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含油气系统与油气藏学术会议论文集

胡素云 编 胡素云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12-12出版)
出版时间:

2012-12  

出版社:

胡素云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12-12出版)  

作者:

胡素云 编  

内容概要

《中国含油气系统与油气藏学术会议论文集(2011)》集精选2011年中国含油气系统与油藏学术会议论文22篇,通过这四届会议的成功举办及研究人员的长期深入研究,中国学者不仅深入理解了含油气系统的概念、内涵及L.B.马恭和W.G.道所提出的“四图一表”模式,而且结合中国含油气盆地的特点,把含油气系统作为含油气盆地地质评价序列中介于盆地与区带之间的一个评价环节,并根据中国叠合盆地石油地质条件的特殊性,提出“复合含油气系统”的概念。在系统总结中国叠合盆地基本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对中国含油气系统类型划分的基本方案,对“复合含油气系统”进行了定义,总结其内涵,提出一套可操作的评价流程,在“复合含油气系统”定量研究与模拟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书籍目录

成藏动力学与舍油乏系统研究新进展 等深流沉积——一个潜在油气勘探领域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上三叠统延长组含油系统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低渗透岩性油藏多层系复合成藏规律研究 鄂尔多斯盆地下石盒子组盒8段缓坡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模拟实验研究 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 深县一束鹿凹陷运聚单元评价与油气资源分布 廊固凹陷成藏模拟技术及应用 鄂尔多斯盆地准连续型致密砂岩大油田成藏模式与分布规律 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坳陷南段长3、侏罗系油藏原油含氮化合物分布特征与油气运移规律研究 海相碳酸盐岩烃源条件与资源潜力评价研究进展 南华北地区二叠系烃源岩有效性评价 伊利石结晶度在海相碳酸盐岩层系热历史恢复中的应用 南陵一无为地区上古生界与中生界海相有效烃源岩的标定研究 塔中和塔北隆起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资源潜力 海相碳酸盐岩油艺成葳研究进展 南堡凹陷碳酸盐岩潜山地质特征与成藏主控因素研究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成藏地质特征及勘探新进展 全球海相碳酸盐岩巨型油气田发育的构造环境探讨 高升元古宇潜山油气成藏特征分析 断陷盆地隐蔽型碳酸盐岩潜山成藏条件与高效发现 海相碳酸盐岩油乞藏评价技术 塔北南斜坡区岩溶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南海西部深水区生物礁有利分布及勘探前景 渤南低凸起碳酸盐岩潜山储层形成机制 陕北斜坡上古生界储层裂缝形成时限讨论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对赛什腾山内部新生代沉积地层剖面的岩相分析结果显示,始新统路乐河组的底部为冲积扇砾岩沉积,中上部为河流沉积(吴因业等,2005)。下干柴沟组主要由河流沉积物组成,夹少量冲积扇沉积组合(刘殿鹤等,2009),上干柴沟组由河流三角洲沉积组合构成(刘琪等,2011)。下油砂山组为湖相沉积,上油砂山组以及狮子沟组构成向上变粗层序,由湖泊三角洲沉积逐渐演变为辫状河和冲积扇沉积。 柴北缘西段目前已证实的烃源岩有两套,分别为下侏罗统和中侏罗统,两者的分布范围基本不重叠(王永卓等,2003)。下侏罗统有效烃源岩主要分布于冷湖一南八仙构造带以南的一里坪坳陷和冷湖以西的昆特伊凹陷,分布范围较广,总面积21100km2,厚度亦较大,部分地区可达700m;中侏罗统烃源岩则主要分布于冷湖一南八仙构造带以北、现今的赛什腾凹陷以及马海凸起北边的鱼卡凹陷和马海凸起东南的尕丘凹陷,总面积4660km2,与下侏罗统相比,其厚度要小得多,大部分地区小于100m。根据前人研究(包建平等,2005;黄捍东等,2006),研究区晚侏罗世和晚白垩世经历了较为强烈的抬升剥蚀,造成中生界地层在研究区不同程度的缺失,侏罗系烃源岩在新生代盆地形成之前基本未进入成熟门限。因而,从油气系统角度,饱含未成熟烃源岩的中生界完全可以视为新生代盆地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盆地形成初期存在,并随着新生代盆地的形成而演化。 柴北缘地区储层性质总体偏差,以中孔中渗一特低孔特低渗为主,各区块、各层位之间变化较大,沉积相带从宏观上控制了砂体的分布和储层的岩性,成岩作用是决定储层物性的最主要因素。如下干柴沟组下段为低孔低渗一特低孔特低渗夹中孔中渗一中孔低渗储层,深86井1000.2~1240m孔隙度13.1%,仙6井2995~3053.80m孔隙度2%~13.3%。但下干柴沟组下段顶部存在一套较优质储层,仙6井砂岩孔隙度20.6%~22.9%,渗透率334.4~703.2mD。该层段物性较优的原因在于砂岩粒级较粗,分选好,填隙物和陆源碳酸盐碎屑含量低。 在多期成盆一改造作用的控制下,柴北缘逆冲带圈闭极为发育,且圈闭面积大、幅度高,不仅有新近纪一第四纪时期形成的圈闭构造,也有早、中侏罗世时期形成的圈闭构造。构造圈闭主要为背斜、断背斜和断块,在柴北缘逆冲带普遍存在,如鱼卡背斜,冷湖一南八仙构造带发育的断背斜和断块。地层不整合控制的圈闭主要分布在冷湖三号西段、昆特依北斜坡带及马海凸起地区。岩性圈闭主要出现在昆特依北斜坡,主要为路乐河组河道砂岩和扇三角洲前缘形成的岩性变化带。 3盆地演化过程中运移动力场特征 在研究区盆地演化过程的分析中采用了数值盆地模型方法。 盆地模拟(basin modeling)可以定量地描述地质对象的特征,综合考虑沉积盆地演变过程中不同的方面及其相互间的耦合关系,因而,可以实现对复杂地质现象和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定量描述。近十多年来数值盆地模型方法在油气勘探地质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盆地模型基于岩石力学、物理化学、流体力学、生烃动力学等基本原理,综合地模拟分析盆地内沉积埋藏过程中地温场、压力场及流体流动、压实作用、油气生成和烃类运移等的时空变化(罗晓容,1998;石广仁,2004)。 在实际应用中,模拟结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研究者对地质现象的认识深度、地质模型设计的正确与否以及边界条件和重要参数的选取。因此,我们在工作中以深入、细致的地质研究为基础,在盆地模型建立、参数选取、初始和边界条件限定、计算结果的检验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工作,以确保在目前资料认识程度下,合理再现盆地演化过程与流体动力的演化历史。


编辑推荐

《中国含油气系统与油气藏学术会议论文集(2011)》可供油气地质、勘探人员及相关院校师生参考。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含油气系统与油气藏学术会议论文集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