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科主任查房
2010-4
科技文献出版社
潘,张学军 主编
355
卫生部颁发的《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08年版)要求各级医院认真执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用十四项核心制度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证患者的医疗安全,促进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其中三级查房制度要求对新入院病人,危重、疑难及重大手术病人坚持三级查房,及时对病情进行分析,提出治疗方案。经治医师查房要做到:细心观察一般状态,详细询问病情,仔细查体,观察用药的疗效、有无药物不良反应及增减药物;注意术后切口的恢复情况;指出诊治的难点所在;主治医师查房要做到:认真与患者及家属有效沟通,系统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检查医嘱执行情况及治疗效果;对新入院、重危、诊断未明、治疗效果不好的患者进行重点检查与讨论,确定新方案;检查病历,纠正下级医师病史采集的错误与不足;对下级医师进行“三基”训练,对查体操作等予以正确的示范;决定患者出院、转院问题,决定手术方案等;结合病例,介绍有关疾病诊治的新进展。副主任医师或主任医师查房要做到:解决疑难病例及审查新入院、重危患者的诊断、治疗计划;决定重大手术及特殊检查及治疗;抽查病案、医嘱、护理质量;听取医师、护士对诊疗护理的意见,进行必要的教学工作。
《血液科主任查房》是为了满足工作在临床一线的主治医师、住院医师提高诊疗技术需要,组织长期在临床工作的,有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的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撰写的临床用书。全书分7章,内容包括红细胞疾病、白细胞疾病、出血性疾病、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浆细胞增殖性疾病、骨髓增殖性肿瘤、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并发症共54个病例。 本书所选病例有典型教学意义,病情危重复杂,治疗过程曲折,能为临床一线的医师提供参考或指导。每一病例从病历摘要、主治医师查房、第一次主任查房、第二次主任查房4个层次整理撰写,重点介绍主任查房阐述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及制定的诊治新方案,力求引导工作在临床一线的医师开拓思路,借鉴经验,提高诊治技术,满足患者需求。是血液科临床医师工作中要用,医学院校教师教学中要备的参考书。
第一章 红细胞疾病 病例1 缺铁性贫血 病例2 烟酸缺乏伴缺铁性贫血 病例3 卟啉病 病例4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伴PNH 病例5 少年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为急性白血病 病例6 伴球型红细胞增多的MDS 病例7 慢性病贫血 病例8 继发于肿瘤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 病例9 继发于病毒感染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 病例10 Evans综合征并发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 病例11 胃癌骨转移伴浆细胞增多 病例12 再生障碍性贫血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AA-PNH) 病例13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合并纯红再障(AIHA伴PRCA) ……第二章 白细胞疾病第三章 出血性疾病第四章 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第五章 浆细胞增殖性疾病第六章 骨髓增殖性肿瘤第七章 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并发症
版权页:(4)药物性肝脏损伤药物性肝损害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但严重肝损害少见。主要与环孢霉素(CSA)、硫唑嘌呤和各种抗生素(包括抗霉菌药物)有关。环孢素是异基因移植后胆汁淤积性肝炎最常见的原因。CSA影响胆汁流动和胆盐分泌,导致胆汁淤积,肝损害表现为血清AKP和胆红素升高,定期检测CSA浓度有助于避免肝损害。此外,许多移植后常用的药物也有潜在的肝毒性,如硫唑嘌呤、酮康唑、甲氨蝶呤(长期服用时)、吩噻嗪、磺胺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全胃肠外营养能引起胆汁淤积,但不需中断治疗,待患者饮食正常后肝酶和胆红素可恢复。肝活检对诊断移植后药物性肝损害意义不大,仅在需要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肝损害时进行,而普通药物性肝损害的特征性表现如嗜酸细胞聚集和肉芽肿形成在移植患者中少见,这与免疫抑制状态和白细胞低有关。本例患者本次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表现不重但胆红素持续上升,使用普乐可复过程中肝功能损害继续加重,因此考虑黄疸是硫唑嘌呤药物毒副作用的可能性大,不排除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硫唑嘌呤是治疗慢性GVHD常用的药物,对肝脏有一定的影响,可以发生各种毒性表现,如无症状性肝损害、淤胆、肝窦充血扩张、肝小叶中央区扩张或坏死、紫癜性肝炎等,但这些变化在慢性GVHD中也可以见到。如考虑系硫唑嘌呤引起的肝损则除外其他原因在停药后肝功能好转,有助于诊断。
《血液科主任查房》由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
对多种疾病有很详细的解说,受益匪浅。
看到了一些经典病例,感觉受益匪浅哦
还不错,内容比较充实,能学到不少东西
书的内容还么看,但质量不错,快递也很给力
好书,就是好书,正版
内容很好,每个疾病都有特定的病例及相应的主任查房的内容。
这本书可帮助新入科室的我们掌握临床的思维,很不错。
书还可以,但没有想象中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