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达西村调查

宋才发 编 中国经济
出版时间:

2010-6  

出版社:

中国经济  

作者:

宋才发 编  

页数:

395  

前言

  村庄,是农民的聚居地,也是农民生产和生活的社会形式。村庄形成于农业文明时代,在中国最为典型和普遍,迄今依然是中国基本的社会单位。所有中国人,或是生于长于村庄,或是父祖辈来自村庄。村庄是中华民族的根基,是我们走向现代化的立脚点和必须改变其内容和形式的地方。认知中国的现实和历史,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了解村庄。  中国的民族经济,包括以下层次:一是以中华民族为主体的经济,二是中华民族五十六个支民族的经济,三是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不论从哪个层次的研究,都必须涉及村庄这个基本单位。以往的民族经济研究和行政管理研究,对于村庄的关注,主要是在总体性的统计及对策方面,鲜有对某一村庄的专注系统调查。这种情况使我们所从事的理论探讨总显得有些飘浮,言不及意,大而不当。反思许久,不能不下决心从小处做起,将村庄调查作为根基,扎实做去。恰“九八五”项目实施,经费有所保障,故组织本创新基地近百名教师带二百博士、硕士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结十五调查组,计划用六七年的暑、寒假,从五十六个支民族中各选一二典型村庄,深入调查,总百余村,每村一书,为中国民族经济三个层次研究,为政府行政决策,提供基础资料。

内容概要

村庄,是农民的聚居地,也是农民生产和生活的社会形式。村庄形成于农业文明时代,在中国最为典型和普遍,迄今依然是中国基本的社会单位。所有中国人,或是生于长于村庄,或是父祖辈来自村庄。村庄是中华民族的根基,是我们走向现代化的立脚点和必须改变其内容和形式的地方。认知中国的现实和历史,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了解村庄。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达西村经济调查 一、达西村概况及历史变迁 (一)达西村的区位及基本概况 (二)达西村的形成与民族构成 (三)达西村行政建制与民族关系 (四)达西村的民族文化与习俗 二、达西村的经济管理 (一)达西村经济关系的变迁 (二)达西村的经济政策措施 (三)达西村的经济发展规划 三、达西村的农业 (一)达西村的农林水资源 (二)达西村的传统种植业 (三)达西村的畜牧养殖业 (四)达西村的农业生产条件 (五)达西村的产业结构调整 四、达西村的工商服务业 (一)达西村的商业服务业 (二)达西村的乡镇企业 (三)达西村的传统手工业 (四)达西村的餐饮旅游业 五、达西村的人口与家庭 (一)达西村的人口状况 (二)达西村的婚姻状况 (三)达西村的家庭状况 (四)达西村的居民生活 六、达西村的社会事业 (一)达西村的教育 (二)达西村的科技文化 (三)达西村的医疗卫生 (四)达西村的基础设施建设 (五)达西村的生态环境保护 七、达西村的民主法治建设 (一)达西村的习惯法与普法 (二)达西村的村民自治 (三)达西村的治保调解第二部分 达西村家庭经济调查 八、达西村富裕家庭调查 (一)经营“阿里吞达西风情园”的肉孜·芒力克家 (二)奋发图强的买买提·玉山家 (三)勤劳智慧的布尔汗·阿西木家 (四)经营新疆地毯店的曼斯尔·热木图拉家 (五)年轻有为的多种经营户吐尔逊·阿力家 (六)养羊育肥大户安瓦尔·吐尔迪家 (七)自强不息的种棉大户杨生章家 (八)“农林牧副多面手”维吾普·库尔班家 (九)达西村富裕家庭经济发展探析 九、达西村中等家庭调查 (一)经营烤包子店的亚森·芒力克家 (二)经营农家书屋和斗鸡场的赛付鼎家 (三)勤劳能干的阿布力米提·阿右普家 (四)种植经验丰富的吐尔地·艾买提家 (五)年轻有为的库尔班·买买提家 (六)经营“迭西村梨香风情园”的木沙·艾沙家 (七)勤劳淳朴的买买提·提义普家 (八)达西村中等家庭发展的思考 十、达西村贫困家庭调查 (一)因病致贫的白克力·哈斯木家 (二)因残致贫的图尔地·孜亚吾东家 (三)逐步脱贫的木沙·吾马尔家 (四)艰苦奋斗的沙吾提·阿吾提家 (五)积极乐观的古丽夏凡·阿孜家 (六)低保户哈丽旦·吾斯曼家 (七)乐观生活的吾守尔·达吾尔家 (八)因学致贫的斯地克·托合提家 (九)低保户阿米娜木·吐尔地家 (十)达西村贫困家庭发展的思考第三部分 达西村经济人物调查 十一、达西村经济管理者调查 (一)达西村党支部书记沙吾尔·芒力克 (二)达西村团总支书记买买提·沙吾尔 (三)达西村的老干部艾沙·吾守尔 十二、达西村宗教人士调查 (一)伊斯兰协会会长买哈苏提·艾沙 (二)达西村清真寺阿訇吐尔逊·艾山 十三、达西村知名人士调查 (一)为民造福的好干部库尔班·巴吾东 (二)达西村的历史见证者牙库甫·克热木 (三)达西村老妇代会主任肉孜汗·阿西木 (四)民族团结的使者杜孟河 十四、达西村个体工商业者调查 (一)个体经营之星买买提·巴拉提 (二)风情园经营的领头雁艾合买提·阿克毛拉 (三)经营干洗店的依里哈木·牙库甫 (四)经营服装商店的吾普尔·热木吐勒 (五)经营“清真家常风味餐厅”的刘利林 (六)经营服装店的吐地古丽·阿西木 (七)经营农家饭馆的吐尔地·克其克 (八)不让须眉的古丽帕亚·阿斯木 十五、达西村手工艺人代表调查 (一)民族乐器的传承人艾克木·牙生 (二)铁匠艺人提里瓦地·尕依提 十六、达西村特色农业经营者代表调查 (一)生态香梨种植户买买提·艾沙 (二)特色养殖户沙帕尔·吐和提附录1 胡锦涛总书记给买买提·沙吾尔和达西村青年朋友们的第一封复信附录2 胡锦涛总书记给买买提·沙吾尔和达西村青年朋友们的第二封复信附录3 达西村的“四个合同”附录4 达西村的“两个公约”附录5 2005年达西村制定的19项优惠政策附录6 2008年达西村制定的23项福利政策附录7 2009年达西村制定的19项惠民补助政策附录8 达西村调查问卷选

章节摘录

  依靠群众组织,促进新农村的建设发展。依托计划生育协会群众组织的优势,教育引导群众改变旧的观念,带领群众走上共同富裕之路,已经成为沙吾尔·芒力克为首的达西村计生协的主要工作思路。他们提出新农村建设不仅要抓好物质资料的生产,还要抓好村民的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建设。达西村在大力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中,积极教育引导育龄群众树立新型生育观念的同时,大力开展人口文化“四进”活动,延伸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触角,提高村民整体素质。一是人口文化进家庭。为了满足群众的求知、求美、求富愿望,达西村积极组织协会模范示范户利用自家院落创建农家知识书屋,在农闲时节吸引村民到书屋获取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生殖健康、避孕节育和农业技术等方面的知识,还通过举办联谊会、茶话座谈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向村民传授科普致富信息。在交流和联谊中让乡亲们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在潜移默化中改变落后的观念和想法。二是人口文化进市场。达西村坐落在尉犁县城城郊,地缘优势明显。尉犁县也是种棉大县,每年9、10月份都有大批流动务工人员涌人采摘棉花。达西村花巨资制作了大量的图文并茂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广告牌、板报、宣传栏和宣传橱窗等,在协会集资兴建全尉犁县最大的农贸市场——达西农贸市场进行宣传,使计划生育宣传阵地在市场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这既让群众从良好的计划生育文化中受到渲染,又使计划生育宣传阵地无处不在,营造出全社会关心和支持计划生育工作的良好氛围。三是人口文化进校园。达西村计生协针对中小学生的特点,开展以学生心理、生理、智力成长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主要内容的“计划生育知识”进校园活动,增强青少年责任意识、道德意识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意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突出女孩的生存与发展,开辟计划生育知识、关爱女孩珍爱青春专栏,提高中小学生的国情忧患意识。四是人口文化进服务队。达西村组织的计生协会会员服务队遍布达西村田间地头,譬如,女子酸奶服务队、果树嫁接服务队、生产帮扶服务队、民间绣花服务队,他们既是勤劳致富的示范力量,也是计生宣传的骨干力量。目前达西村共有“五好文明家庭”237户,“十星级文明户”256户,计生协会示范户184户。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达西村调查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