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海洋综合管理的经济学基础研究

高艳 海洋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2  

出版社:

海洋出版社  

作者:

高艳  

页数:

210  

前言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是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的重要调节器,也是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五洲的通道。孙中山先生说:“自世界大势变迁,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与大陆相比,海洋可以给人类提供更多、更稀缺的资源;海洋是对外进行交流、把世界联为一体的最广阔通道;海洋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第二空间。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世界列强的崛起、中华古文明的式微,都充分证明了这样一个结论:亲近海洋的民族必然强盛,疏远海洋的民族必然衰败!  当以陆地为主要活动舞台的人类进入20世纪中叶以后,日益为陆地资源短缺、人口膨胀、环境恶化等问题所困扰,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沿海各国普遍加快了对海洋开发和利用的研究和管理,科学合理的海洋综合管理工作已受到国际社会特别是沿海国家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21世纪正逐渐成为海洋世纪。  我国是世界上拥有丰富海洋资源的国家之一,可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海洋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海洋经济总产值从1978年的68亿元发展到2006年超过18 408亿元,其增长速度远远高于我国GDP的增长速度,海洋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我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将越来越多地依赖海洋。然而,随着开发海洋与利用海洋活动的增多,海洋管理工作的难度和压力也日益加大。因此海洋经济学体系的建立已经成为目前我国海洋环境、资源、经济大发展所首先要解决的重大课题,建立高效的海洋综合管理体制已迫在眉睫。

内容概要

本书是在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一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经济学基础研究——兼论我国海洋行政管理体制创新”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国内外海洋管理理论研究及实践,结合我国的海洋资源特点、海洋生态系统管理的理念和海洋管理发展状况,在对其他国家海洋管理体制的比较分析之后,立足于生态经济学和可持续发展经济理论当前已有的基本框架体系,以产权经济学理论为前提与基础,运用循环经济学、产业模块化经济理论、战略产业论及体制竞争力理论最新研究成果,探索适合我国海洋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规律,以期建立科学系统的综合管理体制的理论体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海洋综合管理各管理活动和环节的关系,将价值链思想运用其中,构建综合、统一、协调、高效的海洋综合管理系统。最后在引入价值链思想和体制竞争力的概念的基础上,给出海洋综合管理体制的新型模式,以期填补海洋综合管理理论领域研究的不足。作者不揣浅陋,贸然与同行切磋,旨在抛砖引玉,更希望通过研讨,收到以下成效:能够为我国海洋综合管理体制的建构提供经济学和管理学上的理论依据;为比较和借鉴国外海洋管理先进经验、分析我国现行海洋管理体制不足提供参考;为实现我国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一的海洋行政管理模式向市场经济体制下以市场为导向的可持续发展海洋综合管理模式的转变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为我国海洋综合管理体制的创新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海洋资源管理 第一节 海洋资源的分类及属性 一、海洋资源的分类 二、海洋资源的属性 第二节 我国海洋资源状况和国家海洋利益 一、我国拥有广阔的海域及资源 二、管辖海域之外的国家利益 第三节 海洋资源的价值 一、海洋资源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二、海洋资源的经济价值 第四节 海洋资源管理 一、加强海洋资源管理的紧迫性与重要性 二、海洋资源管理的趋势 第五节 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一、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意义 二、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第二章 海洋生态系统管理 第一节 海洋生态系统及其特征 一、海洋生态系统的概念 二、海洋生态系统的相对平衡特征 第二节 海洋生态系统的功能与价值 一、海洋生态系统的功能 二、海洋生态系统的价值与实现 第三节 海洋生态系统管理 一、生态系统管理的内容 二、海洋生态系统管理的方法 第四节 海洋生态系统管理与海洋综合管理 一、将海洋生态系统管理纳入海洋综合管理 二、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管理第三章 海洋综合管理 第一节 海洋综合管理的内涵 一、海洋综合管理的提出 二、海洋综合管理的涵义 第二节 海洋综合管理的特点和原则 一、海洋综合管理的特点 二、海洋综合管理与海洋行业管理 三、海洋综合管理的主要原则 第三节 实施海洋综合管理的必要性 一、实施海洋综合管理有助于维护海洋的统一性 二、实施海洋综合管理将有助于解决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矛盾冲突 三、实施海洋综合管理将有助于维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平衡 第四节 海洋综合管理的任务和手段 一、海洋综合管理的基本任务 二、海洋综合管理的手段 第五节 全球化背景下海洋综合管理的新任务 一、全球化背景下海洋综合管理的新内涵 二、全球化背景下强化海洋综合管理的战略意义第四章 国际海洋管理体制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一节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重要意义 一、《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世界海洋管理的意义 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后国际海洋管理的发展变化 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我国海洋管理的影响和挑战 第二节 韩国的海洋管理 ……第五章 当前我国海洋管理存在的问题第六章 海洋综合管理的理论依据及理论体系架构第七章 海洋综合管理中价值链活动探究第八章 海洋综合管理体制创新策略取向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海洋资源管理  第二节 我国海洋资源状况和国家海洋利益  一、我国拥有广阔的海域及资源  我国既是一个大陆国家,又是一个海洋大国。我国的内海——渤海有7.7万平方千米里,黄海、东海和南海的自然地理区域内的海域面积达465万平方千米(黄海:38万平方千米;东海:77万平方千米;南海:350万平方千米),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及我国政府的主张,可划归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千米,其资源价值、环境价值和空间价值不言而喻。  我国海疆北起鸭绿江口,南至曾母暗沙,东起钓鱼诸岛,西至北仑河口。大陆海岸线18000多千米,岛屿岸线14000多千米,有滩涂面积21000平方千米,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沿海岛屿6961个。按12海里领海宽度计算,我国的内海和领海面积为37万平方千米;自然海域地跨温带、亚热带、热带三个气候带;大陆地形自西北向南倾斜,人海河流1800多条,长度在100千米以上的有60多条,携带大量泥沙人海;每年增长滩地40万~50万亩。沿海20米以内浅海海域15.7万平方千米,为开发港湾旅游、海港运输、海洋渔业、海水农业经济奠定了基础。  我国辽阔的海域,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海洋资源,主要有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能资源、海洋化学资源、海洋空间资源、滨海旅游资源等。  (一)海洋生物资源  我国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渔场面积达280万平方千米,渔业资源比较丰富,海洋生物物种繁多,已鉴定20 278种,占世界海洋生物总数的25%以上。我国海域有浮游藻类1500多种,固着藻类320多种,海洋动物12500多种,其中无脊椎动物9 000多种,脊椎动物3200种,脊椎动物中以鱼类为主,具有捕捞价值的海洋动物鱼类2500余种,头足类84种,对虾类90种,蟹类685种;渔场70多个,渔场面积281万平方千米,近海可捕量占世界的5%,是世界上第三渔业大国。


编辑推荐

  《海洋综合管理的经济学基础研究》中作者试图运用经济学、管理学的前沿理论和方法来探讨海洋综合管理新体制的建立,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海洋持续性管理的客观规律,以建立科学系统的海洋综合管理的理论体系,为我国海洋综合管理体制创新提供理论支持。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海洋综合管理的经济学基础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