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风尚六十年

伊北 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作者:

伊北  

页数:

300  

Tag标签:

无  

前言

  风尚者,风潮时尚之谓也。  2008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于是大家都拿三十年说事。2009年又有了说事的由头,只是时间长度已增加了一倍。  我总觉得,说三十年事情要相对容易些。这不仅是因为年头短.好说,更主要的原因还在于,这三十年虽然也是磕磕绊绊,但物质生活却呈上升趋势,所谓芝麻开花节节高。说这种事可能会有一种快感,越说越舒坦。  然而,说六十年的事情就有点麻烦。比如,50年代果然就是王蒙所谓的“恋爱的季节”吗?60年代闹“文革”的时候怎么说?我们现在究竞能把它说到什么程度?还有70年代,今年有本《七十年代》的书很是流行,读过此书之后,许多人可能会改变他们对70年代的看法。但在我的心目中,70年代的主色调依然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灰不溜秋。  以前人们喜欢“忆苦思甜”,常常以“在那万恶的旧社会”作为开头语。如果从1949说到2009,人们一不留神落入“忆苦思甜”的缅怀模式,这可如何是好?这就是六十年叙事的麻烦之处。

内容概要

《风尚六十年——中国流行热潮1949-2009》以编年体的方式,叙写了新中国六十年来,关于电影、电视、音乐、阅读、体育等大众生活中的风潮与时尚。 本书从通俗出发,又不止于通俗,在怀念的大前提下,对“流行”的赞美和反思,与五光十色的风尚人物、作品、事件一起,被和盘托出。既是一道真诚而丰富的文化大餐,也是一次与读者朋友们一起出发的流行怀旧之旅。 作者冷静、简明、风趣、犀利的笔触,在不经意间,点染出洞悉世事的机智之美和从容挥洒的格调之美。 本书于建国六十华诞特别推出,值得每一个关注流行热爱文化的读者拥有。

作者简介

伊北,又名陈亮,生于安徽,先后就读于江南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做过行政助理、图片编辑、广告文案、图书策划、专栏作者、小说写作者.现居北京。

书籍目录

序一序二第一篇 1949-1965热情满怀 音调庄严 曲折前进的新中国 1949 新纪元的诞生 过渡时期的娱乐 1950 电影《白毛衣》上映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电影《刘胡兰》 老舍笔下小人物的历史沧桑 阿炳拉奏流浪艺人的最悲歌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志愿军题材影片 1951 《武训传》引发的“逆流” 为“英雄儿女”立传 志愿军战士:“最可爱的人”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出版 1952 第一部献礼片《南征北战》 《龙须沟》的新生 经典是这样炼成的 1953 《智取华山》塑造人民英雄 小英雄的《鸡毛信》 在大草原上《敖包相会》 1954 他们情愿化蝶: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 电影中革命儿女点到为止的爱情 群众歌曲群众唱:新中国首次优秀群众歌曲评奖 红楼梦魇 1955 为战斗英雄塑标准像:电影《董存瑞》 一颗红心+两把枪+满身武艺=李向阳 白塔、绿树和红墙:《让我们荡起双浆》 1956 严凤英主演《天仙配》 名著《祝福》《家》登大屏幕 用电影响应抗美援朝:《上甘岭》 《铁道游击队》银幕显神威 “双百”时代的先行者:《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第二篇 1966-1976风雨如晦 红旗遍布 狂热数进的动乱十年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第三篇 1977-1999百废特兴 理想重生 传奇层出的改革年代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第四篇 2000-2009众声喧哗 自说自话 阳光灿烂的新世纪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章节摘录

  山口百惠与《血疑》  1982年,日本电视剧《血疑》风靡中国。它是一部由山口百惠和三浦友和这对金童玉女联袂演绎的凄美爱情故事。该剧情节曲折,集合了情节剧的所有煽情元素,幸子的病情牵动无数中国观众的心,赚足了80年代观众的眼泪。幸子父亲大岛茂外表冷漠,内心火热的形象观众也很喜爱。《血疑》是内地引进的第一部日剧,从这部剧开始,日本流行文化热在中国点燃。山口百惠凭借该剧成为20世纪80年代无数青年的偶像,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当时的她嘟着嘴,貌美如春日的铃兰,也因为她,满大街流行“幸子衫”、“幸子头”。另外,让人津津乐道的还有山口百惠的婚姻。她与三浦友和的爱情童话,延续了这么多年。有力地向世人证明了这世界上原来不是没有天长地久的爱情。  《在希望的田野上》高歌昀影丽嫒  80年代的中国充满了紧张繁忙的气氛,从一种生活方式过渡到另一种生活方式,人们满怀激情。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就反映了这种注重现实的热情,它赞颂了勤劳奋斗的精神——只有勤劳奋斗,生活才能幸福。另外,这首歌的巧妙之处还在于它能在歌颂家乡和劳动人民背后,隐含了对改革开放政策的赞美,非常契合时代要求。《在希望的田野上》由抒情歌圣手施光南作曲。彭丽媛演唱。彭丽媛嗓音很亮,把这首歌唱得柔美中有豪情,既有乡土味道。又很华丽大气,唱出了生机勃勃的活力与朝气,与改革开放农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合拍,唱完这首歌,彭丽媛红遍大江南北,一举成为主旋律歌手中的翘楚。


编辑推荐

  《风尚六十年:中国流行热潮1949-2009》讲述的是关于电影、电视、音乐、阅读、体育等大众生活中的风潮与时尚……  一个民族的风尚史,其实就是一个民族的心灵史。  1949-1965热情满怀 音调庄严 曲折前进的新中国  1949 电影版《三毛流浪记》问世。  1950 “白毛女”成为新中国劳动妇女代表性形象。  1951 电影《武训传》遭批判。  1952 前苏联文学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风靡中国。  1953 电影《智取华山》开情节剧先河。  1954 越剧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热映。  1955 “李向阳”成电影偶像。  1956 “双百方针”出台,文学艺术“百花齐放”。  1957 小说《林海雪原》出版。  1958 《青春之歌》引发文坛轰动。  1959 建国十周年,献礼影片风起云涌。  1960 中国音乐片经典《刘三姐》上映。  1961 小说《红岩》轰动中国,印数达712万册。  1962 首届《大众电影》百花奖评奖,《红色娘子军》成为最大赢家。  1963 《冰山上的来客》一炮而红。  1964 儿童经典电影《小兵张嘎》上映。  1965 《地道战》展现人民战争的伟大。  1966-1976 风雨如晦 红旗遍布 狂热激进的动乱十年  1986 歌曲《我们走在大路上》风靡全国。  1967 《毛主席语录》红遍中国。  1968 “文革”小组大唱革命样板戏。  1969 纪录片《大海航行靠舵手》上映。  1970 地下手抄本小说开始流行。  1971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上演。  1972 才旦卓玛唱红《北京的金山上》。  1973 先锋诗人北岛的代表作《回答》初稿完成。  1974 儿童片《闪闪的红星》拨开“文革”阴霾。  1975 《海霞》《春苗》上映,中国电影有回春迹象。  1976 《天安门诗抄》广为流传。  1977-1999百废待兴 理想重生 传奇层出的改革年代  1977 《班主任》打响新时期文学头一炮。  1978 中国显露新气象,伤痕文学出现。  1979 邓丽君的歌悄悄开始流行。  1980 《庐山恋》《上海滩》和《乡恋》这一年最红。  1981 金庸小说风靡全国。  1982 《少林寺》创造票房奇迹。  1983 中央电视台举办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  1984 寻根文学初现文坛。  1995 台湾文学大陆走红,三毛、琼瑶、龙应台人气急升。  1986 崔健唱出中国摇滚第一声。  1987 电视剧《红楼梦》惊艳出场。  1988 大屏幕热映《红高粱》,乐坛刮起“西北风”。  1989 韦唯唱响《爱的奉献》。  1990 室内剧《渴望》创收视率奇迹。  1991 叶倩文唱红《潇洒走一回》。  1992 杨钰莹成内地歌坛第一代“玉女”。  1993 歌坛“四太天王”如日中天。  1994 校园民谣开始流行。  1995 《大话西游》崭露头角。  1996 青春小说《花季雨季》出版。  1997 《泰坦尼克号》横扫全球票房。  1998 《还珠格格》独霸电视荧屏。  1999 青春文学、网络小说,美女作家相继出炉。  2000-2009众声喧哗 自说自话 阳光灿烂的21世纪  2000 《卧虎藏龙》热映,章子怡走进好莱坞。  2001 《流星花园》成就花样美男。  2002 《无问道》大热影院。  2003 郭敬明出版代表作《幻城》。  2004 网络娱乐红人鱼贯而出。  2005 “超级女声”热达顶峰,李宇春成平民偶像。  2006 “百家讲坛”捧红易中天、于丹。  2007 《色?戒》《奋斗》受追捧,红楼剧组寻找“红楼梦中人”。  2008 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北京举行。  2009 《南京!南京!》《建国大业》热映,小沈阳走红。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风尚六十年 PDF格式下载



六十年时间,对于一个人来说是漫长的,六十年时间,对于一个时代而言却是短暂的,而六十年的新中国,足以让中国骄傲一个时代……


文化事件选择精准,评论客观准确。


不同视角的新中国编年史


资料很详细,过瘾。


非常好看的一本书。 值得买。。。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