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提高石油采收率原理和方法

李永太 编 李永太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8-09出版)
出版时间:

2008-9  

出版社:

李永太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8-09出版)  

作者:

李永太 编  

页数:

233  

内容概要

  《石油高等院校特色教材:提高石油采收率原理和方法》是一本以提高石油采收率为主题的教材。全书共分八章,内容包括石油采收率及其影响因素,聚合物驱,调剖和堵水,表面活性剂驱,碱驱、复合驱和泡沫驱,气体混相驱和非混相驱,热力采油和微生物采油。《石油高等院校特色教材:提高石油采收率原理和方法》可作为石油高校油藏工程、采油工程、油田化学等有关专业  的教学用书,也可供科研人员及矿场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书籍目录

绪言第一节 提高石油采收率的含义第二节 提高石油采收率方法分类第三节 提高石油采收率方法的历史回顾第四节 我国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现状第五节 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发展方向第一章 石油采收率及其影响因素第一节 油层基本概念第二节 残余油形成机理及分布第三节 残余油滴移动的条件第四节 石油采收率基本概念第五节 影响石油采收率的因素第二章 聚合物驱第一节 聚合物及其性质第二节 聚合物溶液第三节 聚合物驱油原理和适用条件第四节 聚合物驱实验室研究方法第五节 聚合物驱油方案编制第六节 聚合物驱的矿场实施第三章 调剖和堵水第一节 调剖堵水机理第二节 注水井调剖第三节 采油井堵水第四节 调剖堵水的矿场实施和发展趋势第四章 表面活性剂驱第一节 表面活性剂化学第二节 表面活性剂驱油法第三节 表面活性剂驱实验室研究方法第四节 表面活性剂驱的矿场实施第五章 碱驱、复合驱和泡沫驱第一节 碱驱 第二节 复合驱第三节 泡沫驱第六章 气体混相驱和非混相驱第一节 混相注入剂第二节 烃类气体混相驱第三节 非烃类气体混相驱第四节 原油最低混相压力和混相驱油藏筛选标准第五节 气体混相驱的矿场实施第六节 二氧化碳非混相驱第七节 气驱存在的问题第七章 热力采油第一节 稠油特性及开采方法第二节 蒸汽吞吐第三节 蒸汽驱第四节 火烧油层第五节 热力采油的矿场实施和进展第八章 微生物采油第一节 微生物采油概述第二节 微生物采油机理第三节 微生物采油实验室研究方法第四节 微生物采油方法和矿场实施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石油采收率及其影响因素本章首先介绍关于油层、油层物理性质和油层流体渗流的基本概念,然后从水驱油层残余油的形成机理人手,分析注水驱油波及效率低、洗油效率不高的原因。通过对残余油滴受力分析得出使残余油活化、运移的外部条件,进而对提高石油采收率的基本原理有一个全面的理解。第一节 油层基本概念一、油层凡是具有孔隙性和渗透性,油气能在其中流动的岩层称为储集层(储层)。常见的储集层有砾岩层,砂岩层,粉砂岩层,碳酸盐岩层,裂缝性泥岩层,具有次生孔隙、裂缝的变质岩层及岩浆岩层等。储藏有石油的储集层称为储油层(油层);储藏有天然气的储集层称为储气层(气层);不含石油、天然气及其他气体,含水量达到规定标准的含水层称为水层,水层常以边水或底水形式存在。在储油层中,最重要的是砂岩油层,也是提高石油采收率涉及最多的油层。在一定的沉积条件下形成、上下被不渗透层分隔、层内较为均一且具有一定厚度和分布范围的含油(气)砂岩层称为单油层,俗称小层。存在于单油层之间或单油层内部、分布不稳定的不渗透层称为夹层。在同一沉积环境下沉积、分布状况和油层性质相似、互相靠近的一套油层组合称为油层组。油层组的顶部和底部一般都有分布稳定、厚度较大的不渗透层(隔层)分隔。油层中最主要的流体是油、气和水。


编辑推荐

《提高石油采收率原理和方法》由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提高石油采收率原理和方法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