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泉
2008-9
石油工业出版社
胡朝元
253
2003年3月16日晚上,我刚从廊坊、天津出差回到北京,突然在电视中看到北京市政府宣布预防非典型性肺炎传染病的隔离措施。全国特别是北京市为重疫区之一,每天都有死亡报导,尤以老人死亡率最高。全市医院人满为患,不得不抢建新医院。我们被告知尽量少出行。我整天待在家里,满脑子浮想联翩,沉浸在自己一生的自省之中。我长期坚持信息收集,注重资料积累,50多年问做了上千张科技卡片,记了数十本工作笔记和一些随记。如今,将它们翻阅一遍,感觉遇到的各类事情较多,一生过得丰富多彩,付出过,奋斗过,失望过也收获过。有困惑与痛苦,有惊险与倒霉,更有兴奋与高兴。早期,同封建婚姻、贫穷饥寒等抗争中,劳了筋骨,苦了心志,我勇敢地三奔下巴蜀,圆了上清华大学的梦想。之后,连续参加五次石油会战与川、陕气区勘探工作,走遍华夏33个省区近千个县市,去过欧亚美等十多个国家20多个油气田和含油盆地,历经千辛万苦。在大庆、胜利及陕北、川东等大油气田的发现与陆相成油理论研究中作出了突出贡献,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及“科技进步奖”等十多个奖项。重温这段激情岁月与有意思的事和人,我心如潮涌,感慨万千,对人生也有了更多的感悟。我在旧社会的底层生活了18年,并做过半个职位的教师工作。看到广大民众极端贫困的生活,对旧社会的黑暗,愚昧落后,也有初步但却较深入的体验和认识。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令世界刮目相看。石油工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石油人艰苦卓绝的创业事迹,历历在目。、对光辉未来及中华民族的崛起,我满怀憧憬。若不把这些难忘的人与事写出来,就觉得对不住战友和社会,心情亦难平静。一生成功也好,失误也罢,我如鲠在喉。我已年过古稀,齿牙松动,视茫茫、发斑斑,又临“非典”猖獗,剩下的时间可能不多了。我不能浪费生命的最后时‘光。下定决心充分利用余下的时间,既抓紧工作,也在梳理大量笔记的基础上,袒露心扉,开始系统地编写那些激动人心的一幕幕往事。三日一段,十日一节,在四个月几近封闭的生活中,从未间断。怀旧闸门已开,就很难关闭。既已动笔,就断断续续地编写下去了。退休后,我仍始终保持着简朴而有规律的生活方式和积极向上的激情,每天锻炼身体,做点力所能及的工作,为石油与科技事业发挥余热,现在又增加了这项新的任务。经过五年多的不断努力,在他人打字等协助下,终于完成了这份书稿。书稿的完成说明我在有生之年,尚能勤勉向上,热爱生活,关注社会,没有驻足不前,没有怨天尤人,更没有陷入骄奢淫逸的泥沼。我一生没有叱咤风云的壮举,也无令世界震惊的伟业,留下的只是一个平凡人的平实脚印,对人生的粗浅感受与对生活些许的理解,不深邃睿智。但对一些事情的拾遗补缺性记录,或可使人们对某些往事有更多的了解,也可能对战友与同代的石油人是一些慰藉。我一生曲直足迹的记录,对有相似人生境遇,正在坎坷路上奋斗的人,也许能有一点点启示,或可分享瞬间之心灵感动。此外,一些民俗方面颇为动人的轶闻趣事,也可作为读者茶余饭后的谈资。在本书的写作与出版过程中,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部领导袁士义、方朝亮及部分领导和朋友给予热心支持。几位战友、亲友与家人不仅十分关心,而且还是第一批读者,提出了许多修改、补充完善意见。在此谨向他们一并致以衷心的感谢。
本不谙世事,却怀着振兴中华的夙愿,与命运抗争。三下巴蜀只为报国志,会大油田终成石油大家。本书以独具魅力的语言,生动地讲述了一位“老石油人”充满传奇的一生。在本书中,你将分担他的痛苦、失败,同时也将分享他的诚挚、喜悦与成功。
胡朝元,原石油工业部勘探局长、天然气工业司副司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32的生于四川省开江县。1956年清华大学、莫斯科石油学院毕业,获硕士、工程师称谓。回国后,先在北京石油科学院研究院任研究组长、队长。1959年起连续参加大庆、胜利等东部油区五次会战,历任研究室主任、副大队长、副所长、副指挥、管理局总地质师。1978年后,先后任石油工业部勘探局副局长、天然气工业司副司长,总地质师,分工负责全国天然气勘探与研究工作。同时兼石油大学(北京)与石油管理干部学院教授,中国天然气专业委员会及北京石油学会副理事长,,《天然气工业》、《天然气地球科学》、《勘探家》等期刊编委。退休后,被聘为中国石油咨询中心和吉林等油田的咨询专家。在50多年的石油科技工作中,独自或合作主编编著论文上百篇,出版专著7部。首创的“源控论”及“成油系统”理论,比国外早10年以上,为中国陆相生油理论的核心内容,应用在许多油气田的勘探中,成效显著。在大庆油田及渤海湾与川、陕地区的大油气田发现与探明工作中作出了突出贡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十多个奖项。
第一章 故乡 1 美丽的虾扒口村 2 浓厚而和合包容的宗教活动 3 背着菩萨行喊冤 4 乡恋情深第二章 童车 5 限我家一个月内搬走 6 蛮子洞内避风灾 7 从小劳动 8 新学启蒙 9 保送进开江中学第三章 中学生活 10 八庙晕倒 11 观音寨结义 12 自强自爱 人醉我醒 13 萌生科学救国志向 14 曾老师,谢谢您! 15 我没等到拿毕业证书第四章 漂泊 16 半个教师职位 17 抗婚 18 “金蝉脱壳”奔重庆 19 拜谒王维舟将军 20 十字路口 21 三奔下巴蜀 跌宕起伏多忧喜 22 穷急乱投书第五章 清华园与恭王府 23 清华大学生活 24 勤工助学 25 成绩优良,选派参加全国学生考试 26 留苏预备第六章 留学生涯 27 跳级 28 里海波澜 29 在西伯利亚石油地质普查队当技术员 30 车祸 31 奇特的杀猪方法 32 第一篇俄文论获奖第七章 踏破铁鞋八千里 东南西北广调查 33 三次迁所 34 准噶尔盆地四周地质调查 35 路线概查大西南 ……第八章 难忘的大庆会战第九章 首创两项石油地质理论——源控论及成油系统第十章 大港一胜利一中原油田(渤海湾盆地)会战第十一章 抢建“三线”油田——“文革”十年第十二章 西北万里行第十三章 川、陕气田勘探捷报第十四章 积极推动天然气利用 改善环境第十五章 域外杂记第十六章 退休生活第十七章 黄昏随感后记
第一章 故乡1 美丽的虾扒口村我的老家在四川省开江县灵岩乡(原太和乡大部分)虾扒口村,在太和场南约5公里,距县城30公里。村内百多户农民,散居在海拔800多米的高山上,与北方集中居住的村庄完全不同。太和场很小,石板铺成的一条狭窄的短街,平时冷清,每三天赶场一次,乡人云集,摩肩接踵,喧喧嚷嚷,才形成短暂的热闹集市。太和场位于高差400多米的深沟中。沟呈东北走向,笔直地延伸数十公里。我在工作以后,才明白这条深沟由温泉井断裂带形成,是地质学上“逢沟有断”的一个典型例子。在深沟北面山上,有砂缶坪、温泉井、罗家寨(2005年发生特大井喷,硫化氢毒气伤人事故的地方)等气田。从老家南望,远处可见到五百梯气田所在的南山。出生于气田群间,也许是上天安排我与天然气结缘吧。家乡地处大巴山余脉,地势高峻,嵯峨雄壮,峰峦突兀,是三条小河的源头区。全县最高点——海拔1275米的五通崖,就在距虾扒口村约8公里的地方。从此向东北,直抵大巴山主峰,为绵延不断的崇山峻岭。小时候,常听到大人说“野外婆”(可能是一种大青猴)来了,我们听了都很害怕,有的孩子吓得令立即停止哭声。老人讲故事说:从前这些山上树高林密,人烟稀少,野兽成群,人畜常遭攻击,单个人不能外出。实在不得已要外出时,要双手套上竹筒。遇到“野外婆”时要镇静。“野外婆”抓住你的双手,高兴得仰天长笑不止。此刻,你就轻轻地从竹筒中抽出双手,并静悄悄地迅速逃走。等“野外婆”笑完醒来时,人已逃到远处了。这个传说也可旁证,四川东北山区曾有过像神农架一样的大森林。外婆家附近的那片森林中,高大乔木遮天蔽日,虽是三伏天,也不很热。特别是几棵红豆树,碧翠挺拔,从枝荚中掉下鲜艳的红豆,非常吸引人。我很喜欢在那儿玩耍,常捡拾一些红豆作玩具。1984年8月,我们去成都参加四川石油管理局在金牛坝宾馆召开的勘探技术座谈会。那是毛泽东主席等中央领导多次开会的地方,环境优美,林木繁茂。大院中也有两棵十分珍稀的红豆树。我常很早起床,去树下拣红豆。至今我书桌上还摆着一盒红豆,当作对故乡唯一的纪念品珍藏。“红豆生南国,此物最相思。”它常使我想起数十年前美丽故乡的一幕幕愉快往事。虾扒口村的北面是“大墚”,以陡崖与太和场相接。陡崖高四百多米,十分险峻,连牛也牵不上去,须绕道从十几里外的缓坡处牵上村去。村东面的狮子崖、童家崖、风暴岭,村西面的佛神寨、三清寨,村南面的圆峰山、“一把伞”等山峰,均比北面的“大墚”高出100-200米。登上山顶,全村一览无余。整个村呈箕状,很像一个向北开口的虾扒子,由此而来的村名,倒也名实相符。上述山岭的名称,就透露出那里有许多引人人胜的山水和奇峰怪石。狮子崖像一头雄狮伴一头小狮向南奔走。“一把伞”是一蘑菇石,很像一把擎开的雨伞。在高约五六米的伞把上,罩着直径近二三米的伞盖。蘑菇石亭亭直立于岩基之上,风吹不倒,是当地闻名的奇观。佛神寨建在形似僧帽的山顶,位于陡峭的佛耳崖上面。三清寨的三个山峰,形似道教三清(元始、灵宝、道德三位天尊)坐在山巅。再向西的龙形山,更像一条惟妙惟肖的石龙奔向南方。虾扒口村中部为众山环绕的南倾平缓坡地,面积近5平方公里。有两条小溪奔向南方。溪水击山,山削成壁,多处形成陡窄的沟谷。西南面小溪名杨柳沟,在此沟南段的悬岩上有红岩洞。我家西面小沟中的一股山泉,是该溪的源头之一。泉水清澈醇甜,四周林木遮天,是我们夏天常去取水解渴和玩耍的好地方。先民们在小沟下面筑堤陈塘,蓄积泉水。该塘从不干涸,村民认为有龙泉供水,故名龙堰塘。
我是一个平凡人,做的也是平凡的事。我不是叱咤风云的人物,但一生经历激动心灵的事还真不少。我出生在偏僻贫穷的山村,从少年起,即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打造了意志坚毅、不怕困难和心直口拙的个性。新学和中华灿烂文明使我逐渐开阔眼界,明白知识能改变厄运。于是我就下定决心,遇淫不乱,反对封建婚姻,克服重重艰难险阻,发奋读书,立志要走向世界,在科技上干点事业,为中华复兴作出贡献。概括50多年的油气地质调查勘探与科研工作,我主要干了六件事:(1)勇敢地三次外奔闯荡上大学,打好专业学识基础,成家立业;(2)在大庆油田创业中立功;(3)参与渤海湾、江汉复杂断陷盆地石油地质勘探难题攻关与研究,成绩斐然;(4)在发现川、陕大气田中卓有贡献;(5)研究天然气发展战略,积极促进陕气进京与西气东输工程建成;(6)独自或与人合作创新三项重要石油天然气地质理论,出版八部专著,发表论文数十篇,培养了一名优秀博士生。看到自己辛勤努力结出的丰硕果实,特别是看到我国成为世界第五大产油国,祖国空前繁荣富强,陆相成油理论世界领先,我心中感到十分欣慰。我与其他专家一道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突出科技人员重奖”和“先进工作者”称号等十多个奖项。一些论著得到国内外同行好评,他们或来函索取,或把其中一些选人高校参考书目。“源控论”等科技创新,更得到同行的高度赞赏,被一些专家和领导誉为“最有影响和有效的理论”、“中国陆相成油理论的核心内容”等。我直接或间接地多次听到人们在公开或私下场合说我是“在野院士”,赞誉我是“大家公认的未戴上院士帽子的当之无愧的‘无冕院士”’(《石油人生》170页),“既有实践又有理论的专家”,“突出贡献的天然气专家”,“气司令”等。说句心里话,听到众口称赞,也甚感高兴与欣慰。但是由于生产工作繁忙与不愿折腰求人的个性,我没有花很多精力去申请院士及“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孙越崎能源贡献奖”,很多同志都为我惋惜。感谢大家对我的理解与支持帮助,然我自己还是比较平和。我虽做出了一些成绩,正确地选择了“奋斗人生”道路,有失败与误断,干过傻事,思想也动摇过,但我没有灰心丧气。跌倒了就原地站起来,始终积极向上。让我感到有点遗憾的是科技巨人的夙愿没有完全实现,没有震惊世界的科学创新成就。感谢上天眷顾我生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但是没有做出与中华复兴伟大时代相称的特大成绩,感到贡献太小。聊以自慰的是我始终勤奋耕耘,没有碌碌无为,基本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少壮已努力,老大不伤悲,我的一生没有白活。很多事情要看机遇与条件,亦强求不得,有得有失,岂能事事都合企盼。“经事不谙事,细思皆幸矣。”因此,退休后我也没有悔恨与失落感,一个普通人还可失落什么呢?我喜欢简朴生活,乐意平淡,常在街心公园内与普通市民为伍下棋,与农村的乡亲们,特别是在与幼年时期的放牛娃一起,更是谈笑风生。品味一生,感慨良多,既有先行者,又有来者悠悠,我无陈子昂之悲叹,但有乐观旷达之打油诗一首年少多张狂,自谓颇挺拔。做梦赴京伦,不作井底蛙。顺逆不计斗厄运,投身科技行天下。支身三奔下巴蜀,八年苦读与普查。大庆会战多创新,甩掉贫油兴中华。成油系统源控论,领先世界十余夏。远行刚上路,风云突滚翻。金色年华付东流,创新思维遭摧残。历尽磨难不移志,锲而不舍觅油田。立功三大奖,入誉“气司令”。首创理论惊四座,“无冕院士”广流传。浪得虚名不足恃,贡献太小何必言。科技巨人空自许,为国争光梦未圆。世事岂能全如意,阴晴盈亏势难免。一生都已尽心力,有得有失心稍安。中华复兴三步走,喜看接力人万千。回眸一生,我从高山奔出,跑遍全国,走向世界,历经酸甜苦辣,与老家西面的那眼山泉有不少类似点。童年时我常去山泉玩耍和饮水解渴的情景,几十年的时间也洗刷不掉。泉水历久旱而从未干涸,长年为村民饮用,为抗灾作贡献。它以涓涓细流,汇小溪,人大江,永不停留地奔向远方,勇敢地闯过无数大小险滩峭壁,机智地穿越缝涧峡谷,最后默默无闻地将点滴泉水奉献给了大海。我欣赏山泉的曲折而跌宕起伏的经历,更景仰它的奉献与锲而不合的奋斗精神。为此,我将本书以“山泉”为名,副标题为“一个不向命运低头的知识分子之石油科技生涯”,并以一段顺口溜“山泉颂”为书结尾。泉水叮咚声悠扬,丛林流水龙堰塘。历经大旱不断流,竭力为民解水荒。山泉不惧拦路虎,奋勇搏击奔远方。穿涧淌谷下峭壁,闯滩过峡千重嶂。千险万阻不停步,滔滔江水泻大洋。海纳百川成大器,孕育生命创辉煌。辽阔大海一分子,泉水圆梦心坦荡。
《山泉》是作者在大庆油田工作数十年的工作笔记与一些随记的整理总结。他连续参加五次石油会战与川、陕气区勘探工作,走遍华夏33个省区近千个县市,去过欧亚美等十多个国家20多个油气田和含油盆地,历经千辛万苦。在大庆、胜利及陕北、川东等大油气田的发现与陆相成油理论研究中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一生曲直足迹的记录,对有相似人生境遇,正在坎坷路上奋斗的人,也许能有一点点启示,或可分享瞬间之心灵感动。此外,一些民俗方面颇为动人的轶闻趣事,也可作为读者茶余饭后的谈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