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农村私人借贷关系研究

常明明 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8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作者:

常明明  

页数:

285  

内容概要

农村私人借贷是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以现代经济学理论为基本分析工具,结合历史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理论,依凭丰富、翔实的资料,以中南区为中心,对20世纪50年代前期的农村私人借贷关系进行了探讨,全面梳理了当时农村私人借贷的规模、借贷形式、借贷利率、借贷原因、借贷用途,以及现代金融体系的发展对农村私人借贷的影响等方面,分析、总结了农村私人借贷的特点和规律,为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当前的农村民间借贷关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作者简介

常明明,男,1974年11月生,湖北钟祥人,经济学博士,现为贵州财经学院国际经济学院讲师,贵州财经学院中国经济史研究所研究人员,全国经济史学会会员。于2003年、2006年分别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获得经济学硕士、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农村经济体制与改革。目前正在主持一项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和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曾参与国家级社科研究项目多项。已在《中国经济史研究》、《当代中国史研究》、《中国农史》、《中共党史资料》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书籍目录

导论第一章 解放前夕中南区私人借贷关系的简要回顾 第一节 解放前夕中南区农村私人借贷的状况  一、农村私人借贷的一般状况  二、各阶层农户的借贷情况  三、农村私人借贷额的总体状况  四、各阶层农户的借货额  五、农户负债额占农民收入的比例 第二节 借贷用途、借贷形式与借贷利率  一、借贷用途  二、借贷形式及利率第二章 中南区农村私人借贷关系研究(1952~1953) 第一节 建国前后农村私人借贷政策及解放初期中南区私人借贷发展状况  一、建国前后农村私人借贷政策的演变  二、解放后到土改结束前中南区农村私人借贷发展状况 第二节 土改后到1952年底中南区农村私人借贷关系发展状况  一、土改前农村遗留下来的私人借贷关系  二、土改后一两年中南区农村私人借贷发展状况 第三节 土改后农村私人借贷停滞的状况、原因、解决办法及效果  一、农村民间资金潜在的供给  二、土改后农村私人借贷关系停滞的原因  三、活跃农村私人借贷关系的措施及成效第三章 农村私人借贷关系发展状况(1953年底~1954) 第一节 影响农村私人借贷关系的重要因素分析  一、私人借贷政策的转变  二、农业集体化的发展对农村私人借贷关系的影响  三、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对农村私人借贷关系的影响  四、政府的赈灾济贫措施对农村私人借贷关系的影响  五、国家农贷与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发展对私人借贷关系的影响 第二节 农村私人借贷关系发展状况(1953年底~1954)  一、中南区农村私人借贷关系发展状况(1953年底~1954)  二、各阶层农户借贷数量的户数结构 第三节 农村私人借贷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一、土改结束时至1953年中南区农村经济变化趋势  二、农村私人借贷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第四章 农村私人借贷形式、利率、借贷信用及借贷用途 第一节 农村私人借贷形式及借贷利率  一、农村私人借贷形式  二、农村私人借贷利率  三、农村私人借贷的社会经济性质 第二节 农村私人借贷的借贷信用、借贷原因及借贷用途  一、农村私人借贷关系的信用方式、借贷期限及还款情况  二、农民放债的原因  三、农民借债用途 第三节 农村私人借贷的社会经济效果第五章 现代农村金融组织的发展对农村私人借贷的影响 第一节 国家农贷的发展状况及其对私人借贷的影响  一、20世纪50年代前期国家农货发展的一般状况  二、国家农货对农村私人借贷的影响 第二节 农村信用合作组织的发展状况及其对私人借贷的影响  一、20世纪50年代前期农村信用合作组织的发展状况  二、农村信用合作组织的发展对私人借贷的影响结语:历史的启示附录参考文献后记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农村私人借贷关系研究 PDF格式下载



农村私人借贷是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生活中很常见的经济行为和生活行为。这本书以经济学原理为基础,结合历史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理论,依凭丰富、翔实的资料,以中南地区为中心,对20世纪50年代前期的农村私人借贷关系进行了探讨,全面梳理了当时农村私人借贷的规模、借贷形式、借贷利率、借贷原因、借贷用途,及现代金融体系的发展对农村私人借贷的影响等方面,分析、总结了农村私人借贷的特点和规律,为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当前的农村民间借贷关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我是学历史的,这本书也是研究经济史的必读书目,从中可以看出一种模式,即款学科知识理念的综合分析与研究越来越新兴并重要,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理论,涉及较广的知识丰富我们的视野。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