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油气新区勘探5

高瑞祺 编 石油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1-9  

出版社:

石油工业出版社  

作者:

高瑞祺 编  

页数:

321  

内容概要

  《中国油气新区勘探:中国南方海相油气地质及勘探前景(第5卷)》中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南方“九五”油气勘探科技工程项目及40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内容包括海相盆地的形成与演化,各期构造运动对盆地的改造,现今的石油地质特征,古今油气藏形成与演化的控制因素,以及对重点盆地含油气系统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含油气远景区带。  可供石油地质专业科技人员参考,亦可作为有关院校师生及研究生的研究资料。

书籍目录

绪论第一章 原型海相盆地形成与演化(震旦纪-早三叠世)第一节 原型海相盆地恢复方法一、古地磁学方法二、古生物地理和古气候三、洋壳开裂、俯冲、拼合和造山的证据四、沉积岩和岩浆岩地球化学分析五、构造缩短量的估算第二节 中国南方原型海相盆地的形成与演化一、扬子克拉通及其周缘裂谷盆地(Z-∈1q)二、裂谷一克拉通一被动大陆边缘盆地(∈1C-O1)三、被动陆缘一克拉通一前陆盆地(O2-S)四、加里东运动(S末)五、裂谷一克拉通盆地(D-T1)第三节 盆地沉积旋回及层序地层一、加里东期二、海西一印支期第二章 海相盆地改造及现今构造格局(中三叠世-第四纪)第一节 海相盆地的改造一、印支运动(T2-T3)的南北分区二、华北一华南板块焊合、古特提斯封闭与前陆盆地的形成(T3-J2)三、燕山运动以来的板内改造(J3-Q)第二节 构造格局一、九大缝合带及众多深大断裂二、运动面及构造层三、燕山面上、下的两大类构造样式四、燕山面为界的“双层”结构第三章 油气地质条件第一节 烃源岩条件一、烃源岩评价方法及评价标准二、主要烃源岩特征三、烃源岩的热演化特征第二节 主要储层类型及控制因素一、主要储层类型及时空分布二、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第三节 现今保存条件分析一、四套区域盖层二、构造活动对保存条件的影响三、水文地质条件与油气保存四、岩浆、火山活动对油气的影响第四章 中、古生界古今油气藏形成演化控制因素分析第一节 中、古生界主要古今油气藏分布一、中、古生界烃源岩油气藏分布二、中、古生界古油藏分布第二节 中、古生界古今油气藏成藏规律一、中、古生界古今油气藏可分成原生、次生及再生烃三类油气藏二、原生油气藏成藏规律三、次生油气藏成藏规律四、再生烃油气藏成藏规律第三节 中、古生界古今油气藏形成演化控制因素一、生烃中心的控制作用二、燕山运动的控制作用三、印支运动的控制作用四、成藏期的控制作用第五章 重点盆地(区块)油气系统分析第一节 叠合及改造型残留盆地评价思路及方法第二节 油气系统划分一、中、古生界原生及次生油气系统二、中、古生界再生烃油气系统第三节 南方已知存在及潜在的油气系统一、扬子区已知存在及潜在的油气系统二、滇黔桂地区潜在的油气系统第四节 南方已知破坏及推测破坏的油气系统一、中、下扬子区已知破坏及推测破坏的油气系统二、滇黔桂地区已知破坏及推测破坏的油气系统第六章 南方海相油气远景及勘探战略第一节 含油气远景区带评价一、评价标准二、油气资源量三、有利及重点盆地(区块)评价第二节 勘探战略及风险分析一、勘探战略……

章节摘录

  二、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  中、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发育受多种因素的控制,其中最主要的是构造作用、全球海平面变化、沉积岩相带和成岩作用等四大因素。  (一)受构造作用的控制  其一,由构造运动造成的沉积间断面和侵蚀期的风化剥蚀作用是控制古风化壳、古岩溶储层发育的重要因素。  中扬子区晚震旦一中三叠世以较稳定的陆表海碳酸盐岩台地沉积为主,在纵向上经历了下古生界的加里东构造旋回及上古生界至三叠系的海西一印支构造旋回。加里东期包括晚震旦世末的桐湾运动、晚志留世末的广西运动(加里东运动),海西一印支期包括晚泥盆世末的柳江运动、晚石炭世末的云南运动、早二叠世末的东吴运动及中三叠世末的印支运动等。以上历次大规模的区域构造运动所造成的沉积间断面和侵蚀面(即I型层序界面),由于长期风化剥蚀和淋滤溶蚀作用,形成了古喀斯特和古风化壳,并造成大量的岩溶孔洞和裂缝,为油气运移聚集形成了良好的储层。这种储层主要受不整合面和古喀斯特的控制,只要直接覆于不整合面之下,不论是震旦系、寒武系或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均可改造成良好的油气储层。  其二,构造作用形成的断裂和裂缝,它的发育不仅改善和提高了岩石的储集性能,同时还改善了其渗透性。裂缝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储集空间。岩石的物性测试表明,有裂缝的岩石,其渗透性可提高数十倍乃至数百倍,同时为烃类和各种地层水溶液提供了通道,为白云石化、深埋溶蚀作用及烃类运聚提供了条件。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油气新区勘探5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