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建筑结构(上下)

陶红林 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4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作者:

陶红林 编  

前言

本教材系教育部高职高专“土木类”专业规划教材之一,根据教育部《高职高专土木类专业建筑结构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结合新颁布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01)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11-2001)编写。本教材是根据高职高专教学的特点、紧紧围绕着高职高专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并明确本教材的教育目标及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前提下编写的。在遵循学习者认知规律的基础上,精选内容、简化推导。同时吸收有关院校建筑结构教学改革的成果,反映当前工程实践的客观需要。教材充分体现“应用性、实用性、综合性、先进性”的原则。 本教材分为上、下两册共3篇。上册包含第1篇钢筋混凝土结构;下册包含第2篇砌体结构和第3篇钢结构。 第1篇钢筋混凝土结构,包括钢筋混凝土的一般概念及材料的主要力学性能,钢筋混凝土结构计算的基本原理,受弯构件承载力计算与构造,钢筋混凝土构件变形与裂缝计算,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承载力计算,钢筋混凝土受拉构件承载力的计算,预应力混凝土构件,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单层工业厂房结构设计, 多层及高层房屋结构概论,建筑结构CAD简介;第2篇砌体结构,包括砌体材料及砌体的力学性能,砌体结构构件的承载力计算,混合结构房屋的墙、柱设计,过梁、墙梁、挑梁、雨篷,砌体结构抗震设计与构造;第3篇钢结构,包括钢结构概论,钢结构材料及计算方法,钢结构的连接,轴心受力构件,受弯构件(梁),钢屋盖。本教材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上配有认识实习、大作业及课程设计任务书,并有完整的实例。 本教材由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陶红林任主编,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胡成玲任副主编。担任本教材具体编写任务的有:绪论由陶红林、米文瑜共同编写;第1、2、9、12章由陶红林编写;第3章由杨建华编写;第4、6、7章由戚豹编写;第5、8章由杨文选编写;第10、11章由郭家明编写;第13、14章由董炎青编写; 第15、16、17章由王玮编写;第18、21、22、23章由胡成玲编写;第19、20章由沈建康编写。全书由同济大学高莲娣教授任主审。

内容概要

  《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建筑结构(套装上下册)》分为上、下两册共3篇。上册包含第1篇钢筋混凝土结构;下册包含第2篇砌体结构和第3篇钢结构。第1篇钢筋混凝土结构,包括钢筋混凝土的一般概念及材料的主要力学性能,钢筋混凝土结构计算的基本原理,受弯构件承载力计算与构造,钢筋混凝土构件变形与裂缝计算,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承载力计算,钢筋混凝土受拉构件承载力的计算,预应力混凝土构件,钢筋混凝土粱、板结构,单层工业厂房结构设计,多层及高层房屋结构概论,建筑结构CAD简介;第2篇砌体结构,包括砌体材料及砌体的力学性能,砌体结构构件的承载力计算,混合结构房屋的墙、柱设计,过粱、墙粱、挑粱、雨篷,砌体结构抗震设计与构造;第3篇钢结构,包括钢结构概论,钢结构材料及计算方法,钢结构的连接,轴心受力构件,受弯构件(粱),钢屋盖。本教材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上配有认识实习、大作业及课程设计任务书,并有完整的实例。

书籍目录

上 册绪论 0.1 建筑结构的分类及应用概况 0.2 建筑结构的发展简况 0.3 本课程的内容及要求 思考题 课程认识实习 第1篇 混凝土结构1 钢筋混凝土的一般概念及材料的主要力学性能 1.1 钢筋混凝土的一般概念及特点 1.2 钢筋的主要力学性能 1.2.1 钢筋的强度和变形 1.2.2 钢筋的成分、级别、品种 1.2.3 钢筋的冷拉和冷拔 1.2.4 钢筋的形式 1.2.5 建筑结构对钢筋的要求 1.3 混凝土主要力学性能 1.3.1 混凝土的强度 1.3.2 混凝士的变形 1.4 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 思考题2 钢筋混凝土结构计算的基本原理 2.1 结构的组成与结构功能 2.1.1 结构的组成和功能 2.1.2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 2.2 结构上的作用、作用效应、结构抗力 2.2.1 结构上的作用 2.2.2 结构上的荷载 2.2.3 荷载的代表值 2.2.4 结构抗力R 2.3 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 2.3.1 结构的极限状态 2.3.2 极限状态方程 2.3.3 结构可靠度和失效概率 2.3.4 结构的可靠指标β 2.3.5 目标可靠指标 2.4 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 2.4.1 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 2.4.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 思考题 习题3 受弯构件承载力计算与构造 3.1 梁、板的构造 3.1.1 梁的截面与配筋及计算跨度 3.1.2 板的厚度、配筋及计算跨度 3.1.3 梁、板混凝土保护层和截面的有效高度 3.2 正截面受弯性能的试验分析 3.2.1 适筋梁 3.2.2 超筋梁 3.2.3 少筋梁 3.3 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3.3.1 应力图形的简化和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 3.3.2 单筋矩形截面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 3.4 双筋矩形截面的受弯承载力计算 3.4.1 概述 3.4.2 基本计算公式及适用条件 3.4.3 基本公式的应用 3.5 单筋T形截面承载力的计算 3.5.1 概述 3.5.2 第一类T形截面的基本公式及适用条件 3.5.3 第二类T形截面的基本公式及适用条件 3.5.4 基本公式的应用 3.6 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3.6.1 概述 3.6.2 受弯构件斜截面的应力阶段及其破坏形式 3.6.3 影响斜截面抗剪强度的主要因素 3.6.4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3.7 受弯构件的构造要求 3.7.1 抵抗弯矩图 3.7.2 纵向钢筋的弯起 3.7.3 纵向钢筋的截断 3.7.4 受弯构件内钢筋构造要求的补充 3.8 受弯构件承载力计算实例 思考题 习题 简支外伸梁大作业4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变形与裂缝计算 4.1 受弯构件的变形计算 4.1.1 概述 4.1.2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的短期刚度 4.1.3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的刚度 4.1.4 受弯构件的挠度计算 4.2 裂缝宽度验算 4.2.1 裂缝宽度及其计算 4.2.2 钢筋混凝土构件不需进行裂缝宽度验算的条件 习题5 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 5.1 轴心受压构件 5.1.1 配有纵筋和普通箍筋的柱 5.1.2 配有纵筋和螺旋式或焊接环式间接钢筋柱 5.2 偏心受压构件 5.2.1 偏心受压构件破坏特征 5.2.2 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承载力的计算 5.2.3 工字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的受压承载力计算 5.2.4 构造要求 5.3 偏心受压构件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 5.3.1 轴向压力对斜截面抗剪承载力的影响 5.3.2 抗剪计算公式及适用条件 思考题 习题 大小偏压柱设计大作业6 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承载力计算 6.1 钢筋混凝土纯扭构件的承载力计算 6.1.1 纯扭构件试验研究分析 6.1.2 矩形截面钢筋混凝士纯扭构件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及适用条件 6.1.3 T形、工字形截面纯扭构件 6.1.4 配筋构造要求 6.2 弯剪扭承载力计算 6.2.1 扭矩对受弯、受剪构件承载力的影响 6.2.2 剪扭、弯扭构件承载能力的计算 6.2.3 矩形截面弯剪扭构件承载力计算 习题7 钢筋混凝土受拉构件承载力的计算 7.1 轴心受拉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7.2 偏心受拉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7.2.1 概述 7.2.2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 7.2.3 对称配筋偏心受拉构件计算 7.2.4 偏心受拉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7.2.5 构造要求 习题8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8.1 预应力混凝土的基本概念 8.1.1 概述 8.1.2 预应力混凝土的分类及优缺点 8.1.3 预应力混凝土的应用范围 8.1.4 混凝土的裂缝控制等级 8.2 预加应力的方法和锚具 8.2.1 预加应力的方法 8.2.2 锚具 8.3 预应力混凝土材料 8.3.1 预应力钢筋 8.3.2 混凝土 8.4 张拉控制应力和预应力损失 8.4.1 张拉控制应力 8.4.2 预应力损失 8.4.3 预应力损失的组合 8.5 预应力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 8.5.1 预应力轴心受拉构件的应力状态 8.5.2 预应力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计算 8.6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构造 8.6.1 先张法构件 8.6.2 后张法构件 8.7 预制构件通用图集的使用 8.7.1 预应力混凝土屋面板的选用 8.7.2 钢筋混凝土折线形屋架的选用 8.7.3 吊车梁的选用 8。7.4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选用 8.8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计算实例 8.8.1 设计题目 8.8.2 屋架下弦杆设计 思考题 习题9 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10 单层工业厂房结构设计11 多层及高层房屋结构概论12 建筑结构CAD简介下册第2篇 砌体结构第3篇 钢结构

章节摘录

插图: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建筑结构(上下) PDF格式下载



恩,很详细,适合初学设计的人员使用!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