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田渗流场特征7
2003-7
石油工业出版社
王志章 等
192
368000
本书系《油气成藏机理研究系列丛书》之卷七。主要从盆地一区带规模流场、油田一油藏规模流场、油层—孔隙规模流场、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等方面,阐述了在油气成藏过程中,不同规模流场对油气的控制作用。书中提出了流场、流动系统、流场屏障、流场差异、流场一流体相互作用、油气临界充注渗透率级差等六个新概念,发展了油藏渗流地质学新观点,提出了油气渗流地质学基本思想和研究范畴,完善了有机—无机相互作用新理论。阐述了层间干扰控制油气充注及油藏的形成受构造、储集层、流体、动力等因素的控制,油气在油藏内的分布主要受储集层非均质性的控制,油气在油藏中的变化和再分配主要取决于储集层—流体的相互作用,也即油藏属性参数变化的三级油气成藏新观点。并以大量的实际资料展示了盆地规模、油田—油藏规模、层规模、孔隙规模流场及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的五个新模式。形成了研究不同规模流场的一套新思路。 本书可作为从事油气田勘探和开发的研究人员、现场工程师的参考用书或培训教材,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目标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目标 第二节 油气田渗流场研究的科学内涵 一、盆地规模流场流体分布模式及主控因素 二、油田一油藏规模流场特征研究 三、层规模一孔隙规模流场特征研究 四、流场一流体相互作用机理研究 第三节 研究区选择及相应特征分析 一、东营凹陷油气地质特征 二、准噶尔盆地油气聚集特征 三、胜坨油田地质概况 四、双河油田、克拉玛依九区油藏基本地质特征 第四节 取得的主要认识及成果 一、盆地规模流场研究 二、油田一油藏规模流场研究 三、层规模一孔隙规模流场研究 四、流场一流体相互作用 五、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实际应用第二章 油气渗流地质学基本思想 第一节 油气渗流地质学的提出 第二节 油气渗流地质学的几个重要概念 一、流场 二、运载层 三、流动系统 四、流体流动单元 五、渗流屏障 六、渗流差异 七、渗流敏感性 八、孔隙网络系统 九、流场一流体相互作用 第三节 油气渗流地质学研究目标及范畴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范畴 第四节 流场与流体分级与分类 一、流场的分级 二、流场的划分原则及流场的分类第三章 盆地一区带规模流场、流体特征 第一节 流场、流体特征分析 一、不整合流场、流体特征 二、活动断裂流场特征 三、单一介质流场特征 四、混合流场特征 第二节 流场、流体差异特征分析 一、流场的差异特征及主控因素 二、流体的差异特征及主控因素 第三节 流场、流体主控因素分析 一、油气演化对流场成藏规模的控制 二、运移通道类型及规模对流场成藏规模的控制 三、流场屏障对成藏的控制 四、运载层规模及汇集输送油气能力对油气藏的控制 五、流场储集层规模对油藏的控制作用 六、流场运载层不均匀性对成藏位置的控制作用 七、流场中温压环境对成藏的控制作用 第四节 流场、流体分布模式 一、不整合流场分布模式 二、活动断裂流场分布模式 三、单一介质流场分布模式 四、混合流场分布模式 第五节 认识及结论第四章 油田一油藏规模流场特征及其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 第一节 块间流场横向差异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 一、块间含油气层系的差别 二、块间油水界面的差异 三、块间充满系数的差异 四、块间储量丰度的差异 第二节 流场纵向差异对层间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 一、不同层次的隔层控制着油水界面的差异性 二、油田规模流场纵向差异性对油气分布及储量的控制 三、油藏规模流场平面差异性对油气分布及储量丰度的控制作用 四、层间干扰与储集层下限值 五、油藏规模流场纵向差异对油气充注的控制模式 第三节 流场横向差异对含油饱和度的控制作用 ……第五章 层规模—孔隙规模流场对油水运动的控制——以双河油田为例第六章 流体—岩石相互作用机理结束语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