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区域城市化道路研究

张敦富 轻工
出版时间:

2008-8  

出版社:

轻工  

作者:

张敦富  

页数:

304  

前言

  《区域经济系列丛书》的面世,是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全体同仁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本所前辈学者长期以来的心愿。区域经济学专业及其前身——经济地理学专业和生产布局学专业,曾在本专业创始人孙敬之教授及其后的刘再兴、周起业、杨树珍、郭振淮等教授的领导下,为国家培养了数百名高级专业人才,编写出版了在全国颇具影响的近百种专业论著、丛书和教材,完成了众多国家级及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获得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奖,为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使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学专业在全国同行中占据应有的地位,也对世界区域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然而,由于当时的国家形势和学科发展本身的原因,前辈们以本专业人员为主,编著出版一套专业丛书的愿望未能实现。今天,全所同志在现任所长张敦富教授领导下,继承前辈们百折不挠、艰苦奋斗、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的从业精神,适时应势地开展《区域经济系列丛书》的编写与出版工作,勇敢地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对此,我们既感到快慰,同时也深感力不从心。快慰的是,我们正在继续前辈们未竞的事业,为我国区域经济学的建设与发展添砖加瓦;力不从心的是,责任如此重大,任务十分艰巨。因此,我们必须竭尽全力,团结协作,共同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内容概要

本书共分九章,第一、第二、第三章是依据研究命题——“区域城市化”,对国内外城市化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总结与阐发;第四、第五、第六章是围绕研究命题——“区域城市化”,对我国城市化发展轨迹与特征、区域城市化的现实基础、城市化区域差异成因及其国际经验作出了深入总结、归纳与论述;第七、第八、第九章是针对研究命题——“区域城市化”,将全国划分为四大区域城市化类型区,(即东部地区城市化类型区/东北地区城市化类型区/中部地区城市化类型区/西部地区城市化类型区),并分别对其城市化特点、发展路径、存在问题及其政策取向等进行了深入探讨与分析。

作者简介

张敦富,20世纪60年代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化学地理专业,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994年至2001年任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软科学研究所所长。截至2005年培养博士生29名(其中留学生1名),博士后1名,硕士生32名(其中留学生1名),访问学者9名(其中国外访问学者2名),在生产布局学、区域经济学、城市经济学、投资环境评价与投资决策和环境经济等方面有较多著述,为区域经济学专业学术带头人,2002年1月该专业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主要论著有《中国投资环境》、《产业布局学原理》、《投资环境评价与投资决策》、《环境规划方法与实例》、《环境经济》、《资源价格》、《区域经济开发研究》、《区域经济学原理》(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等近20部。发表论文90余篇。完成国家和省部级课题30余项,主要有:山西能源基地、重庆、渡口等省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规划与模型研究”、“深圳机场选址论证研究”、“三峡地区总体开发规划中工业和交通开发规划要点研究”、国家八五重点攻关课题“区域经济开发研究”、“九江市(包括庐山)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
  现在主持编写《区域经济学系列丛书(14卷)》、《中国投资环境蓝皮书》、国家《资源科技名词辞典》的“人力资源”部分等;主持进行着6项科研课题。兼任中国投资环境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原副理事长、中国软科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城市规划研究会顾问、《城市经济、区域经济》执行主编、中国县市长工作研究网高级顾问、法国巴黎(第12)大学客座教授等。其对专业的贡献,被载入由《经济日报》中国经济信息杂志社编辑、中央文献出版社首次出版的《强国丰碑》(2004年彩色版)第266~269页。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城市化及其形成机制 第一节 城市化的概念 第二节 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第三节 城市化的实现机制 第四节 城市化的推动机制第二章 城市化与区域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的关系 第一节 城市化与区域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二节 城市化与经济、社会、环境发展协调度的内涵及测度 第三节 用协调度划分的城市化类型第三章 区域城市化理论 第一节 阶段性城市化理论 第二节 分区域城市化理论 第三节 分区域城市化政策第四章 中国城市化的轨迹与特征 第一节 中国城市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中国城市化进程与特点第五章 中国区域城市化的现实基础 第一节 区域城市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二节 中国区域城市化水平评价第六章 我国城市化区域差异的成因及其国际经验 第一节 改革开放前中国城市化的区域差距及其原因 第二节 改革开放至90年代中期城市化的地带差距 第三节 1995年以来中国城市化的区域性差距及其原因 第四节 城市化进程的国际经验第七章 我国东部和东北地区城市化发展分析 第一节 东部地区城市化的特点 第二节 东部大都市区的城市化发展分析 第三节 我国东北地区城市化发展分析第八章 我国中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分析 第一节 我国中部地区城市化发展分析 第二节 我国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分析第九章 区域城市化发展道路与政策研究 第一节 东部地区城市化的发展道路 第二节 中部地区城市化的发展道路 第三节 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道路与政策 第四节 东北地区城市化的发展道路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城市化及其形成机制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斯蒂格利兹(Stiglitse)在世界银行1998年年会上预言:21世纪初期,影响世界最大的两件事,一是新技术革命,二是中国的城市化。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和非农产业向城市不断集中的过程,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过程和结果,同时也是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创新载体。城市化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实现现代化、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地区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以及提高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城市化的形成机制是推动城市化发生和发展所必需的动力产生机理,以及维持和改善这种作用机理的各种经济关系、组织制度等所构成的综合系统的总和,主要包括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实现机制和推动机制。本章首先分析了城市化的概念内涵、影响因素、测度方法和发展规律,然后从产业结构演变、经济作用原理、市场和制度等三个方面人手将城市化的形成机制分为动力机制、实现机制和推动机制进行了详细的探讨。研究城市化的概念内涵和形成机制,制定合理的城市化政策,有利于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的健康发展。  第一节 城市化的概念  一、城市化的概念和内涵  (一)城市及城市化的概念  城市是生产力发展、社会分工细化和生产关系变革的结果,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区域城市化道路研究 PDF格式下载



赚积分,还没看


印刷不是很好,显得粗糙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