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小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识别、评估和治疗

(美)尼克森(Nickerson,A. B.) 等著,贺婷婷,徐慊 译,王建平 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  

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作者:

(美)尼克森(Nickerson,A. B.) 等著,贺婷婷,徐慊 译,王建平 译  

页数:

179  

字数:

103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此套译丛特别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和相关教育工作者撰写。基于学校教师的工作需要,提供了有关多动症、自闭症、创伤后应激障碍、品行障碍、自伤问题和早发性精神分裂症等多种常见儿童期发展性精神疾病的丰富资讯。为一线教师识别、评估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孩子提供了最新、最全的实用信息,并详细介绍了在学校环境中如何进行有效干预的丰富建议。

作者简介

  审校者介绍
  王建平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精神医学主治医师。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曾在中国科学院和哈佛医学院做临床心理学博士后各两年。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心理咨询与研究中心创始人,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心理学系副主任;中国第一批心理咨询与治疗督导师、创伤治疗师;主编和翻译《变态心理学》《认知行为治疗》以及多部相关著作,发表中外文学术论文80余篇,培养硕博士生20余名。她曾在美国学习和从事认知行为治疗3年,曾在中外多个大学做访问学者和客座教授,并于多个学会和学术期刊任职。在临床实践方面,她主要从事心理障碍的评估和诊断,心理咨询与治疗以及临床督导等工作;目前研究方向为强迫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机制以及青少年常见情绪问题的认知行为疗法干预。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 论
为什么学校心理卫生专业人员应该阅读本书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定义
创伤后应激障碍和教育支持服务
本书的宗旨和结构
第二章 病 因
创伤性事件方面的变量
环境因素
个体的内部易感性
总 结
第三章 流行病学相关情况
暴露于创伤性事件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病率
暴露于与创伤性事件相关的其他后果
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相关的其他情况
总 结
第四章 病例发现、筛查和转介
基于学校的心理卫生专业人员的角色、责任和局限
危险因子
创伤后应激障碍预警信号
病例发现
总 结
第五章 诊断性评估
诊断标准
评估方法
总 结
第六章 心理教育评估
情绪困扰
对创伤后应激障碍进行心理教育的评估
将干预与评估连接起来
总 结
第七章 治 疗
文化敏感性和创伤反应
预防创伤后应激障碍
对创伤性事件暴露最初的危机干预
次级危机干预
对帮助创伤后应激障碍儿童教育者的建议
基于学校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治疗
转介给基于社区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治疗
创伤后应激障碍治疗中的心理治疗
创伤后应激障碍治疗中的精神药理学治疗
康复及重返学校
总 结
附 录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相关资源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创伤后果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需要了解,即致命性的出现与否可以极大地增加心理创伤的可能性。与死亡有关的创伤性事件与那些导致非致命性伤害的事件相比,会引起发展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更大风险。例如,Breslau(1998)报告,在得知重要他人经历的非致命性创伤(即性或身体上的攻击、严重外伤或事故)的人群中,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终生患病率为2.2%。相反,得知朋友或亲戚的突然意外死亡的消息与这类人群14.3%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终生患病率有关。 创伤性事件经历 美国心理健康研究所(2002)指出,任何充分暴露于创伤性事件的个体可以并很有可能出现初步危机反应。但是,意外事件之后反应阶段的指导方针却是期待康复。然而,个体经历创伤性事件的方式对随后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发展来说是一个危险因子。所以,很需要对危险因子进行心理学的分类和评估,以记录个体在身体上和情绪上与危机事件的接近程度,以及个体把此事件看做个人威胁性事件的程度。 身体上的接近性 正如第二章所述,与创伤性事件有较高的身体接近性会增大心理创伤的风险,而且,与创伤性事件的接近性是能一致地预测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发展的因子之一。例如,Russoniell0和同事对四年级儿童经历弗洛伊德飓风后6个月的研究发现,家被洪水淹没的学生报告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的情况是那些家没有被洪水淹没的学生的3倍。显然,前者比后者在身体接近程度上与这一创伤性事件更为紧密。Galea和同事(2002)也提供了有关身体接近重要性的证据。这些研究者发现“9·11”恐怖袭击之后,曼哈顿岛上住在第110街和Canal街之间(世贸中心北)的居民比那些住在被认为是归零点(即Canal街南)的居民有显著较低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出现率(报告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率为6.8%和20%)。 如果创伤性事件是发生在学校里的,那么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评估和治疗会更加复杂。因为与创伤性事件如此接近意味着学生在学校里的每一天都在重新体验这一事件。这一点在筛查、评估和转介过程中都需要考虑。 正如第二章强调的,那些暴露于慢性创伤性应激源的个体发展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风险会增大,包括那些居住在市中心贫民区或高犯罪率社区的学生,以及那些暴露于家庭暴力和持续性虐待的学生。这些因素或许会影响到为他们提供支持的紧急干预措施。更确切一点,在进行心理干预之前要先确保其身体上的安全。


编辑推荐

《中小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识别、评估和治疗》提供了丰富且简要的综合信息,包括关键的研究发现、与学校有关的事宜,明确地将发展心理病理学领域的重要研究与从业者的日常工作相连,并为想要获得更多文献及网络信息的读者提供了相关资源。可以为学校心理学家和其他教育及心理健康专业人员的实践提供指导,并阐释了致力于中小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工作实践的意义。

名人推荐

在我国,学校心理咨询师以及教师在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因此,我要诚挚地推荐这套为教育领域的一线心理学工作者、教师和家长所写的书,它不仅能够为学校心理咨询师提供专业支持;而且也能够为广大热衷于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的教育者和研究者,提供理解多动症、自闭症等多种童年期和少年期常见精神障碍的知识基础,以及识别、评估并恰当干预这些常见心理问题的实用方法。 ——林崇德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临床工作的精神科医师、心理治疗师,我非常高兴看到专门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撰写的这套丛书。该丛书涉及的问题有跨文化的普遍性,在我国中小学生中发生率也很高。但国内的有关专业人员,如教师、临床医生、心理学工作者却缺乏内容较全面的参考书,针对性的技术培训更是匮乏,由此导致学校、医疗部门及心理卫生机构缺乏有针对性的和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方法。面对出现的问题,家长和教师容易出现两个极端的反应——要么忽视、否认问题,延误宝贵的矫治时机;要么反应过度,小题大做,采取不恰当的应对措施。两种情况都对及时、正确地解决问题不利,对儿童、青少年的心身发展不利。这套丛书由国际知名专家撰写,对我国学校心理卫生工作非常有借鉴价值,可以成为关心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各界人士的重要参考资料。 ——赵旭东 德国海德堡大学医学博士 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小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识别、评估和治疗 PDF格式下载



本人从事心理咨询和治疗多年,尤其是近几年接触青少年儿童比较多,这一套书,确实很不错,指导性强,实用性强,丛书也十分注重实证和科学性,十分严谨。值得一读,尤其是学校心理老师,是非常好的读物和指导书籍。

此套译丛特别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和相关教育工作者撰写。基于学校教师的工作需要,提供了有关多动症、自闭症、创伤后应激障碍、品行障碍、自伤问题和早发性精神分裂症等多种常见儿童期发展性精神疾病的丰富资讯。为一线教师识别、评估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孩子提供了最新、最全的实用信息,并详细介绍了在学校环境中如何进行有效干预的丰富建议。


对学校心理咨询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对于一些不怎么容易发现的问题还是有一定帮助的


系统,全面。


很好的一本书。适合专业评估者用


书的内容很翔实,翻译也不错,只是后面的参考文献不全,可以向“万千心理”索要,态度非常的好!赞一个!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