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临床骨内科治疗学

曹建中,秦定杨,等 科技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7  

出版社:

科技文献出版社  

作者:

曹建中,秦定杨,等  

内容概要

本书是迄今国内第一部临床骨内科治疗学专著。共分两篇,基础篇包括临床医学的现代研究,骨内科学与骨科疾病的相关研究,骨与关节和骨骼肌运动衰老变化,骨内科的检查法,骨生物力学研究,免疫学研究,矿物质、激素、肽类及维生素代谢;临床篇包括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性骨折、内分泌障碍性骨疾病、骨营养不良性骨疾病、骨缺血性坏死、代谢障碍引起的骨关节病、风湿性关节炎、结缔组织损伤、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骨结核、骨内科疾病的康复研究、骨内科疾病的护理研究、骨肿瘤的内科治疗与研究等23章。本书对骨内科的临床诊治比较系统地做了介绍,突出临床诊治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实用性强。本书适合从事骨科学及各相关学科研究工作者和临床骨科医生参考,亦可为医学院校教学、科研及学生自学参考。

书籍目录

第一篇 基础篇 第一章 骨内科临床医学的现代研究 第二章 骨内科学与骨科相关疾病研究  第一节 骨内科疾病与骨科手法治疗的临床应用  第二节 骨内科与中医肾主骨的研究  第三节 骨内科与骨周围神经的研究  第四节 骨内科与骨科神经外科学的研究  第五节 骨内科与骨科并发症的研究 第三章 骨与关节和骨骼肌运动系统衰老变化 第四章 骨内科的检查法 第五章 骨生物力学研究  第一节 骨生物力学的现代研究  第二节 引起骨折的力学原理及研究  第三节 骨与关节软骨的生物力学研究  第四节 骨折的生物力学  第五节 骨折固定与生物力学 第六章 免疫学研究 第七章 矿物质、激素、肽类及维生素代谢第二篇 临床篇 第八章 骨质疏松症  第一节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概念  第二节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调查  第三节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检测  第四节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  第五节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第六节 药物所致骨质疏松症  第七节 废用性骨质疏松症  第八节 其他原因引起的骨质疏松症 第九章 骨质疏松性骨折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流行病学调查  第三节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病因  第四节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病理  第五节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断  第六节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原则  第七节 老年常见骨质疏松性骨折  第八节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防原则 第十章 内分泌障碍性骨疾病  第一节 柯兴综合征  第二节 糖尿病性骨关节病  第三节 甲状旁腺机能亢进性骨关节病  第四节 甲状旁腺机能减退性骨关节病  第五节 巨人症和肢端肥大症  第六节 侏儒症  第七节 Basedow病  第八节 呆小病 第十一章 骨营养不良性骨疾病  第一节 佝偻病  第二节 骨软化症  第三节 地方性氟骨症  第四节 骨质疏松症(Sudek局限性骨质疏松症)  第五节 骨骺炎及骨缺血坏死症 第十二章 骨缺血性坏死  第一节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第二节 特发性骨坏死  第三节 创伤性腕舟状骨坏死  第四节 创伤性距骨坏死 第十三章 代谢障碍引起的骨关节病  第一节 痛风性关节炎  第二节 焦磷酸盐性关节炎(假性痛风)  第三节 血友病性关节炎  第四节 淀粉样变性关节炎  第五节 松毛虫性关节炎  第六节 神经性关节病  第七节 增生性关节炎  第八节 牛皮癣性关节炎  第九节 创伤性关节炎 第十四章 风湿性关节病 第十五章 结缔组织疾病  第一节 类风湿性关节炎  第二节 强直性脊柱炎 第十六章 退变性骨关节炎  第一节 颈椎病  第二节 颈椎间盘突出症  第三节 肩关节周围炎  第四节 骨性关节病  第五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 第十七章 骨关节梅毒 第十八章 软组织损伤  第一节 软组织损伤的临床检查  第二节 软组织损伤的影像学改变  第三节 软组织损伤的治疗原则  第四节 中医学对软组织损伤的认识和治疗 第十九章 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骨结核  第一节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第二节 化脓性关节炎  第三节 骨与关节结核 第二十章 骨内科疾病的康复研究  第一节 骨内科疾病康复概论  第二节 骨内科疾病康复的基本方法  第三节 骨内科常见病症的康复训练 第二十一章 骨内科疾病的护理研究  第一节 骨内科疾病护理学概述  第二节 骨内科疾病护理措施  第三节 常见骨内科疾病护理 第二十二章 骨肿瘤的内科治疗与研究  第一节 化学药物治疗  第二节 中草药治疗  第三节 免疫治疗 第二十三章 骨内科与内脏疾病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骨内科临床医学的现代研究骨内科是以内科为主,研究和防治骨与关节疾病的学科。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中医学在骨内科医学领域里就有报道;西医学传人我国以后也有100多年历史。在以研究内分泌所致骨代谢性疾病以及由生理性退变所致的骨与关节疾病等各个领域里开始了新的探索,使骨内科医学得到巩固和发展。自以骨内科命名(1993)以来,全国各地又开展了新的研究,对骨内科医学的定义、研究的目的、对象和方法提出了很多新的观点,引起了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随着社会的进步,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中医骨伤科和西医骨科临床工作者在漫长的岁月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融会贯通,吸取了我国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精华,形成了新的学术体系。骨科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彼此渗透,互相补充,已改变了它们的传统形象。1741年,法国医生NicolasAndry用Orthopaedy第一次命名有关骨科内容的教科书,标志着骨科学作为研究运动医学的外科学分支问世。20世纪20年代起,我国骨科学前辈牛惠生、孟继懋、屠开元、叶衍庆、方先之、尚天裕和陈景云等,为我国骨科专业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近30多年来,我国骨科学在多方面已达到或领先于国际先进水平,突出的成就如手术治疗骨关节结核,改变了传统的医学模式;手法复位、小夹板体系治疗骨折,成为体现骨折现代治疗主要趋向的三大热流之一;继陈中伟等的断臂再植成功,显微外科技术高度发展,断指再植成功率高达90%;手外科的建立,手功能重建与再造手成功的报道也不少见;脊柱外科中侧弯平均矫正率达45%。此外,颈椎伤病前路手术、骨关节肿瘤综合治疗、人工关节假体与骨胶制品等的应用,引进A0系统推动了骨折治愈的新技术等,均有长足发展。1963年,美国学者Cameron等首先研制成功用于活体无创高精确度的单光子吸收测量仪(SPA)测量骨矿含量;1966年Reed首先报道双光子吸收骨矿测量仪(DPA)测量骨矿含量获得成功;80年代定量CT(QCT)已广泛应用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DEXA)虽然只有6年的历史,却使人体骨矿含量测定技术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骨代谢性疾病、骨质疏松症的现代研究,使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治愈率明显提高;中医肾主骨研究用于临床,使骨折愈合和骨缺血性坏死收到十分满意的效果。与此相呼应,通过骨组织计量或骨细胞培养等方法的研究,用某些微量元素促进骨愈合;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的实验研究,奠定了临床应用的基础;腔管桥接附以神经生长因子(如雪旺氏细胞培养液),促进神经再生;中草药引入显微外科技术;中医药治疗内分泌疾病、骨代谢性疾病、骨质疏松症等,大大提高了骨内科疾病的治愈率。


编辑推荐

《临床骨内科治疗学》适合从事骨科学及各相关学科研究工作者和临床骨科医生参考,亦可为医学院校教学、科研及学生自学参考。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临床骨内科治疗学 PDF格式下载



浪费了这个书名!治疗学?关于骨内科治疗的内容很一般。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