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神志病古今名家验案全析

王祥生 等主编 科技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4  

出版社:

科技文献出版社  

作者:

王祥生 等主编  

页数:

400  

前言

  古今医案是继承发扬祖国医药学遗产、交流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的一种形式,它既能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的鲜明特点,又能反映出各家各派的独特见解;在个个鲜活医案中包含着丰富多彩的临床心得体会,从个体化治疗的成功经验中可归纳总结出一些可供学习借鉴新的诊疗思路和方法,而且也可供同道从中领悟到完整系统中医理论指导下,提高临床疗效的魅力。古今医案是祖国医学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以为学习医案可以令人大开眼界,拓展思路,从中受到教益和启迪,确能提高临床工作者辨证论治水平和疗效。学习医案如能做到反复阅读、仔细揣摩,前后对照、层层剖析,以方测证、审证求因,虚心学习、触类旁通,病证结合、中西会通,勇于实践、大胆印证,无疑会大受裨益。  当前,面临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良好学术环境,中医药发展,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提高疗效是中医药发展的关键所在,剖析古今医案,收集、整理、总结当今名老中医经验,势在必行,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也是我和我的学生们编撰《中医古今名家验案全析》丛书的初衷吧。

内容概要

本书分上、中、下3篇,上篇主要阐述了神志与神志病的概念,神志病的源流、病因病机及常用治法等;中篇以传统的中医病名为统领,列举了以近代、现代名老中医为主的各家的治疗验案。下篇以现代的西医病名为统领,列举了以现代名老中医为主的各家治疗验案。“选案”之后增写“评析”、“编者按”,力求对所选病案之精华所在予以画龙点睛。

书籍目录

上篇 中医对神志及神志病的认识 第一章 神志的概念 第二章 神志病的历史沿革 第三章 神志病的概念、范围与常见病因 第四章 神志病常见病机 第五章 神志病的常用治法与药物中篇 中医神志病验案 第一章 郁证 第二章 梅核气 第三章 奔豚气 第四章 脏躁 第五章 百合病 第六章 不寐 第七章 癫证 第八章 狂证 第九章 痫病 第十章 健忘 第十一章 其他神志病案下篇 西医精神疾病验案 第一章 精神分裂症 第二章 躁狂抑郁症 第三章 反应性精神病 第四章 癔病 第五章 癫痫 第六章 神经衰弱 第七章 发作性睡病 第八章 认知障碍症 第九章 小儿多动症 第十章 戒断综合征 第十一章 其他精神疾患附一 谢海洲治疗神志病经验附二 谢海州论治小儿癲痫经验附三 程士德治疗神志疾病经验附四 刘弼臣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经验

章节摘录

  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在正常情况下,是人体精神活动的外在表现。它们原本属于人脑对客观事物或环境的不同反映,祖国医学认为是五脏精气所产生的精神活动,也即五志所化,《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但是,如果人体受到长期的不良精神刺激,或遭受突然猛烈的精神创伤,造成了情志的过度兴奋或抑制,超过了人体正常的生理耐受限度,则会引起机体阴阳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即所谓“内伤七情”。《灵枢·寿夭刚柔》说“忧恐愤怒伤气,气伤脏则病脏”,清代著名学者沈金鳌说“大怒大喜,大忧大惊,以致失神之为患也。”  七情致病的病理机制:  (1)情志致病损伤五脏,首先及心七情五志是五脏生理功能的外在表现,与五脏有着一定的对应联系。这种对应关系为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因此,情志变化过度又往往通过这种对应联系损伤各自的五脏,故有“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之说。“心为君主之官”、“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七情活动是直接在“心神”主导之下进行的。由于心对全身的主宰地位,因而,七情致病首先及心,而后延于余脏,正如《灵枢·口问》所云:“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由于“心藏神”、“为精神之所舍”,七情致病首先及心,也就容易引起神志的异常,故对于神志病而言,情志因素是其发病的最主要和最常见的病因。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神志病古今名家验案全析 PDF格式下载



买来给家里的老人看的,看过之后说非常好,案例很多,药方很详细。


解决了许多疑难问题,具指导价值


适合求药方的看。如果是想研究心理的会遗憾!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