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渤海环境立法研究

何广顺 等著 海洋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0  

出版社:

海洋出版社  

作者:

何广顺 等著  

页数:

196  

前言

  近年来,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获得极大进展。继20世纪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简称珠三角)和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简称长三角)之后,在国家“十一五”规划蓝图中,渤海区域(辽宁省、河北省、山东省、北京市、天津市)的经济发展在国家重点规划指导和人们的热切关注下呈现出快速发展趋势,初步成为支持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大引擎地区。“十一五”期间,国家将重点推进渤海区域经济一体化,带动和辐射整个“三北地区”的快速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更好地发挥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一系列国家政策和最新趋势表明,渤海区域将借助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突破行政区划界限的发展“瓶颈”,通过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资源、环境、人才、科技等要素的全面整合,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  渤海区域经济发展高度依赖渤海地理区位与自然资源的天然禀赋优势,但渤海区域经济的纵深发展却面临着资源开发过度、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日益脆弱等“瓶颈”制约。建设什么样的区域经济,如何处理环境、资源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如何实现经济与社会、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前渤海区域经济发展急需解决的关键命题。从发挥政府在渤海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区域一体化管理中的职能考虑,通过调整和完善政府宏观政策法规,在国家立法层面为渤海区域合作和发展建设长效法制保障属于有效手段之一。

内容概要

国内相关方面的理论研究基础以及所能提供的实践案例也十分有限,这对我们的研究工作也提出了考验。在研究过程中,对基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渤海环境区域立法的相关理论和具体问题进行了资料汇总、系统归类、深层次分析和全面整合,并开展了调研和多方面的座谈工作。研究人员倾入大量精力,从开展研究到最终成果的完成,其间经历了无数次论证和推翻,旨在对渤海区域经济发展和环境管理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对渤海环境立法提出相关建议。

书籍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 渤海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 一、环渤海经济区的界定 二、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的环境生态压力 第二节 渤海开发的历史沿革 一、明清时代的渤海开发 二、20世纪的渤海开发 三、21世纪的渤海开发 四、环渤海经济发展依赖于健康的渤海 第三节 渤海环境立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政治社会因素  二、经济因素  三、立法是环渤海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第四节 渤海环境管理立法需要考虑的几个问题 一、区域经济与环境关系问题的重要性 二、区域环境治理和经济发展关系问题中需解决的矛盾 三、区域经济统筹、环境管理一体化和法律一体化的相互作用问题第二章 渤海自然资源与环境概况 第一节 渤海自然资源概况 一、渔业资源 二、矿产资源 三、港口资源 四、盐业资源 五、滩涂资源 六、滨海旅游资源 第二节 渤海环境现状 一、污染严重 二、海洋生态系统亚健康 三、灾害频发 第三节 渤海资源与环境问题简析 一、半封闭海特性加剧渤海环境问题的敏感性 二、资源有限、需求无限之间的矛盾突出 三、高消耗、高污染的老工业基地增加环境负荷 四、资源短缺与生态环境问题交织第三章 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第一节 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现状 一、经济基础稳固 二、科技实力雄厚 三、城市产业带集聚 四、外来投资密集 第二节 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现状 一、主要海洋产业发展现状 二、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现状 第三节 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问题分析 一、重工业比重偏高 二、产业结构趋同严重 三、地区发展水平差异较大 四、海洋产业资源环境依赖性强 五、面源污染严重 第四节 环渤海社会民生状况分析  一、水资源短缺 二、环境安全隐患长期存在 三、围填海规模日益扩大 四、城镇化加速导致生存空间不足第四章 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第一节 东北亚经济的热点区域 ……第五章 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第六章 渤海区域管理与立法需求第七章 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渤海环境立法建议第八章 渤海治理模式与其他相似海域比较研究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2.污染越界转移  区域经济一体化意味着资本、劳动力和生产要素在区域内的自由流通,带来经济便捷的同时,也会导致经济增长副产品的流动加速——资源输出和污染越界转移。区域经济合作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区域内地区之间的差异性,从而促成“异质性”合作的可能,即区域内各地区之间由于区位、资源、劳力、经济发展水平等不同而实现互补。区域经济合作为相对落后地区带来的一大实惠是政府通过招商引资,以当地资源、劳动力优势,吸引发达地区的充足资金、先进生产技术以及管理方式等,拉动本地区经济发展,因此,区域经济一体化本是经济相对落后地区扩大开放程度,加快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可是在实际运行中,由于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初期,一体化程度还只体现在经济领域基层自觉合作的初级阶段,受企业自身利益的驱动,或者存在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利益分配——寻租设租现象,有些地方政府或企业急于求成,降低准入条件,片面以经济效益为主要指标可能会导致造成环境污染的企业的转移。同时,由于发达地区环境保护制度日益完善,治污力度进一步加大,使企业的生产成本加大,部分制造污染的企业可能在相对落后地区招商引资不规范的时期寻找到机会。  3.环境公平缺失  区域经济一体化初期带来新的环境公平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次。  第一,城市和农村的环境公平缺失现象。长期以来城市环境的改善是以牺牲或忽视农村环境为代价,环渤海地区(其实这也是我国的普遍问题)污染防治投资几乎全部投到工业和城市。以北京市环境保护投资的统计为例,近五年来,北京市环保投资总量增长很快,1998年为49.3亿元,2002年达到135.2亿元。从1999年开始,北京市环保投资占GDP的比例均高于4%。投资包括新建项目防治污染投资、老企业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和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三个方面,这均不包括对农村的投入。城区通过污水截流改善了水质,忽略了农村水质;城市通过调整工业和能源结构改善了城区空气质量,但加重了近郊的空气污染;生活垃圾通过简单填埋,改善了城区面貌,而城乡结合部的垃圾二次污染加重了。村镇布局不合理,村庄建设中乱占耕地、违规建房现象普遍,绿化、环卫的设施基本空白,城乡差别在进一步拉大。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渤海环境立法研究 PDF格式下载



作者对海洋经济以及海洋资源问题有着比较深的理解和把握,对于研究渤海环境问题很有助益。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