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图书馆之城建设指标体系研究

《图书馆之城建设指标体系研究》课题组 编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1  

出版社: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作者:

《图书馆之城建设指标体系研究》课题组 编  

页数:

284  

书籍目录

优良的生活是城市的本质追求图书馆之城建设指标体系 《图书馆之城建设指标体系》及研究说明  §1 《图书馆之城建设指标体系》基本框架  §2 《图书馆之城建设指标体系》项目描述及说明  §3 《图书馆之城建设指标体系》测评表  §4 《图书馆之城建设指标体系》研究说明 深圳市图书馆之城建设测评及比较分析  §1 建设现状与建设指标之比较  §2 与国内外先进城市(地区)比较 国内部分城市(地区)公共图书馆体系建设个案分析  §1 北京市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网络  §2 上海中心图书馆系统  §3 香港公共图书馆系统  §4 杭州地区公共图书馆“一证通”工程  §5 苏州市城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6 东莞图书馆之城 国外部分城市(国家)公共图书馆体系建设个案分析 ……国外资料选择编后

章节摘录

  2.1.3 均衡  坚持“普遍均等”的基本原则,基本实现了每1.5 万人拥有一个社区图书馆(室)目标,初步形成了全市星罗棋布的图书馆网络。  2.2.1 自助服务  于2006年7月对外开放的深圳图书馆新馆在全国率先全面应用无线射频技术(RFID),在馆内全面实行包括“自助借还”的多种形式的自助服务,目前该馆“自助借还”量占全馆总量的比例已超过95%。2006年10月,深圳图书馆馆外“自助还书机”正式投入使用;“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系统”于2008年投入使用,至2009年4月23日,全市共布点40台。龙岗区图书馆于2008年采用RFID技术,提供自助服务,宝安区图书馆也于2009年在该馆设立了自助服务区。  2.2.2 远程服务  深圳图书馆以先进的网络数字技术为依托,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成功推出“电子资源远程访问”以及“电子文献原文传递”服务,使馆藏数字资源实现7×24小时开放,广大读者足不出户,即可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享受到图书馆免费、便利的文献服务,实现了公共图书馆电子资源服务模式的创新和突破。“电子资源馆外访问服务”自2008年11月开通至年底,共有3.9 万人次的读者访问了24.3 G的资源。“电子文献原文传递”服务从2008年7月份开通至年底,为读者免费提供电子文献2.5 万篇。  联合服务方面:深圳文献港由深圳图书馆、深圳大学城图书馆(深圳市科技图书馆)、深圳大学图书馆联合建设,可对6亿页的中文图书进行全文检索,包括280万种图书(占国内已出版的中文图书的95%以上),1.5 亿条中外文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专利、标准等题录信息,它将是深圳科技、教育、情报及参考咨询的网络资源平台,通过“深圳文献港”,可以足不出户,享受图书馆带给您的整体馆藏电子资源及个性化高效服务。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图书馆之城建设指标体系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