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艺术社会学导论
2003-9
知识出版社
宋建林
395
28000
本书不仅解决了艺术社会学的学科的问题,而且对这门学科进行了相当系统、富有新意的探讨。本书广泛吸收了新时期以业艺术社会学、文学社会学研究方面的有益成果,特别是在艺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艺术的社会生产、艺术的社会的传播、艺术的社会消费等几个关键章节里,进行了富有建设性的研究,使有关问题的思考、探索比以往更加深入、更加辩证。
宋建林,1953年12月生。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二分校中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95年调中国艺术研究院。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华美学学会会员。参加过多项国家科研课题的写作。主要著作有,明代建筑雕塑史》、《清代建筑雕塑史》、
序导言 一、艺术社会学的学科定位 二、艺术学体系中的艺术社会学 三、现代艺术社会学的基本构想第一章西方艺术社会学的演变历程 第一节 新科学的开创者 一、创始人斯达尔夫人 二、理论奠基人丹纳 三、居约等人的贡献 第二节 崭新的科学体系 一、马克思、恩格艺术社会学思想 二、普列汉诺夫的理论贡献 第三节 研究的多元化格局 一、文化功能学派 二、新人文主义派 三、庸俗社会学 四、神话仪式学派 五、实证主义经验派 六、批评辩证派 七、发生学结构主义第二章 中国艺术社会学的演变历程 第一节 中国艺术社会观审视 一、为社会而艺术 二、为人生而艺术 第二节 中国现代艺术社会学的创建与发展 一、“文学革命”的人生艺术观 二、“革命文学”的社会价值观 三、艺术功利论的主导地位 第三节 构建现代艺术社会学的理论体系 一、《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奠定了现代艺术社会学发展理论基础 二、蔡仪等人对建设现代化艺术社会学的理论贡献第三章 艺术发生的动力体系 第一节 艺术发生的前提条件 一、人手的调度完善与艺术创造 二、人的艺术感觉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 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 一、原始艺术与生产劳动 二、原始艺术与劳动工具 三、物质生产的方式制约着原始艺术的特点 第三节 原始艺术从实用到审美的演化 第四节 艺术发生地中介环节 第四章 艺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第五章 艺术的社会生产第六章 艺术的社会传播第七章 艺术的社会消费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