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辽河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优秀论文集

张方礼 编 石油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4  

出版社:

石油工业出版社  

作者:

张方礼 编  

页数:

259  

字数:

424000  

内容概要

本书为辽河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2009年优秀论文汇编,涉及油田勘探开发、试验及地震处理等方面内容。
本书可供从事石油勘探开发等方面的研究人员参考。

书籍目录

中深层工业化汽驱精细评价及调整策略研究
成熟盆地规模发现的勘探理论与可持续发展
辽河油区原油开发中长期战略规划研究
铁匠炉斜坡带油藏特征及预测技术
辽河油田水驱油藏注水新技术探索与实践
稠油开采先导试验基地开发试验技术研究中
辽河滩海地区油气富集条件研究与区带优选
大民屯凹陷基岩油气成藏特征及勘探潜力
重构地下认识体系 优化部署研究 实现曙一区超稠油持续稳产
低渗油藏潜在损害因素分析及渗流特征研究
东部凹陷中南部沙三段储层发育特征与目标评价
多介质辅助重力泄油及薄层SAGD室内实验研究
辽河西部凹陷三维地震处理与评价
辽河油田MRC技术适应性研究
辽河油田精细油藏描述技术与应用
辽河油田开发静态数据库系统建设
陆东凹陷沉积储层研究
……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3.3基岩油气成藏的控制因素3.3.1基岩油藏保存条件良好的保存条件对形成裂缝型基岩油藏尤为重要,保存条件主要取决于盖层及三期断裂的发育状况。有以下三种保存条件:其一,早期断裂发育、后期不活动,而且盖层发育,最有利于整块的大中型潜山油藏能完整保存下来;其二,断裂长期发育,盖层虽有一定程度的发育,但由于油气沿断裂向上泄漏,使整块潜山的油气不能保存,仅见于潜山局部古蚀余山头或独立发育的裂隙带处保存小型油藏;其三,晚期断裂发育,盖层发育差或缺乏,由于油气沿断层向上泄漏,使整块潜山油气不能保存,仅可能在局部独立发育的裂隙带处保存小型油藏。3.3.2基岩油藏油源及运移条件丰富的油源和良好的运移通道为基岩成藏的重要因素。构成基底的太古宇、中、新元古界不具备生油的有利条件,其油源来自古近系。到目前为止发现的基岩油藏的原油主要为高凝油,其来源于沙四段烃源岩。中央构造带基岩之上发育两套封盖层,由于沙四暗色泥岩的封盖能力较强,沙四段生成的油气向潜山中运移,其运移方式主要有“倒灌式”“直覆式”及复合式。生油洼陷及烃源岩直接与潜山接触,利于油气侧向运移,而直接进入到潜山。潜山还通过不整合面直接与上覆烃源岩全面“直覆式”接触,加之断裂沟通,形成油气垂向、侧向运移,当生油层成岩后又成为良好的盖层进行顶部和侧部封堵,使潜山构成良好圈闭,成为新生古储潜山油藏中“生、储、盖”系统最佳的成藏组合。3.3.3基岩油藏储集条件太古宇潜山有浅粒岩、变粒岩及其混合岩等脆性岩类构成的储层,在断裂活动作用下易破碎构成良好的储集条件,孔隙类型为(宏观)裂缝型,常形成大中型裂缝型油藏,如东胜堡潜山;而由黑云母斜长片麻岩及其混合岩类等差储层及古老花岗岩差储层构成的潜山,由于暗色柔性矿物含量多、塑性强,不易生成构造裂缝或矿物镶嵌致密生成构造裂缝少,使储集性能下降,孔隙类型为微裂缝型,只能形成中小型裂缝型油藏。具有宏观裂缝型和微裂缝型的储层兼具的混合岩潜山油藏,主要含油气地带集中于宏观裂缝型储层发育地带。


编辑推荐

《辽河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优秀论文集(2009年)》是由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辽河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优秀论文集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