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增长与改革

迟福林,殷仲义 主编 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6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作者:

迟福林,殷仲义 主编  

页数:

313  

前言

  中国是一个经济转型和体制转轨的大国,过去的30年,增长与改革始终是一条主线。当前,在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的特定背景下,提出“增长与改革”这一主题,目的是讨论如何通过深化改革化危机为机遇。危机是一场灾难,它带来世界性经济普遍衰退;危机又是一次机遇,它促使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新兴经济体深入反思传统发展模式的弊端,寻求改革创新,加快发展方式转型。也就是说,危机不是绝对的坏事,它往往是推进改革的重要契机。为此,在采取反危机经济刺激计划的同时,需要积极主动地布局下一步改革,走出一条短期和中长期兼顾、标本兼治的新路子。  反危机中强调增长与改革的内在联系,主要是强调需要用“两只手”有效地应对危机:一手是政策调整,以积极的财政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消费、加大投资力度;一手是体制改革,以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和释放经济的内生增长潜力。现实的情况是,大都对“第一手”劲头大,招数也很多,而对“第二手”却没多大劲头,也缺少具体的招数。这里,需要讨论的问题是:经济刺激计划的有效性是否与改革相关?这个相关性到底有多大?

内容概要

过去二三十年,亚洲新兴经济体利用自身廉价的劳动力和资源优势,形成了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了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巨大进步,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新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冲击,亚洲新兴经济体也无法“独善其身”。国际金融危机使亚洲新兴经济体遭受一系列重创。为此,亚洲新兴经济体在反危机中采取新经济刺激对策的同时,需要反思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弊端,更积极主动地布局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和社会改革,开创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如何通过改革保证经济刺激计划的顺利实施,实现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保民生的多重目标,怎样加强区内合作、共克时艰,成为当前亚洲新兴经济体共同面对的重大课题。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一极,亚洲新兴经济体如何应对金融危机?前景如何?不仅对亚洲国家自身发展,而且对世界经济复苏,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009年3月28~29日,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德国技术合作公司与越南中央经济管理研究院在海口共同主办了以“增长与改革——国际金融危机下的亚洲新兴经济体”为主题的国际论坛。来自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德国、越南、印度、蒙古、老挝、新加坡、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内外的400多名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论坛围绕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亚洲新兴经济体的总体经济走势、农村发展、区域合作、社会政策选择、政府作用与改革等重大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本书是“增长与改革——国际金融危机下的亚洲新兴经济体”国际论坛的论文选编。

书籍目录

代序:反危机背景下的增长与改革国际金融危机下亚洲新兴经济体走势 携手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挑战 国际金融危机下的亚洲新兴经济体 美国次贷危机深层根源分析:从金融共谋共犯结构新视角的考察 亚洲新兴经济体面临发展模式转型 观察国际金融危机的新视角 越南经济改革和发展:2008年成果与2009年展望 金融危机与越南经济走势 全球金融危机对印度小额信贷部门的冲击 国际金融危机对印度经济的影响、对策与前景 国际金融危机下亚洲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国际金融危机下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合作 抱团过冬,亚洲应构建区域内经济循环 当前国际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与应对 两种危机的互动 国际金融危机要求宏观经济政策的国际合作及世界货币体系革新 “人民币国际化”能“先行一步”吗? 东亚地区货币金融合作的构建 构建新的货币制度是发展模式转变的根本之道 两岸携手共同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思考 应对金融危机,加强亚洲次区域经济合作 金融危机下亚洲国家之间的合作反危机重在改革突破 以改革应对危机难题的建议 继续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保增长、保就业、调结构、推改革 国际金融危机下的中国金融发展与改革 保增长重在推进结构性改革 以保增长为目标的下一步改革 反危机重在改革突破实施积极的社会变革化解经济压力 以积极的社会变革缓解经济压力 以扩大内需为契机健全和完善城乡安全保障体系 经济社会的不确定性与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 寻求社会公正与经济市场化之间的均衡点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社会政策与居民消费 金融危机背景下要注意公共政策偏差引发的社会问题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低收入群体的影响 系统协同理论视角下的农村社会和谐路径 启动农村消费是“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希望所在 以农村改革发展拓宽经济复苏空间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与农民工问题 金融危机下加快我国农业开放的思路反危机中的政府作用 以强化公共服务职能为重点推进扩权强县改革 从强行征地到变相征地 政府“双重化”经济职责的探索 积极财政政策下农村金融体系中政策性金融与财政的关系探析 “强化市场型政府”与“强化服务型政府” 越南高通货膨胀和经济放缓的社会影响及政府的回应后记

章节摘录

  3.金融功能迷失陷阱  理论与直觉告诉我们,金融虚拟化应该是对金融产品的丰富,是对金融发展深度与广度的拓展,金融市场也变得似乎更为有效,资源配置效率也似乎在不断提高。那么,为什么随着金融虚拟化的不断发展还会出现次贷危机?从理论角度来看就在于当前金融理论发展进入了“金融功能迷失陷阱”。所谓金融功能迷失陷阱就是指金融理论在发展过程中逐步丧失了对金融功能(尤其是金融的资源配置功能)的努力追求,而陷于为了创新而创新、为了理论而理论、为了模型而模型的轮回中不能自拔,以至于我们自己都不清楚金融创新到底是为了什么、金融发展到底是为了什么。一旦金融理论发展陷入金融功能迷失陷阱,就难免会偏离科学的轨道,误入歧途,甚至于迷失方向。就好像我们现在对改革进行反思,在改革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发现自己逐步陷入为改革而改革、将改革的真正目的弃之不顾的境地。当前金融理论在西方经济学“经纪人”的经典假定下显得十分完美和精致,对每个个体而言都是充分理性的,但个体理性的集合并不就一定是集体理性,更可能的是集体谬误。如何解决个体理性的集体谬误,当前理论尚未给出有力的回答,但这又是必须解决的问题,否则理论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与此同时,“金融功能迷失陷阱”还存在另外一层含义,那就是仅仅迷恋于金融正向功能研究而漠视金融负向功能研究(白钦先、谭庆华,2006),对现实存在的金融负向功能因种种原因而从研究视野中剔除(白钦先、常海中,2007)。正是金融理论研究陷入“金融功能迷失陷阱”,金融实践也出现了相应偏差,具体表现就是金融资产过度膨胀、信用关系过度复杂、金融系统性风险不断累积提升、金融过度虚拟化。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增长与改革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