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裴多菲传

冯植生 外国文学
出版时间:

2006-12  

出版社:

外国文学  

作者:

冯植生  

页数:

186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裴多菲·山陀尔(1823-1849)19世纪匈牙利著名革命爱国诗人。他出身贫寒家庭,青少年时期外出求学,当过兵和流浪剧团演员,历经人世间艰辛,为他的诗歌创作和走向革命道路打下坚实基础。他的诗歌描写细腻,感情真挚,具有质朴、清新、明快与豪放的特色,极富艺术感染力,不愧是开创一代新风的诗人。  笔者在悉心研读原作的基础上,借鉴中外学者研究成果,结合自身的体会和观点,在书中就诗人的人生道路、诗歌发展阶段和成就,革命思想和爱国主义精神予以全面阐述与评介,展示诗人创作的真正意义,以及他勇于奉献的革命人生。

作者简介

冯植生,1959年毕业于匈牙利罗兰(布达佩斯)大学语文系。中国社科院外文所研究员,国际匈牙科学会会员。著有《匈牙利文学史》、《莫里兹》、《裴多菲传》;论文《呼唤民族意识觉醒的歌者》、《裴多菲诗歌创作简论》、《论约卡伊的小说创作》、《米克沙特的小说创作》、《论尤若夫的诗歌创作》、《匈牙利现实主义小说家——莫里兹》。译著(含合译);《米克沙特短篇小说选》、《笼中鸽》、《圣彼得的伞》、《奇婚记》、《强盗》、《亲戚》、《金棺》、《匈牙利短篇小说选》、《匈牙利民间故事》以及多位匈牙利作家的诗歌、小说、散文和理论作品。

书籍目录

绪论 第一章 生平 第一节 青少年代 第二节 行旅生活 第三节 平民先锋 第四节 革命志士 第二章 从平民诗人到革命诗人 第一节 1842—1846年 第二节 1846—1848年 第三节 1848—1849年 第三章 诗歌创作 第一节 爱情诗 第二节 政治抒情诗 第三节 长篇叙事诗 第四章 小说、戏剧、散文、书信等第五章 结束语 附录一 裴多菲年谱 附录二 主要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书摘作为十九世纪匈牙利革命时代的歌者,裴多菲的全部诗歌在他所生活时代的革命思潮和民族奋起的沃土里孕育、发展和成熟起来。 根据史料记载,匈牙利民族的发源地在亚洲。匈牙利语属于芬兰一乌戈尔语系。据考证,公元前若干世纪,匈牙利民族曾在伏尔加河地区同芬兰-乌戈尔语系的其他民族一同聚居。以后。匈牙利民族逐渐从母系氏族社会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过着游牧生活,逐水草而居,逐渐脱离芬兰一乌戈尔语系其他民族。这一迁徙阶段估计从公元五世纪开始,持续了大约四个世纪,迁移路线是从黑海以北俄罗斯大草原开始,沿亚速海沼泽地带,经过顿河与第聂伯河之间的莱韦迪亚和第聂伯河与多瑙河下游之间的埃泰克兹,进入喀尔巴阡盆地,约在公元九世纪前后已定居于现在的欧洲中部地区。这以后,他们向早已在此地居住并从事农业生产的斯拉夫民族学习先进的农耕技术,放弃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性,逐步完成了从氏族社会、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过渡。他们同时也放弃了原先的多神教信仰,改信基督教,接受以拉丁语为中心的欧洲封建文化,建起了比现在的匈牙利国土面积大三倍的封建王国。在文化领域,则经历了从接受拉丁文化影响到逐步发展和确立本民族语言文字、培育与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 由于地处欧洲腹部这一战略要地,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崛起后,企图通过巴尔干半岛向欧洲心脏延伸,所以,从十四、十五世纪开始,匈牙利就受到来自南面的奥斯曼帝国军队的威胁和侵略。匈牙利王国军队在1526年莫哈茨战役中被土耳其苏丹军队击败之后,匈牙利三分之一国土被奥斯曼帝国占领,匈牙利大贵族地主阶级则依附于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匈牙利西部领土于是也受到奥地利控制。十七世纪末,奥斯曼帝国衰落,土耳其人的势力被驱逐后,匈牙利实质上又沦为奥地利王室的附庸,人民依然受着丧失国家独立和民族自由的痛苦。 进入十九世纪,西欧一些较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有了很大的发展,与之相比较,匈牙利的社会发展仍极其缓慢,基本上仍然处于落后的封建主义阶段:政治上,内受大贵族地主阶级的统治,外受奥地利帝国哈布斯堡王朝的支配与殖民压迫;经济上,国内农奴庄园制盛行,广大劳动人民被各种沉重的劳役和赋税压得抬不起头,极大地妨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已经进入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奥地利资产阶级与匈牙利大贵族地主阶级相勾结,对匈牙利政治上控制严密,人民毫无自由可言,经济上成为奥地利的原料供应地、倾销产品的市场与输入金融资本的对象,实际上变成了殖民地。 严峻的国家、民族前途与命运,引起有识之士的忧患意识。这首先表现为那些有机会到过西欧(主要是法国)学习的先进分子思想的觉醒,他们在匈牙利国内逐渐形成自由主义贵族反对派力量。在他们的极力倡导和推动下,在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匈牙利,以振兴民族科学文化为开端,逐步向政治、经济领域展开,出现了一个以光大民族精神、弘扬民族优良传统为主旨的革新运动。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一旨在促进民族独立与国家发展的社会革新运动的领导权掌握在出身于中小贵族家庭、受到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思想熏陶的知识分子手中,劳动大众还没有可能被吸收和参加到运动中来,这决定了它带有浓厚的改良主义的不彻底性。但是,它毕竟起到启蒙和传播资产阶级思想的作用,具有独特的历史功绩。到了四十年代末,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下,以柯苏特为代表的激进资产阶级革命派终于同自由主义贵族反对派的妥协行径彻底决裂,在1848-1849年间领导了全民性的争取民族和国家自由独立的伟大斗争。这场革命虽然由于敌我力量悬殊而失败了,但它在匈牙利和欧洲的历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裴多菲正是在这样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背景下成长并走上诗歌创作道路,最后以革命爱国诗人的崭新姿态开创一代诗风的。他在自己的诗篇里,以明快的光谱和斑斓的色彩描绘了沸腾的社会生活,始终如一地表达了他作为爱国者强烈渴望自由的思想原则。 裴多菲的一生是短促的,而他的写作期前后也大约只有十年,如果仅从1842年初正式发表诗作至1849年夏季去世算,就只有七年多一点时间,但是,他却给后人留下了大小诗作八百余篇,其中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至今仍在广大读者中间传诵。 第一节 1842-1846年 1842年初,裴多菲在当时匈牙利最著名的大型杂志《雅典论坛》上发表了《酒徒》一诗,这虽然不是他最早写作的诗,却是他正式发表的第一首诗,以此为始点至1846年间,是他诗歌创作的第一个阶段。 从初次涉足文坛的年轻诗人裴多菲的诗歌里,人们已能感受到一股清新的气息,并可以明显地看出他受到来自两方面的影响,它们是当时以魏勒什马尔蒂为代表的匈牙利古典主义浪漫派诗歌和匈牙利民歌。在裴多菲最早的诗作中,这两方面的影响是相辅相成的。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匈牙利兴起的弘扬民族传统、促进民族复兴的思想革新风气,也是魏勒什马尔蒂等人开创的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主要思想内容及其精髓所在。在这一革新运动中,作家们还掀起了向民间创作学习的高潮,一时间,到人民群众中去收集和采风成为时尚,出版了一些经过文人收集、整理的民歌、民谣和民间故事集,对推动文学艺术创作起了积极的作用。作家们,包括魏勒什马尔蒂在内的古典主义浪漫派诗人,都乐意从民间创作中汲取营养,虽然他们大多数人只是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民歌的形式方面,而很少看到民歌、民谣等民间创作在思想内容方面所包含的重要意义。 裴多菲与他们不同。尽管在最初的创作阶段,他也受到古典主义浪漫派诗歌的熏陶,但他对民间创作,主要是对民歌、民谣的态度,从一开始就有别于古典主义浪漫派中某些诗人的观点。对裴多菲来说,来自民间的民歌、民谣绝非一种无足轻重、只供满足人们偶然的兴趣或者只是站在高处加以欣赏的东西,而是应该力求从内容到形式地去摄取民间创作的精华,并且真正融会到自己的创作中去,最终形成一种自然的能够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诗歌表达形式。这是裴多菲不同于前辈诗人,也大大高于同时代诗人的地方。P42-45


编辑推荐

裴多菲·山陀尔19世纪匈牙利著名革命爱国诗人。裴多菲的名字是同歌德、席勒、涅克拉索夫、拜伦、雪莱、普希金、密茨凯维奇、海涅、维克多·雨果列在一起的。裴多菲活着的时候就已经是一位声望超越国界的诗人,死后有多种语言文字翻译出版了他的作品,他的诗歌几乎传遍了世界所有角落,为诗人自己,也为诗人的祖国匈牙利赢得了崇高的荣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裴多菲传 PDF格式下载



裴多菲是一个民族诗人,同时也是一名战士。他的诗歌在世界上影响很大,奠定了他作为一个民族的标志。


Hajrá!!!!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