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布之前的中国航海
2008-3
海洋出版社
房仲甫,姚斓 著
177
130000
无
中国航海历史的特点,最早是族群迁徙,而后才发展成为航海贸易。前者盲目性很大,因系逃亡,往往不思归路,故为人所不知。后者,已发展成为定向航行,有去有回,犹如后期开辟并对世界文明产牛深远影响的“中国海上丝绸之路。 古代的中国人在太平洋上漂航到达的地方最多,这在古代世界各地是少有或者是没有过的事情……
房仲甫,1922年生于陕西耀县,祖籍山东莱芜,苏南新专、上海法学院毕业。曾任《苏南日报》记者,《东北海员》、《中国海员报》、《人民航运报》、山西人民出版社编辑。中国太平洋历史学会副秘书长。主要著作有:《中国水运史》、《海上七千年》、《与郑和相遇海上》、《和平
引子 一 路,在水之一方 太平洋上的流浪者 海洋文化一例——文身 季风是如何发现的 二 夏代:船系成型、定向航行 商代造船与以“贝”为“财” 殷人·美洲 三 春秋的海战海港与航海术和“船宫” 战国海运及我国海洋思想的发展 始皇巡海·海漕·灵渠 徐福探险与日本 四 西汉:千年丝绸之路的开辟 千年“丝路”之证 中国帆船体系的显露及橹和舵出现 五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商使交属” 斗舰、水密舱、车轮船的出现 隋:名舰五牙 六 唐代的海上丝绸之路 但等唐舶、木兰舟 唐代的四大港口 七 宋代“丝路”的延伸——亚非航路 “世界最大的海港之一”——泉州 指南针·平衡舵及其他 航海图的绘制 八 元代的通商交往 丝路:贸易、交往及对元代社会的影响 造船趋于高峰与牵星板的出现 九 明代:“大航海”先驱郑和最早绕过好望角 空前壮举:七下西洋 惊世的宝船 《郑和航海图》 十 “如果没有……” 附录 中国水运大事年表 后记 海问:六十年
一 季风是如何发现的 战国时,尽管吴越争霸,实际上已是霸业的回光返照了。因为不久江淮以北的土地被楚国所占领,因此日渐衰弱了。公元前4世纪,即公元前334年楚威王击杀越王无疆,越亡。散居在江南海上的吴越闽族群遁海逃亡。至今在南洋马来族群中,仍然能够听到越语连连便是证明。他们呼香水为“水香”,呼高山为“山高”,那种倒装句式,依然是乡音依旧,中国血缘如此分明。马来人在南洋群岛,最初繁衍的地方是苏门答腊,后来才移到马来半岛等地。在他们自己传说中的祖先,说是由君长带领和武士陪伴,由海上到来的。 至于更古的马来族,据在南洋出土的百越文化代表器物有段石(石奔)和几何印纹陶等文物研究认为, “马来族的老家是东南沿海及西南分割高原,而以东南沿海为主,其所属为南方蒙古利亚种之南支混血的巴来安人,经分化以后,则以古越人为主。他们的南迁,当然为时更早了。 那么,楚灭越后的越人是怎么逃走的呢? 说来也巧,是恰遇季风顺着海流,乘坐竹筏逃走的。更奇怪的是,在他们逃走的航道海底上,竟然会有两条海底河道,一南一北流淌在中国南海和爪哇海底之间,它们似以苏门答腊与加里曼丹问的邦加勿里洞等小岛为分水岭。
无
可看的。。
图片效果不是很好
我从书名上看较有兴趣,故订购了,但真正一读,发现一般,内容也少。作者是两位,一老一少,可能是少帮老做文字整理,老有知识。FY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