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流程生物氧化技术处理微污染原水
2003-6
第1版 (2003年1月1日)
刘辉
334
291000
本书共分11章,大部分内容是研究与工程实践的总结。主要内容有:微污染原水试验工艺流程设计及设计参数的选择、全流程生物氧化技术处理微污染原水、水力因素对生物接触氧化工艺挂膜的影响、两级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微污染原水、臭氧生物活性炭与生物活性炭、生物接触氧化法所用的填料及曝气系统的比较、微污染原水生物预处理工程实例及存在问题解决方案、YDT弹性波纹立全填料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池的设计、紫外UVC技术在微污染原水处理中应用和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节约混凝剂和液氯用量研究等。这些技术的研究现状、基本原理、工艺流程、试验数据、应用实例在本书中都予以了介绍和阐述。书中的有些内容是作者公开发表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也有部分内容是阶段性研究小结。 本书可供水处理工程、自来水公司科研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学习参考。
第1章 概论 1.1 受污染原水净化的意义 1.2 我国水环境现状 1.3 有机物和氨氮对水源水的污染及其处理方法 1.4 常规水处理工艺及其局限性 1.5 强化混凝 1.6 深度处理技术 1.7 预处理技术 1.8 本书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第2章 微污染原水试验工艺流程设计及设计参数的选择 2.1 微污染原水水质概况 2.2 微污染原水试验工艺流程设计及设计参数的选择 2.3 水质的分析测定 2.4 生物膜分析技术 2.5 生物膜厚度的确定第3章 全小流程生物氧化技术处理微污染原水 3.1 加氯对含有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的水处理各单元除污染效果的影响 3.2 预加氯对中试及城镇水厂常规工艺各单元出水三氯甲烷和四氯化 碳的影响 3.3 滤后水加氯试验 3.4 生物接触氧化工艺与水厂常规净水工艺单元除亚硝酸氮的 比较 3.5 全流程生物接触氧化的探讨 3.6 生物预处理池除NO-2-N作用效果诸影响要素分析 3.7 生物预处理池除有机物和色度作用效果与影响因素分析 3.8 生物预处理池去除浊度效果与影响因素分析 3.9 生物预处理的除藻功能及除藻机理分析 3.10 生物膜特性研究第4章 水力因素对生物接触氧化工艺挂膜的影响 4.1 YDT弹性波纹立体填料挂膜试验 4.2 PS轻质填料的挂膜过程 4.3 水力因素——生物膜形成与成熟的主要影响因素 4.4 结论第5章 两级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微污染原水 5.1 YDT弹性波纹立体填料分层取样试验 5.2 PS填料分层取样试验 5.3 PS填料中微生物在不同高度处的分布 5.4 两级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微污染原水的可行性探讨第6章 臭氧生物活性炭与生物活性炭 6.1 常规处理、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与活性炭处理的关系 6.2 中试全流程生物氧化系统对水中氨氮与有机物的去除 6.3 生物活性炭池与臭氧生物活性炭池对CODMn与TOC的去除效果 6.4 生物活性炭与臭氧生物活性炭滤柱中活性炭上的微生物 6.5 Ames试验 6.6 生物活性炭池运行监控指标的确定 6.7 微生物对活性炭的再生作用 6.8 臭氧生物活性炭处理效果并不优于生物活性炭 6.9 建议第7章 生物接触氧化法所用的填料及曝气系统的比较 7.1 生物接触氧化法所用到的填料特点 7.2 曝气装置与填料的配套选择 7.3 关于穿孔管曝气装置的建议 7.4 生物处理中曝气系统的选择与设计 7.5 几种不同填料在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中部分性能评价比较 7.6 生物处理的优化调控第8章 微污染原水生物预处理工程实例及存在问题解决方案 8.1 微污染原水处理工程实例简介 8.2 生物预处理工程运行当中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第9章 YDT弹性波纹立体填料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池的设计 9.1 YDT弹性波纹立体填料简介及布置要求 9.2 影响YDT弹性波纹立体填料正常运行的因素 9.3 YDT弹性波纹立体填料预处理工程的设计要求第10章 紫外UVC技术在微污染原水处理中的应用 10.1 水中藻类给饮用水生产带来的问题 10.2 现代紫外UVC技术简介 10.3 紫外UVC技术灭菌除藻的原理 10.4 现代紫外UVC灭菌除藻的技术特征 10.5 紫外UVC灭活微生物的动力学 10.6 紫外UVC除藻技术在工程运用中的要点 10.7 紫外UVC技术的经济技术比较 10.8 结论第11章 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节约混凝剂和液氯用量研究 11.1 净水工艺系统 11.2 生化净水工艺系统节约混凝剂用量研究 11.3 生化净水工艺系统节约液氯用量研究 11.4 生物接触氧化法除污染的效益分析 11.5 生物接触氧化法除污染的可行性与应用前景分析参考文献
抬头请开“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