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农户经济行为的二元博弈均衡分析

岳跃 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12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作者:

岳跃  

页数:

242  

字数:

205000  

内容概要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中国目前从事小规模经营的专业农户。本书进行研究的理论基础是经济学与伦理学的有关理论,研究方法是实证与规范相结合,归纳与推演相结合,慎思与明辨相结合。此外,本书还在有关的章节里,安排了不同的小型案例分析,以检验本书的分析思路与研究结果。 本书将经济学理论与伦理学理论相结合,对中国农户的经济行为进行跨学科研究。采用博弈论、新制度经济学及新古典均衡分析理论,对农户经济行为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在假设影响农户经济行为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论证了经济因素与伦理道德因素共同决定农户的经济行为。在此基础上,对农户经济行为博弈的过程进行了博弈均衡分析,并建立起一个农户经济行为的二元博弈均衡模型。

作者简介

岳跃,男,博士,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伦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西南政法大学兼职教授。主要从事经济学、伦理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著作有《经济与应用伦理学研究》。

书籍目录

序言内容提要ABSTRACT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逻辑思路与研究方法 1.2.1 逻辑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简要的文献综述 1.3.1 国外学者的研究简况 1.3.2 国内学者的研究简况 1.3.3 已有研究成果的不足 1.4 本书结构与主要内容 1.5 可能的创新2 基本假设、概念界定与理论准备 2.1 基本假设 2.1.1 道德主体“最大化行为”假定 2.1.2 道德主体“有限理性”假定 2.1.3 道德主体需求偏好多样性假定 2.1.4 道德主体机会主义行为倾向假定 2.2 概念界定 2.2.1 伦理与道德 2.2.2 经济伦理学 2.2.3 农户与制度 2.2.4 行为与农户经济行为 2.2.5 理性人与道德人 2.2.6 道德的机会成本、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 2.2.7 道德成本、道德收益与道德效益 2.3 理论基础 2.3.1 义务论 2.3.2功利论 2.3.3 博弈论 2.3.4 委托人—代理人理论 2.3.5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 3 农户经济行为的现状考察 3.1 劳动力再生产行为扭曲 3.1.1 科技文化素质较低 3.1.2 数量和质量的供需矛盾突出 3.2 农用地弃耕丢荒现象严重 3.2.1 比较利益的诱惑 3.2.2 影响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3.3 新技术与新品种推广进程缓慢 3.3.1 人口、资源、环境与市场的制约 3.3.2 狭隘、保守小农意识的束缚 3.4 农产品营销体系发展滞后 3.4.1 营销体系不健全 3.4.2 加工与运销水平落后 3.5 农户经营组织化程度偏低 3.5.1 不适应现代市场的交易环境 3.5.2 不适应现代市场的专业化与规模化要求 3.6 农户投资的非农化与短期化倾向严重 3.6.1 投资增长乏力 3.6.2 投资的短期化倾向 3.6.3 投资的非农化倾向 3.6.4 对土地投资的传统保守观念 3.7 农户消费水平偏低、消费能力较差 3.7.1 消费状况的历史演变 3.7.2 消费总量小 3.7.3 消费层次低 3.7.4 消费观念缺乏理性 3.7.5 消费环境较差 3.8 本章小结4 农户经济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4.1 劳动力素质偏低的原因及影响 4.1.1 原因分析 4.1.2 对农户经济行为的影响 4.1.3 对河南省552户农户的案例分析 4.2 农用地弃耕、丢荒的原因与农地制度改革 4.2.1 原因分析 4.2.2 农地制度改革 4.3 新技术、新产品推广缓慢的原因分析 4.3.1 成果的科技含量与转化率低 4.3.2 农户的有效需求不足,接纳能力有限 4.3.3 现行的推广运行机制与市场不适应 4.3.4 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三者之间的协作失衡 4.4 农产品营销体系发展滞后的原因分析 4.4.1 “诺思悖论”与路径依赖 4.4.2 意识形态与体制锁定 4.4.3 市场环境与组织资源 4.5 农户组织化程度低的原因与改革路径 4.5.1 原因分析 4.5.2 必须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 4.5.3 路径选择 4.6 农户的投资行为分析 4.6.1 收入增长的制约 4.6.2 不完善土地使用权的负面影响 4.6.3 经营规模的限制 4.6.4 利润最大化的诱导 4.7 农户消费行为分析 4.7.1 由温饱型向小康型演进的消费结构 4.7.2 影响农户消费水平的原因 4.8 本章小结 5 农户经济行为的伦理学分析 5.1 农户劳动力再生产行为扭曲的伦理影响 5.1.1 传宗接代的传统思想 5.1.2 养儿防老的陈腐观念 5.1.3 重男轻女的封建陋习 5.1.4 多子多福的家族习惯 5.2 农村土地弃耕、丢荒的伦理畏考 5.2.1 义务观与法制观淡薄 5.2.2 “男主外、女主内”传统观念的扩展 5.3 传统保守观念制约着新技术新品种推广 5.3.1 “安贫乐道、知足长乐”思想的畸形影响 5.3.2 狭隘功利观的诱导 5.4 农产品营销体系发展滞后的伦理分析 5.4.1 “学而优则仕”与“重农抑商”传统观念的影响 5.4.2 狭隘乡土情结的约束 5.5 经营组织化程度低下的伦理反甩 5.5.1 家庭血缘关系的影响 5.5.2 家族血缘关系的制约 5.6 农户对农业投资力不足的道德分析 5.6.1 “小富即安”传统观念的影响 5.6.2 现代市场观念与竞争观念的确立 5.7 农户消费不足的伦理辨析 5.7.1 “积谷防饥”思想的误导 5.7.2 传统畸形消费的负面影响 5.8 道德缺失的伦理分析 5.8.1 道德缺失的收益及其意义 5.8.2 道德缺失决策的经济模型 5.9 本章水结 6 农户经济行为决定——经济与伦理的博弈均衡机制 6.1 经济与伦理博弈的理论分析 6.1.1 道德产生于人们的博弈行为 6.1.2 道德的经济功能 6.1.3 农户博弈行为中的“纳什均衡”模型 6.2 经济要素与伦理要素同是决定农户经济行为的内生变量 6.2.1 经济与道德之维 6.2.2 经济要素与伦理要素的相融性分析 6.2.3 案例分析1:鱼塘收益的博弈分析 6.2.4 案例分析2:道德行为与经济行为的博弈分析 6.3 本章小结 7 观念变革、制度创新与政策调整 7.1 伦理道德观念的变革 7.1.1 生育观念的转变 7.1.2 开放意识的形成 7.1.3 生产观念的创新 7.1.4 消费观念的调整 7.1.5 储蓄观念的更新 7.2 制度创新 7.2.1 加强农业教育,提高农民的素质 7.2.2 改革户籍制度,促进劳动力流动 7.2.3 创新农村土地制度 7.2.4 完善农村合作制 7.2.5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7.3 政策调整 7.3.1 加强科技创新,促进技术推广 7.3.2 加快农产品交易的市场化进程 7.3.3 改革和创新农村金融体制 7.3.4 调整经济政策,引导农户的投资与消费 7.4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讨论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有关问题讨论参考文献后记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农户经济行为的二元博弈均衡分析 PDF格式下载



目前从二元结构分析农户行为的书不多。本书就从这方面引入博弈均衡的观点来分析,观点很新颖,没有那种滥竽充数的感觉


非常好的书.市场上研究农民的书比较少


整体来说还行,就是文章最后的论述让人看不懂,特别是画的图,这也许和自己所学专业有关。我觉得这本书没多少收藏意义,去图书馆找本看看就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