觉得别扭,你我都不是外人,以后叫我‘先杞’好了。为了省事,我也叫你蓉儿吧,怎么样,蓉儿?” “行,公子。噢,不对,先杞。” 郭嵩焘与陈思蓉在闺房里说着说着都笑了起来。 郭家彪诊断完了,转回客厅,与陈兴垲及其夫人讲述陈思蓉的病情,郭家彪说: “这种季节性的反应症,现在也没有特效药来根治。不过只要没有加重的倾向,一般不会危及生命。现在,蓉儿已同龄儿定下了婚约,她也就是我郭家未来的儿媳妇了,我岂有不尽心治疗之理?” “唉,”陈夫人叹息,“蓉儿是多么好的女儿呀,可偏偏生了这么一种怪病,真让人担心。” “郭老爷,请用茶。”邹先嫂斟了茶后,又退至一边,站到二小姐和自己的女儿之间。 “夫人不必太过忧虑了,”郭家彪安慰道,“蓉儿的身体并没有什么异样反应,以后当在春秋乍暖乍寒时,稍加注意一点,当不会有事。” “愿上天保佑蓉儿。”陈夫人双手合十。 陈兴垲与郭家彪又谈了一些社会上的事情,如长沙城内的烟馆,越开越多,令人担忧等。他们二人虽然头无顶戴花翎,却对国事还是比较关心的。正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二小姐陈隆瑞与邹妹儿听了一会大人们的讲话,觉得甚是无味。便跟邹先嫂去火房给大小姐熬药。……

媒体关注与评论

序假如在唐朝的宫殿上,有人跳今天的迪斯科或者霹雳舞,那么唐明皇和杨贵妃一定会说这个人是疯子。为什么呢?因为他的行为远远超出了他所处的时代。一个人超出自己所处的时代,那么他的奋斗必将是艰辛的,而他的成功几乎是不可能的,命运注定这个人在其一生的奋斗中只能感到孤独与寂寞。 中国在走向国际社会的进程中,先是经历了巨大的痛苦痉挛,然后才羞羞答答地踏人了国际社会。当满清军队凭借马蹄与弓箭人关建立清王朝时,西方社会正在轰轰烈烈地搞工业革命。当满清王朝经历了所谓的康乾盛世,中国作为封建社会已经走向了尾声,而西方却经历了两百年的工业进程。当西方列强把鸦片放在坚船利炮上冲开了中国的大门时,中国人还以世上“最文明人”自居,鄙视来犯的西方列强,并把他们视如历代边患的“夷人”。当举国上下一片臂懂时,中国却有一个人正密切关注着世界风云,这个人就是中国第一位驻外公使一一郭嵩焘,一位超越自己时代的人。 郭嵩焘,湘阴人,道光年间丁酉(1837)乡试举人。他两度人京会试不中后赴浙江当幕宾,在浙江正好碰上了鸦片战争。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他十分震惊,也使他转入对西方的思考,从此郭氏就把目光转向了世界。他从此次战争人手,结合中国历史,悟出自古以来边患不绝都是由于措施失当。凡事要循理而动,必得一个“理”字。后来,在襄助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郭嵩焘被派往浙江筹饷并有机会到上海一行。郭氏在上海洋泾浜看见了真实的西方文明,直接地感觉到在中国之外确实存在着一个中国人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异域文明。这个高度的文明令郭氏震诧不已。可以这么说,郭嵩焘上海之行的见闻,促使他迈出了超越同时代人的第一步。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郭嵩焘协办僧格林沁搞大沽口防御,进一步与洋人接触,从而让郭氏更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与西方之间的差距,并明确地提出:“洋务一办便了”,设若开仗,则“战无了局”的观点。因此他与主战的僧格林沁几乎反目成仇。后因僧格林沁的掣肘,郭嵩焘辞官归乡长达三年之久。后又出山抚粤,因与先后两位总督不合,最后去官归隐长达八年之久。 光绪元年(1875)滇案发生后,英国政府借马嘉理事件要挟清政府,不仅提出了各种苛刻的条件,还强令中国派使臣向英国女王道歉。满清王朝举国上下都认为这是件丢人现眼的事,而这件倒霉的差事却落到了郭嵩焘的肩上。隐居了八年的郭嵩焘被请出了湘省,来到了京师。倘若是别人,一定不会答应此事,可是郭嵩焘却很干脆地答应下来。即将出使英国的郭嵩焘,没有鲜花与掌声已经够难看的了;然而更可悲的是,郭氏此行竟成了千夫所指。此事不仅在京师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人人指责他为卖国贼,就是在他湖南老家, “义愤填膺”的乡亲们差点没放火把他家的房子给烧掉。但是为了了解世界,为了给中国寻找一条正确的道路,他毅然决然地走出了国门。由此可见郭氏在思想认识上远远地超出了自己的时代。 郭嵩焘从上海航行到英国伦敦,将沿途写的日记汇编成《使西纪程》并刊行,而此书却被国人指为“大张夷情,有损国体”,结果被毁版。《使西纪程》中确有夸大之处,确有过分鼓吹西方文明之词,但是郭氏敢于正视西方文明,不掩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愈见郭氏超出同时代人远矣。……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郭嵩焘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