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明清青花瓷画鉴赏

吴宇华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10  

出版社: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作者:

吴宇华  

页数:

217  

Tag标签:

无  

前言

  几年前,吴宇华在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进修,每每骑自行车路过复兴门一带。那时的闹市口大街正在扩建,到处在施工,掘土机下常常现出一些前朝的瓷片来。这种事被吴宇华发现了,他兴奋地来告诉我,我们一起去捡了几回,其中宋元明清及近代的瓷片都有发现,而以明清两代的为数最多。我是浅尝辄止,吴宇华大约后来下了不少功夫,因为一半年后再谈及此事时,他向我展示的竟是十几纸箱的瓷片,这些还是经过拣选和清洗过的,那先被淘汰的部分更不知多少。他把这些瓷片按年代、题材和艺术风格分别加以整理,后来就和我讨论起有关研究的方法问题。  我的意见是我们不是陶瓷专家,我们是美术家,对于这些瓷片的研究应该有我们特殊或侧重的角度,所以我主张艺术研究为主,断代和其他研究为次。不妨把这些瓷片上的作品就叫做瓷画,来一个关于瓷画的研究。近代美术史研究中曾有一说,认为清初八大山人的花鸟画应该受到当时民间瓷画的影响,我们从两者的作品中确乎感觉到一些相互影响的蛛丝马迹:而到了清末民初,许多与朱耷艺术风格完全不相干的民间瓷画,都要赫然题上“八大山人”的款识,可见民间瓷画受到了朱耷简笔大写意艺术风格的影响是无疑的。可惜这种有关民间瓷画与文人绘画关系的研究,目前还没有人做得更具体、更充分,这不能不说是美术史研究中的一个缺憾。毕加索受到非洲土著艺术的影响,是形成他现代主义艺术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内容概要

  近代美术史研究中曾有一说,认为清初八大山人的花鸟画应该受到当时民间瓷画的影响,我们从两者的作品中确乎感觉到一些相互影响的蛛丝马迹:而到了清末民初,许多与朱耷艺术风格完全不相干的民间瓷画,都要赫然题上“八大山人”的款识,可见民间瓷画受到了朱耷简笔大写意艺术风格的影响是无疑的。可惜这种有关民间瓷画与文人绘画关系的研究,目前还没有人做得更具体、更充分,这不能不说是美术史研究中的一个缺憾。毕加索受到非洲土著艺术的影响,是形成他现代主义艺术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作者简介

  吴宇华,1961年出生,江苏无锡人。1984年人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中国画专业学习,1988年毕业。现为江南大学艺术系副主任、副教授,中国画教研室主任,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1994年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98年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2000年任《中国画研究》副主编,2002年任《今日中国美术》执行编辑,2003年至今任《书画艺术》编委、编辑。

书籍目录

捡来的学问(代序)火中清晖——青花瓷画探略青花瓷画鉴赏动物植物人物山水文字、图案后记

章节摘录

  清代陈浏在《訇雅》中评道:“乃有明明官窑而画稿了无意味者,有真客货而笔意工细绝伦者。”在中国传统艺术观中,书法有“先散怀抱”之说,绘画有“解衣盘礴”之论,既是指文化规范之中的一种通达与自由,也是指充满情感而不受拘索的心态是艺术的根本。民间的工匠们没有受过正规的文化教育,他们表达情感的方式是朴素而直白的,因而即使是对画稿作重复的生产,也会不由自主地受到个性、情感的影响,作不受拘索的放笔挥洒,而其豪迈、潇洒、庄重、委婉等个人气质也就随着笔触明白地表露于瓷胎之上。就此而言,应该说民窑瓷画较官窑瓷画更符合艺术的精神。如《吹箫图》,在这幅画径为6.5 cm的瓷画上,对景物的描绘虽然简略,但小小的画面中却有着悠远的意境。画中人迎风高立,持箫向远。似可闻呜咽之声,袅袅不绝。我们可以感受到在画面沉郁的基调中,不乏豪迈的气概。它的构图虽然采用了图案化的样式,但却富于生动的艺术效果。画面上每个形象都予人以文化层面上的暗示与联想。而带有朴质乡土气息的用笔,更将那种真性情中的率意与洒脱表露无遗,整幅画面充满了民间艺术特有的浪漫情调。  青花瓷画的表现程式中包含着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即相对的稳定性,这种稳定性也可称作“龙化的特性”,它表现为盘旋往复的曲线性状,使得任何形象在任何样式中都极为妥帖。但同时,这种特性又使得形象在表现上是较为简略和程式化的。我们不仅在青花瓷画上可以看到这些特征,在中国的绘画及其他造型艺术中同样可以看到这些特征,只是在表象上繁简有所不同罢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明清青花瓷画鉴赏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