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2004-2005-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油气储层重点实验室论文集

罗平主编 石油工业
出版时间:

2007-7  

出版社:

石油工业  

作者:

罗平主编  

页数:

209  

字数:

342000  

内容概要

本书收录了“2004年第三届油气储层研讨会”的部分优秀论文和近两年来的研究成果,主要涵盖了储层及成岩特征、储层实验技术、陆相层序地层学与沉积学、储层建模及精细描述等方面的内容。  本书可供从事油气勘探开发与生产的科研人员参考使用。

书籍目录

裂缝性低渗透油气藏研究现状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与我国的小层对比关于河道砂体层内非均质性描述方法的探讨大庆外围油田应用地震与测井资料建立三维地质模型的研究X油田F31块和ZH74块SH3下段低渗透储层束缚水饱和度影响因素微小断层识别及其对窄薄砂体油田开发的影响储层描述在特低丰度葡萄花油层水平井钻井开发中的应用高含水后期精细剩余油描述技术在萨中北一区断东挖潜中应用喇嘛甸油田河流相储层建筑结构研究及应用曲流河点坝砂体建模技术及其应用杏4—6行列丙北块提高剩余油描述精度方法探讨大庆杏南油田分流河道单砂体内部建筑结构研究与应用高含水后期密井网测井条件下精细储层表征及地质建模技术应用裂缝综合描述技术在大庆榆树林油田的应用试井技术在低渗透油藏评价中的应用大庆杏南油田储层精细描述技术的发展及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薄差储层预测技术在葡南油田的应用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塔北隆起西段古近系沉积微相与储层特征湖盆三角洲露头层序地层学研究河流相沉积中准层序与短期基准面旋回对比研究——以四川中部须家河组为例碳酸盐岩滩相研究综述川中地区侏罗系大安寨组介壳灰岩中的“文石”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寒武系洗象池群有利储层发育机制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沥青砂岩成岩演化模式及方解石成因分析四川盆地中部香溪群裂缝发育特征与油气勘探意义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在库车坳陷热史分析中的应用石油地质岩石薄片样品扫描电镜精细分析

章节摘录

  裂缝性低渗透油气藏研究现状  摘要本文主要从裂缝油气藏地质特征、裂缝储层描述、油气藏压裂增产技术和开发井网等四个方面进行评述。  (1)根据裂缝油气藏的地质与物性特征,即物性、孔隙结构、基质渗透率以及裂缝的发育程度等,将裂缝性油气藏分成四类:①裂缝油气藏:裂缝提供主要的孔隙度和渗透率;②裂缝一孔隙双重介质油气藏:裂缝提供主要的渗透率;③单裂缝孔隙性油气藏:裂缝提供部分渗透率,增加储层的渗透率。  (2)裂缝性低渗透储层描述由四个步骤组成;①建立裂缝系统类型,即区域性的、断裂的还是挠曲的裂缝发育环境;②描述基质一裂缝系统的特性,即裂缝类型、长度、高度、间距、密度等,以及基质渗透率和孔隙度、基质与裂缝之间的连通程度等;③利用油藏工程方法反演裂缝的表征值,如油气藏压力测试方法等;④利用地震、测井等手段识别油气藏中的裂缝。  (3)低渗透油气藏改造技术:水力压裂是裂缝性低渗透油气藏开发中最早使用,也是目前最常使用的技术;CO2压裂、高能气体压裂等技术则有着很好的发展前途。  (4)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开发井网部署: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合理井网是菱形井网与矩形五点井网,最优井网为两排水井夹两排油井,即扁四点法;综合利用水平井与直井开发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可以改善开发效果,提高效益,具有较大的发展前途。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2004-2005-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油气储层重点实验室论文集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