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刑事侦查学

武汉 编 群众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0-1  

出版社:

群众出版社  

作者:

武汉 编  

页数:

408  

字数:

320000  

内容概要

  本书受《中国刑事法学系列丛书》编委会的委托,由武汉主编,组织公安、检察机关和政法、公安院校的专家教授,各按其专业分别撰写,由独立的十二个章系统组成。
  中国正在走向现代化。走向现代化的中国必然会产生与现代化相伴而来的问题。其中最为紧迫的问题是人民群众希望在现代化的社会中享受更高质量生活的期望和现代化社会日益上升的刑事案件对人民的生活造成的威胁和危害之间的矛盾。这对矛盾能否得到解决,能在怎样的程序上得到解决,是中国能否在现代化的道路上稳步迈进的关键之一。刑事侦查就是解决这对矛盾的一把利剑。

作者简介

  武汉,1921年生,1944年毕业于圣翰大学,1943年参加革命,历任中共华中局、华东局干部。上海解放初期任军管委员会政法秘书,市长秘书、上海公安局侦察科长。后因受“潘汉年案”珠连而被免职。1978年彻底平反,调华东政法学院任侦察教研室主任,编写了我国第一本犯罪学教材,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犯罪学教研室、犯罪学系和犯罪学学会。曾任联合国预防犯罪委员会中国委员。现任华东政法学院教授、校务委员、研究生导师组长,上海犯罪学会常务副会长,联合国刑事司法处亚洲咨议,《犯罪研究》杂志主社长兼主编。曾出版专著及主编书籍八部,发表论文五十余篇。最近获司法部行政一级金奖章,1999年被授予功勋教授荣誉称号。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刑事侦查学的定义和有关概念
第二节 我国刑事侦查学研究的原则的界定
第三节 我国刑事侦查的形成和演化
第四节 西方各国及前苏联刑事侦查学的概貌简述
第二章 刑事侦查学的立论依据
第一节 对犯罪实质的掌握是侦查的先决条件
第二节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刑事侦查学的基本理论依据
第三节 以信息方法为核心的“三论”方法论在刑侦具体实践中的指导原则
第三章 刑事侦查格局与刑事犯罪的宏观控制
第一节 刑事侦查的格局
第二节 关于建立刑事侦查新格局的思考
第三节 刑事犯罪的宏观控制
第四章 刑侦主体的机制与优化
第一节 刑侦主体的概述
第二节 关于刑侦指挥员的智能和素质
第三节 刑侦主体与现代科技
第四节 刑侦主体与其他警种主体的合成协同作战
第五章 刑事案件信息的现场勘查搜集
第一节 刑事案件信息的现场勘查搜集的意义、作用和组织
第二节 刑事案件信息的现场保护
第三节 刑事案年信息的现场分析(分析信息)
第四节 刑事案件现场信息的储存(保存信息)
第六章 刑事科学技术的应用
第一节 提高侦破案件的科技含量是现代刑侦工作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犯罪痕迹物证的信息特征与技术鼾
第三节 痕迹技术
第四节 生物物证技术
第七节 侦查判断与案情分析
第一节 侦查判断的基础和过程
第三节 侦查判断在刑查判断的主要方面和内容
第三节 刑案侦查中运用侦查判断的主要方面和内容
第四节 刑案侦查中逻辑判断的方式及作用
第五节 刑案侦查中的案情分析
第八章 刑事侦查的起动阶段
第一节 刑事侦查起动阶段的含义
第二节 基础调查 核实信息
第三节 针对案情 全面布控
第四节 广泛开辟情报来源发现并确定的嫌疑对象
第五节 综合运用侦查措施收集犯罪证据
第九章 侦查深化阶段的调控运筹
……
第十章 各类专家侦查的基本模式
第十一章 犯罪嫌疑人的确认和拘捕
第十二章 刑案预审——侦查终期的深层突破
结束语

章节摘录

  二、犯罪行为必有其结构要件  世界是运动着的物质世界,而世界上所有的物质,都由不同的元素及不同的排列方式.以及在不同的内外条件交互作用中进行媾合组成一个个不同的个体物质。这种个体的结构,表现为内含的元素和外延的形态不同,而形成千差万别的各种物质个体及其特有的特征。同是金属,同是气体,同是人类,同是工具和物品,由于个体的特定内含结构和外延形态的不同,结成各自不同的个体,甚至生长在同一棵树上的每一片叶子也无一绝对相同。关于物质形态已在前面文章作了较详尽的阐述,在此仅就物质的结构特征作如下简析。  首先要阐述的,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关于自然界层次结构的概念,作为本文的理论依据和基础。众所周知,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是从自然界错综复杂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物质形态的总体中概括出来的,人类对于物质层次的认识,是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而逐步深化的。科学家为解开物质结构之谜,突破了一个又一个的障碍,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关于自然界层次结构观念的建立,提供了科学依据。正如恩格斯在论述物质结构时所指出,“关于物质结构不论采取什么观点,下面这一点是非常肯定的:物质是按质量的相对大小分成一系列较大的,界限分明的组……可见的银河系、太阳系、地球上的物体、分子和原子,最后是以大粒子、各自形成这样的一组”。正是这些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纵横交错的不同系统和不同层次,构成自然界客体的千差万别的结构图景。研究事物的层次结构及其要件和要素,是成为现代科学的重要课题;而刑事犯罪行为更是纷繁交错,因而必然更加认真分辨其“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行为结构,才能准确认定罪类和区别其中各种令人一时难于认知的细节特征。无论犯罪分子手法如何狡猾,行为如何隐蔽,情节如何掩盖,但由于犯罪行为是一种能为人所感知的物质运动,只要能掌握住其实际存在的特定的行为结构、要件或要素,任何犯罪行为都是可以认知而侦破的。  现代自然科学的物质层次结构论,指出物质本身内在的结构层次性,这一科研成果表明:世界上的任何物质都是由其内部的必然要件或要素,以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组成有序的有机整体,上述内部要件互相作用的方式或程序的总和,就是这一特定物质的结构。而犯罪行为既然是整个世界的物质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分析、研究、最终掌握犯罪行为层次结构要件,就能自犯罪行为的外在表现中,从掌握其结构开始而认知犯罪的实质和动力定型,从而确定采取的相应对策。

媒体关注与评论

  总序  在人类跨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我们回眸二十世纪的历程,在惊叹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日新月异的同时,亦为环境污染、毒品泛滥、青少年犯罪猖獗的一面扼腕。而此“三大国际灾害”或与犯罪有联系或直接就是犯罪或本身构成犯罪的主力。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可社会治安与犯罪问题,却叫人忧心忡忡。尽管我国政府竭尽全力打击犯罪,并采取了综合治理的措施,但结果还是不尽理想。这就有必要深入研究犯罪产生的根源,检讨治理犯罪的手段。  深入研究犯罪产生的根源,目的在于寻找作为社会病之一的犯罪发生的病根、病因,从而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治理犯罪。近二十年来,我国犯罪学界的同仁们殚精竭虑,对犯罪根源、原因展开了空前规模的研究,初步取得了共识。犯罪原因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不是诸多致罪因素的简单结合,而是各种致罪因素相互作用、有机结合的多质多元多层次多变量的罪因系统。这就告诫我们,犯罪的存在是客观的、复杂的,也是长期的。  检讨治理犯罪的手段,目的在于寻找出控制与减少犯罪的最有效的方法。针对犯罪根源及原因的客观性、综合性,治理犯罪必须采取综合治理的方针。而综合治理的关键是预防和打击。过去,在司法实践中只重视了打击,忽视了预防,是不对的。为此理论与实践部门的同志对预防犯罪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如前司法部部长、现最高法院院长肖扬主持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九五重点科研项目——《中国预防犯罪通鉴》。现在,在犯罪研究中,重视了预防,忽视了打击,也是不对的。因为打击与预防两手,均需要理论的指导,从某方面而言,打击更需要理论的指导。  基于上述的认识,结合我国犯罪学研究的进程,我们在系统研究出版了一系列有关犯罪学基础理论、犯罪原因和预防犯罪的理论著作之后,决定对治理犯罪中打击环节的理论问题进行研究。从犯罪学角度而言,“打击”犯罪的理论,即刑事司法机构——公安、检察、法院和监狱——运用刑事法律揭露证实犯罪、准确适用刑罚、惩罚改造罪犯的科学体系。由于此类学科理论研究的犯罪,严格局限在刑法典确立的法定犯罪之内,又由于此类学科理论研究的核心是如何科学地运用刑罚,以便充分发挥刑罚惩罚与改造罪犯的一般与特殊预防功效。此外,由于此类学科理论的研究既重点研究现行刑事法律(刑法、刑事诉讼法和监狱法),同时又不仅囿于此,更要研究如何制定、运用与操作刑事法律的刑事政策、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  关于《中国刑事法学研究丛书》的酝酿起于1996年,1997年,经学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和副秘书长联席会议通过,将其列入中国犯罪学研究会“九五”重点科研项目。


编辑推荐

  该书研究了治理犯罪中打击环节的理论问题,在学术上具有开拓性、整合性与建设性;在实践上具有吸纳性、操作性和导向性;在立法上有检讨性、完善性与前瞻性。该书是迄今为止第一套专门论述刑事法学系列丛书的其中一本;是对学科内容的整合与学科队伍的整合;是对刑事法学理论体系的建构和内容的建树;是对刑事司法实践中已取得的成功经验吸纳;强调学术研究的运用价值与可操作性;同时对实践有指引价值。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刑事侦查学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