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2010-6
中国经济出版社
张满林,蔡春霞 主编
259
《经济学原理》是经济类、管理类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通过经济学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入地了解错综复杂的经济社会,并且学会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我们力图把经济学的这种思维方式广泛地传达给学生,使学生终生受益。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国内外大量的同类教材,吸收同类教材的精华之处,力求培养学生新的思维方式和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力求突出以下特点: 第一,突出应用性。本教材在简要阐述经济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删减了较为烦琐的数学模型及公式的推导,着重阐述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及应用。而且每章提供了大量的“拓展阅读”内容,它扩展了对有关经济理论进一步思考的空间,使学生在学完这门课程后能从一个新的角度思考更多身边的经济事件。 第二,突出通俗性。在内容设计和语言表述上尽可能做到言简意赅、通俗易懂,以利于学生接受和理解,为此我们在每章章前均设有“学习目标”、“问题的导入”,随着理论的介绍,各节都设有“拓展阅读”部分,内容都来自于我们生活中的经济新闻,以方便学生把理论学习的内容与实际相结合。 第三,突出案例现实性。我们希望通过经济学的教学改变对经济枯燥的看法,所以在选取案例时,尽可能选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有代表性的和具有典型意义的经济学案例,使学生能从身边发生的小事中悟出经济学的原理,从而逐渐养成用经济学的头脑去分析和思考问题的习惯。 本书由张满林、蔡春霞任主编,付海燕、孙海涛任副主编。参与编写的教师有:张满林(第九章、第十二章);闫跃红、孙海涛(第三章、第七章、第十章);蔡春霞(第一章、第二章、第六章);付海燕(第四章、第五章、第十一章);孙海涛(第八章)。 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的著述和研究成果,在此表示谢意。虽然编者已经尽最大努力,但由于水平有限,书中不当之处甚至错误在所难免,希望同行和读者批评指正。
本书为“高等院校财经管理类专业精品课程系列教材”中的一本。全书共分十二章,主要内容包括:需求和供给,生产者行为理论,市场结构分析,生产要素理论,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等。每章提供了大量的“拓展阅读”内容,它扩展了对有关经济理论进一步思考的空间,使学生在学完这门课程后能从一个新的角度思考更多身边的经济事件。
前言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什么是经济学 一、资源的稀缺性及资源配置 二、机会成本与生产可能性曲线 三、资源配置的方式 第二节 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一、微观经济学 二、宏观经济学 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第三节 为什么学习经济学第二章 需求和供给 第一节 需求 一、需求、需求表和需求曲线 二、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 三、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第二节 供给 一、供给、供给表和供给曲线 二、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 三、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 第三节 市场均衡 一、什么是市场均衡 二、市场均衡价格的变动 三、价格上限和价格下限 第四节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一、需求弹性 二、供给弹性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一节 效用论概述 一、效用论概述 二、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消费者均衡 四、需求曲线的推导 第二节 无差异曲线 一、无差异曲线 二、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第三节 消费者的均衡 一、预算线 二、预算线的移动 三、消费者的均衡 第四节 价格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一、价格变化:价格一消费曲线 二、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三、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四、消费者剩余第四章 生产者行为理论 第一节 生产技术 一、生产函数 二、短期生产函数和长期生产函数 第二节 短期生产函数 一、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及应用 三、生产的合理投入区域 第三节 长期生产理论 一、等产量线 二、等成本线 三、最优生产要素组合 三、规模报酬 第四节 生产成本分析 一、短期成本 二、长期成本 三、规模经济 第五节 成本、收益与利润最大化 一、显成本与隐成本 二、收益 三、利润 四、利润最大化第五章 市场结构分析 第一节 市场类型 第二节 完全竞争市场 一、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 二、完全竞争的短期均衡 三、完全竞争的长期均衡 第二节 垄断市场 一、垄断及形成原因 二、垄断市场均衡 三、垄断厂商的价格歧视 第三节 不完全竞争市场 一、垄断竞争市场 二、寡头市场第六章 生产要素理论 第一节 要素的需求与供给 一、生产要素的需求 二、生产要素的供给 三、要素市场均衡 第二节 劳动市场 一、劳动市场的供给与需求 二、教育与工资差别 三、工会与劳动供给 第三节 资本市场 一、资本需求:厂商投资决策 二、资本供给:个人储蓄决策 三、资本市场均衡 第四节 自然资源市场 一、自然资源与租金 二、准租金、经济租金第七章 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第一节 市场失灵 一、市场失灵的含义 二、市场失灵的表现 第二节 外部性 一、外部性的种类 二、外部性导致市场失灵 三、解决外部性的对策 第三节 公共物品 一、私人物品与公共物品 二、公共物品和市场失灵 三、公共政策的选择 四、政府失灵与对策 第四节 不完全信息 一、不完全信息的含义 二、信息不对称和市场失灵 三、不完全信息的对策第八章 国民收入核算第九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第十章 通货膨胀与失业第十一章 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第十二章 经济政策参考书目
三、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会对消费者产生两种影响:一是使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发生变化。在这里,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化被定义为效用水平的变化。二是使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这两种变化都会改变消费者对该种商品的需求量。 例如,在消费者购买商品x和商品Y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商品x的价格下降时,一方面,对于消费者来说,虽然货币收入不变,但是现有的货币收入的购买力增强了,也就是说实际收入水平提高了。实际收入水平的提高,会使消费者改变对这两种商品的购买量,从而达到更高的效用水平。这就是收入效应。另一方面,商品x价格的下降,使得商品x相对于价格不变的商品Y来说,较以前便宜了。商品相对价格的这种变化,会使消费者增加对商品x的购买而减少对商品Y的购买。这就是替代效应。显然,替代效应不考虑实际收入水平变动的影响,所以,替代效应不改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当然,也可以同样地分析商品x的价格提高时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只是情况刚好相反。 综上所述,一种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量变动的总效应可以被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两个部分,即总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其中,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为收入效应。由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为替代效应。
挺好的书。。适合初学者
里面有错误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