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产业发展监测与分析报告.2010

郑适 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6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作者:

郑适  

页数:

277  

前言

2009年世界经济体依然在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中震荡,危机蔓延和艰难复苏也给2009年的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随着中央果断采取的一揽子经济刺激和内需扩张政策的渐次发挥作用,国内经济已经显示出较为明显的复苏迹象。2009年初国家从缓解企业困难和增强发展后劲入手,相继制定出台了汽车、钢铁、电子信息、物流、纺织、装备制造、有色金属、轻工、石化、船舶十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分别提出了上百项政策措施和实施细则,对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际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2010年进入后危机时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成功转型是中国经济面临的最重要课题。虽然中国经济在全球金融危机的阴霾下实现了令人艳羡的“V”型反转,但我们仍应当看到,当前中国的消费品市场和国民经济诸产业中还有一些需要深度调整的问题。在新的国际环境下,中国市场必须不断调整,中国产业还应全面提升,才能跟得上世界经济发展的步伐。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源自一个国家的市场活力和产业竞争力,因此对中国消费品市场和重要产业进行密切监测和实时分析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中国经济来讲,2009年是进入21世纪以来困难重重的一年,2010年则是充满变数的一年,预测在后危机时代中国的市场格局和产业结构的重大变化将有望催生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这一背景下,思考市场中供求态势的转换、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产业体系的梯度转移,其结论对于中国宏观调控政策及中国未来发展战略的制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内容概要

本书作为《中国产业发展监测与分析报告》系列的第四期,凝聚着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贸易经济系师生的极大心血。第一期报告作为中国产业发展监测与分析的初始分析报告,选择了产业集中度和产权结构作为监测重点,针对中国的一些重点产业的发展状况做了全面的概括和剖析,并对其发展的未来趋势做出了预测。前三期报告,由于数据的及时准确、分析预测的客观合理,为政府制定宏观产业政策、高校进行的学术研究和企业把握行业发展脉络都提供了全面有效地信息咨询,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好评。而本期报告,除了对中国各产业当前发展状况进行剖析,还针对目前严重的金融危机形势,分析中国各产业面临的新的国际经济竞争环境,思考如何利用此次金融危机,迎接新的挑战,促使中国产业结构转变和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总论  一、2009年中国产业发展状况   (一)工业增速下滑势头得到遏制,企稳回升态势更加明朗   (二)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内部结构不断完善   (三)物价下行压力得到有效遏制,消费需求呈现稳步增长态势  二、中国产业组织结构及特征   (一)钢铁产业加快集中度进程,优化产业组织结构   (二)金融业开放程度高,竞争日益激烈   (三)石化行业仍需提高集中度,增强国际竞争力   (四)房地产行业集中度增强,业绩稳定增长  三、中国产权结构及特征  四、后经济危机下的中国,机遇大于挑战  五、2010年中国产业发展趋势   (一)规划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低碳经济   (二)经济转型升级,重点在于结构调整   (三)政府投资转向新兴产业,新能源产业为培养重点   (四)我国经济依然面临严峻的外部风险 第二章 中国能源石化产业监测与分析报告  一、2009年能源石化产业总体运行状况  二、2009年能源石化产业分行业分析   (一)石化行业   (二)煤炭行业   (三)电力行业  三、能源行业并购事件和产业政策环境   (一)2009年能源石化行业主要并购事件   (二)产业政策环境  四、能源石化产业的供求和产能分析   (一)石化行业   (二)煤炭行业   (三)电力行业  五、2010年能源石化产业发展预测   (一)石化行业   (二)煤炭行业   (三)电力行业 第三章 中国冶金产业监测与分析报告  一、2009年冶金产业总体运行状况  二、2009年冶金产业分行业分析   (一)黑色金属行业   (二)有色金属行业  三、2009年我国冶金产业供求与产能分析   (一)黑色金属行业   (二)有色金属行业  四、我国冶金行业的产能调整思路  五、2010年冶金产业发展预测 第四章 中国食品加工产业监测与分析报告  一、2009年食品加工产业总体运行状况  二、2009年食品加工产业分行业分析   (一)屠宰及肉类加工业   (二)食用植物油加工业   (三)液体乳及乳制品制造业   (四)啤酒制造业  三、食品加工业产业供求与产能分析   (一)对食品加工产业的供求与产能进行分析   (二)当前食品加工业存在的问题   (三)食品加工产业结构调整  四、2010年食品加工产业发展预期   (一)食品加工产业总体预期   (二)食品加工产业各子行业预期 第五章 中国轻工纺织产业监测与分析报告  一、2009年轻工纺织产业总体运行状况  二、2009年轻工纺织产业分行业分析   (一)纺织行业   (二)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三)化学纤维制造业  三、轻工纺织产业供求和产能分析  四、2010年轻工纺织产业发展预测   (一)国际市场将缓慢恢复,行业出口增长仍然乏力   (二)内需将保持稳定增长,对行业的支撑作用依然突出   (三)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加大行业运行风险   (四)行业调整升级步伐继续加快,内生动力贡献将更加突出 第六章 中国汽车产业监测与分析报告  一、2009年汽车产业总体运行情况   (一)总体产销情况   (二)进出口情况  二、汽车产业各大子类产品生产与销售情况   (一)乘用车生产与销售情况   (二)商用车  三、2009年汽车产业分析   (一)产业集中度情况   (二)汽车产业绩效状况  四、汽车产业供求与产能分析   (一)国际政策环境   (二)国内政策环境   (三)2009年中国汽车市场重大事件   (四)汽车产业产能分析  五、2010年中国汽车产业预测   (一)2010年中国汽车产业增长速度会下降,全年特征为先快后慢   (二)政策由“保增长”转向“调结构”   (三)汽车市场结构将产生重大变化,二三线城市将成为最大潜力市场   (四)汽车产业并购重组力度加大   (五)自主创新与新能源汽车   (六)自主品牌地位将显著提升   (七)汽车金融得到较快发展 第七章 中国家用电器产业监测与分析报告 第八章 中国交通运输产业监测与分析报告第九章 中国房地产产业监测与分析报告 第十章 中国通信产业监测与分析报告第十一章 中国IT产业监测与分析报告第十二章 中国金融产业监测与分析报告 第十三章 中国旅游与文化传媒产业监测与分析报告

章节摘录

插图:2.产业组织结构及特征(1)规模结构石化行业涉及范围广,包括上游原油、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业,包括精炼石油产品制造业和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以及下游化学工业,各环节产业组织结构特点各不同。截至2009年底,中国的石油和化工行业共有企业34609个,比上年同期增加15.8%,产值约66267.1亿元,同比增长0.3%。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291家,产值约7490.3亿元;精炼石油制造业有企业1443家,产值约17751.8亿元;化学工业31365家,产值约为39274.4亿元。按企业规模划分,大型企业338家,中型企业2409家,小型企业31869家;按照控股情况划分,公有控股企业3977家,非公有控股企业29930家;按注册类型划分,内资企业共29459家,港澳台投资企业2149家,外商投资企业3001家。(2)产权结构截至2009年底,整个石化行业,公有控股企业共3997家,其中国有控股企业1813家,集体控股企业2164家,公有控股企业总产值32064.7亿元,非公有控股企业(包括私人控股企业、港澳台控股企业、外商控股企业)总产值为33345.3亿元,所占比重分别为49.0和51.0%。石油与天然气开采业共有企业291家,产值为7490.3亿元。石油与天然气开采业中,国有经济占绝对控制地位,主要有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洋石油三家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共有企业2289家,产值为21313.0亿元,其中公有经济控股企业140家,产值为2761.8亿元,所占比重为12.96%。精炼石油制造业共有企业1443家,产值为17751.8亿元。按照企业经济类型划分,其中国有企业共53家,销售产值为2522.3亿元;集体企业50家,销售产值为45.93亿元,公有控股企业比重为14.62%;私营企业共790家,销售产值为1245.67亿元,比重为7.83%;外资企业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共154家,销售产值为2198.1亿元,比重为12.51%;股份制企业共95家,销售产值为8703.08亿元,比重为55.2%。石油加工和制造业中,股份制企业产值所占比重最高并逐年增长,另外,公有控股企业产值所占比重比2008年同期下降,外资企业产值所占比重比2008年同期也有所下降。


编辑推荐

《中国产业发展监测与分析报告(2010)》:中国产业与流通系列研究报告·2010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产业发展监测与分析报告.2010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