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的收入分配与总消费

杨天宇 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2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作者:

杨天宇  

页数:

255  

内容概要

  《中国的收入分配与总消费:理论和实证研究》梳理了凯恩斯以后消费理论的发展脉络,简要评介了国内外消费理论的主要流派。在此基础上提出并论证了“居民收入与边际消费倾向之间的倒U关系”和“满足居民消费最大化的最优收入差距”等有一定创新意义的命题。此外,本书还深入研究了技术创新、就业机会、社会保障等因素对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最终的结论是:中国的收入分配对居民消费需求有显著的影响,正确的收入再分配政策具有扩张居民消费需求的功能。

作者简介

  杨天宇(1972-),男,吉林省吉林市人,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1994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经济管理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97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经济学系,获经济学硕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2001-2003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作博士后研究,2003年晋升副研究员职称,2004年调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国民经济管理系,任副教授,现兼任北京市价格协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宏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主要学术作品:截止2007年4月已出版个人专著2部,合著4部,发表论文80余篇,主持和参与国家和省部级课题13项。主要研究成果有:《产业经济管理》,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AdamSmith'sWorksinChinaInCriticalBibliographyofAdamSmith,Pickering&ChattoPublishers,2002《收入分配与有效需求》,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经济制度批判》,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中国居民收入水平与边际消费倾向之间的倒U关系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和谐社会中的经济利益矛盾调整模式》,《上海经济研究》2006年第12期,《新华文摘》2007年第5期全文转载《政府管制、收入差距与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冲突》,《上海经济研究》2006年第4期,《新华文摘》2006年第20期全文转载《马克思主义宏观经济学:一个现代阐释》,《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1期《城市化对我国城市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卡莱茨基和温特劳布的有效需求理论述评》,《南开经济研究》2005年第3期《高税率的逆向选择效应研究》,《经济学家》2004年第3期《宏观经济过热的形成机理和判断标准》,《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国有企业宏观效率论辨析》,《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我国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重新定位》,《改革》2000年第4期,《新华文摘》2000年第10期全文转载《中国投资需求不足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年第5期《宏观经济过热的形成机理和判别标准》,《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亚当斯密经济学在中国的传播》,《经济学动态》2003年第1期《论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年第11期《国有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的信贷配给行为研究》,《经济科学》2002年第4期《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中的企业所有权安排》,《中国工业经济》1998年第8期《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性障碍研究》,《改革》2003年第6期《高税率的逆向选择效应研究》,《经济学家》2004年第3期《政府审批制的经济学分析》,《经济学家》2003年第1期《收入分配与乘数效应》,《经济学家》2002年第2期《城乡收入差距与有效需求:一个马克思主义模型》,《经济学家》2001年第3期《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新视角》,《经济学家》2000年第6期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基本框架 1.3 本书的主要价值和不足之处第二章 消费理论的批评性回顾(上) 2.1 绝对收入假说及其缺陷 2.2 持久收入假说和生命周期假说 2.3 理性预期假设下的消费理论 2.4 对理性预期—持久收入假说的各种替代性假说 2.5 行为消费理论 2.6 收入分配与总消费的关系 2.7 总结和评论第三章 消费理论的批评性回顾(下) 3.1 后凯恩斯主义的消费理论 3.2 西方社会学的消费理论 3.3 相对收入假说 3.4 炫耀性消费理论的发展脉络 3.5 总结和评论第四章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学者的消费理论研究 4.1 运用国外主流消费理论对中国消费问题的研究 4.2 运用西方非主流消费理论对中国消费问题的研究 4.3 创立中国式消费理论的尝试性研究 4.4 总结和评论第五章 收入分配与总消费(上) 5.1 中国的居民收入分配和消费问题 5.2 收入分配影响总消费的理论框架 5.3 收入分配影响总消费的计量验证 5.4 总结第六章 收入分配与总消费(下) 6.1 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和城镇内部收入差距 6.2 满足居民消费最大化的城乡最优收入差距 6.3 满足居民消费最大化的城镇内部最优收入差距 6.4 我国城乡及城镇内部居民收入差距的比较 6.5 总结第七章 技术创新、就业机会与总消费 7.1 技术创新与总消费 7.2 就业机会与总消费 7.3 技术创新、就业机会影响消费需求的理论模型 7.4 技术创新、就业机会影响消费需求的实证分析 7.5 总结 附录部分第八章 社会保障对总消费的影响 8.1 社会保障影响总消费的文献回顾 8.2 社会保障影响总消费的理论模型 8.3 中国社会保障影响总消费的实证分析 8.4 总结第九章 启动消费的收入分配政策 9.1 收入再分配政策的方向和重点 9.2 城镇低收入阶层与农民阶层的消费行为 9.3 技术创新和就业机会对启动消费的作用 9.4 收入分配秩序的不规范对收入再分配政策的制约


编辑推荐

  《中国的收入分配与总消费理论和实证研究》花相当大的篇幅论证了技术创新、高收入者投资办厂创造的就业机会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许多研究认为这两个因素有刺激居民消费的作用,因此可以替代收入再分配的功能,但几乎没人对此进行实证分析。《中国的收入分配与总消费理论和实证研究》对此进行了尝试。实证分析表明,这两个因素并不是无条件的具备刺激居民消费的作用,尤其是高收入者投资办厂创造的就业机会,在现阶段还不具备刺激居民消费的作用。《中国的收入分配与总消费理论和实证研究》从理论和现实条件约束等方面,探讨了这两个因素刺激居民消费所需要的前提条件。这对于我们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刺激居民消费,具有一定意义。《中国的收入分配与总消费理论和实证研究》也研究了最有利于扩张居民消费的城乡和城镇内部最优收入差距问题。此问题曾有过零星但不系统的研究,而且仅限于城乡差距。《中国的收入分配与总消费理论和实证研究》对此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得出了一些很有新意的结论,并以此为基础解释了为什么城市化没有提高居民消费率的问题。笔者不敢奢望这些观点能够得到人们广泛的认同,但它们确实是笔者深思熟虑的结果,可以看成是“一家之言”。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的收入分配与总消费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