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论集
2012-8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杨讷
无
《元史论集》系历史研究者杨讷先生的史学论集。收入杨先生五十年来发表的元史研究论文二十八篇,其中包括对元代社会制度、农民起义、宗教及其他基本史实的考证,以及对元史论著的评介,对元史学者的怀念、回顾等,从中可见杨先生的学术研究轨迹与严谨求实的学术精神。
自序 元代农村社制研究 泰定帝与南坡之变 有关元末农民起义的几项史实 《辍耕录》中的“扶箕诗”不是农民军的口号 再谈“扶箕诗” 天完大汉红巾军史述论 释“天完” 徐寿辉、陈友谅等事迹发覆——《刘尚宾文集》读后 龙凤年间的朱元璋 朱元璋与刘福通、韩林儿 刘基事迹七考——兼析《诚意伯刘公行状》的撰写时间与作者 《刘基事迹考述》前言 元代的白莲教 关于元代的白莲宗或白莲教 《元代白莲教研究》后记 丘处机“一言止杀”再辨伪 早期全真道与方技的关系及其他 元刻本《盘山栖云大师语录》及其作者王志谨 1949—1984年元史研究概况 罕见的元人文集《鳌溪周先生文集》与《云山一懒翁集》 《心史》真伪辨 关于《元统元年进士录》的版本与校勘 《明氏实录》解析 评《隋末农民战争与反佛浪潮》 廉政的言与行——读孟昶《令箴》 《文渊阁四库全书补遗——集部》前言 走近邓广铭先生 鸳鸯绣了从教看,更把金针度与人——记翁独健先生
版权页: 这几年的一些历史著作,在讲到元末农民战争的时候,常常引用“杀尽不平方太平”一首诗,说它是农民起义军的“战斗口号”,有的还由此发挥一番议论。这首诗,出自元末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卷二十七《扶箕诗》条,原文如下: “天遣魔军杀不平,不平人杀不平人,不平人杀不平者,杀尽不平方太平。”此扶箕语,验之今日,果然。 既然陶宗仪并没有讲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见于何处、流传何方,为什么许多引用者众口一词地断言它是农民军的口号呢?是因为从别处找到了证据吗?不是。从一些引用者的议论来看,首先是因为“杀尽不平方太平”这句话符合引用者的设想。按照这些引用者的观点,在封建社会里只有农民才会鸣不平,才会提出“杀尽不平方太平”,于是这首来历不明、语意含混的迷信诗,便成了农民军“口号”。 其实,“不平”、“太平”都是很抽象的字眼,没有确定的内容,农民阶级固然可以使用,地主阶级何尝不可使用。举例来说,《水浒》的作者就喜欢讲“太平”、“不平”。小说的“引首”,一连讲了好几朝“天下太平”。书中的鲁智深、武松、石秀,都是爱打“不平”的人物。可是,被誉为“戒刀杀尽不平人”的鲁智深,却对“大财主”赵员外说:“若蒙员外不弃贫贱,结为相识,但有用洒家处,便与你去。”只一句话,勾销了贫富之间的不平。至于施恩与蒋门神,是一霸对一霸,杨雄与张保,是刽子手对兵痞。武松,石秀的所谓“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无非是各自在一场狗咬狗的斗争中帮了势孤力单的一方而已。可见,在封建社会里,不同阶级有不同阶级的不平,在地主阶级内部,就有对大鱼吃小鱼的“不平”。抓住一句“杀尽不平方太平”就说是农民军口号,不仅毫无史料根据,从思想内容上看也是靠不住的。 其次,是“天遣魔军”的问题。说这首诗是农民军口号,自然要以“魔军”是农民军自称为前提。但是,这个前提无法成立。当时信奉白莲教的农民军领导人自称“弥勒佛出世”,地主阶级则称农民军为“妖兵”。历来的观念,“佛”与“魔”相对,“魔”和“妖”相通。农民军既然以“佛”自称(一三四八年白莲教首彭莹玉在袁州组织起义,参加者“背心皆书‘佛’字”),必不承认自己是“魔”;反之,“魔军”与“妖兵”则可说是同义词。虽然称元末农民军为“天遣魔军”的记载仅见于《辍耕录》,但这种把农民起义视作天降“妖魔”的观点,却非“扶箕诗”所独有,《水浒》作者也是这样看的。《水浒》第一回就叫“洪太尉误走妖魔”;鲁智深,武松、石秀等“魔王”、“魔君”上应“天数”,“合当出世”,这不就是“天遣魔军杀不平”吗?当然,在这里《水浒》只是旁证,问题还是要回到陶宗仪的《辍耕录》上来。
《元史论集》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