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侦查史
2007-4
群众出版社
马洪根
404
《中国侦查史》所探讨的侦查史,主要是指中国古代刑事诉讼活动中的侦查历史,但是由于侦查活动与政治、经济、哲学、军事、外交、国家安全等领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不断吸收相关领域中有益的成分,描述中势必有所涉及。
绪论一、侦查的概念和中国侦查史的研究对象二、中国侦查历史发展的主要阶段三、学习中国侦查史的目的和意义四、学习中国侦查史的指导思想和方法第一章 奴隶社会的侦查第一节 夏朝奴隶制国家的出现及侦查职能的产生一、国家的出现二、侦查职能的产生三、夏朝具有侦查职能的机构及官员四、夏朝奴隶社会侦查的概况第二节 商朝的侦查一、商朝的侦查治狱观二、商朝侦查职能机构及官员三、侦查制度四、侦查的主要手段第三节 西周的侦查西周明德慎罚的刑狱思想二、侦查职能机构及官员三、侦查制度四、侦查谋略第四节 春秋时期的侦查一、春秋时期刑事政策的特点二、侦查职官三、侦查制度及概况四、侦查谋略第二章 封建社会初期的侦查第一节 战国时期的侦查一、战国时期的变法和李悝的《法经》二、职能机构及官员三、侦查制度四、侦查谋略的运用第二节 秦朝的侦查一、严刑峻罚与侦查观二、侦查职能机构与官员三、侦查制度四、侦查措施与技术的运用第三节 汉朝的侦查一、汉朝法律思想的沿革二、侦查职能机构与官员三、侦查制度四、侦查谋略的运用五、汉代侦查措施的运用第四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侦查……第三章 封建社会中期的侦查第四章 封建社会晚期的侦查第五章 封建社会末斯的侦查第六章 近代中国的侦查第七章 无产阶级革命政权建立后的侦查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2)反对诬告。汉代同样坚持诬告反坐原则。如汉代荆州刺史赵凯诬告杨璇冒功,则处赵凯“诬人之罪”。如属教唆他人诬告的,对教唆者处罚更重。 (3)禁止匿名举告。汉代称投递匿名信为“飞书”,凡飞书举告者,处以死刑。《后汉书·梁松传》记载:“(梁)松数为私书请托郡县,二年,发觉免官,遂怀怨望。四年冬,乃悬飞书诽谤,下狱死,国除。”注云:“飞书者,无根而至,若飞来也,即今匿名书也。” (4)击鼓鸣冤。汉代继承西周击鼓鸣冤之制,汉代郑氏注《周礼》时说道:西周击路鼓上诉,“若今时上变事击鼓矣”。《后汉书》“强项令”载,由于董宣执法如山,坚决不向权贵湖阳公主低头,“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桴鼓不鸣董少平”’。桴鼓,即指悬挂在衙门外的登闻鼓。意思是,京师一带称为“卧虎令”,大伙歌颂他:“登闻鼓不响董少平。” (5)邀车驾告状。中国古代邀车驾告状,也是一种特殊的报案形式,是指人们在有冤无处申时,直接在皇帝面前告状申诉的方法。这种方法又特指当皇帝出官巡视或出游时,人们事先隐蔽于皇帝必经之路的某一处所,当皇帝的车队由此经过时,出面向皇帝申诉冤情。邀车驾上诉,究竟源于何时,难以考证,但起码在汉代以前就有此制度了。《后汉书》记载有儒林之士杨政邀车驾为其老师鸣冤直诉之事。杨政老师“范升堂为出妇所告,坐系狱”。杨政“乃肉袒,以箭贯耳,抱(范)升子潜伏道旁,候车驾,而持章叩头号大言日:‘范升三娶,唯有一子,今适三岁,孤之可哀。’武骑虎贲惧惊乘舆,举弓射之,犹不肯去;旄头又以戟叉(杨)政,伤胸,(杨)政犹不退。哀泣辞请,有感帝心。”杨政这次抱幼子邀车驾直诉达到了目的,救出了老师:“诏日:‘乞杨生师’,即尺出(范)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