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地震宏观异常摘编

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 编 地震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7  

出版社:

地震出版社  

作者:

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 编  

页数:

137  

前言

  2008年12月27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在修订后的防震减灾法中增加了“国家鼓励、引导社会组织和个人开展地震群测群防活动,对地震进行监测和预防”的条款。群众把观测到的一些异常现象向地震工作部门或机构报告,可以弥补专业地震监测台网的不足,也有助于提高群众防震减灾的意识,有利于地震工作部门或机构做好防震减灾工作。为此,我们摘编了已发生的一些大地震之前群众观测到的地震宏观异常,作为公众在今后观测地震前可能出现的宏观异常之参考。  地震之前出现的动物、地下水和天气等宏观异常是至关重要的地震前兆,与其他地震监测手段相比,宏观异常有着独特的映震特征。我们知道在地震孕育过程中,会伴随产生许多物理、化学变化,这些变化与动物异常、地下水异常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可能由于强震前的声、光、电、地温、地气味等变化,导致动物生活环境改变,直接刺激动物的相关感觉器官而引起异常反应。  另一方面,当一次大地震发生后,随着地下应力状态的改变,大地物理场、化学场也会发生变化,有的变化可能比地震前还大,于是同样会引起一些异常现象。我们对1975年海城地震与1976年唐山地震前后宏观异常的对比分析,发现震后宏观异常的分布范围比震前更大。

内容概要

本书摘编了我国1937年至2008年已发生的一些大地震之前群众观测到的地震宏观异常,作为公众在今后观测地震前可能出现的宏观异常之参考。这些异常包括有动物行为异常,地下水大幅度升降变化,天气变化异常等等。

书籍目录

一、1937年8月1日菏泽7.0级地震
二、1966年3月邢台6.8级、7.2级地震
三、1975年2月4日海城7.3级地震
四、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
五、1976年8月16日松潘7.2级地震
六、1976年11月7日盐源—宁蒗6.7级地震
七、1989年4月16日巴塘6.7级震群
八、1996年2月3日丽江7.0级地震
九、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
十、宏观异常的鉴别

章节摘录

  (1)异常的空间分布特征。  这次地震,地下水异常在空间分布上的范围很大,即便把远离震中的个别异常点去掉,北起鄄城县南部,南到曹县西北部;东从菏泽市沙土集,西至河南省濮阳南部,异常面积仍在2000平方千米以上。总体来看,异常点疏密不均,震中及其附近较多、外围较少。异常点自震中向各个方向延伸距离不等。从平面分布可看出,异常点沿近南北方向延伸较远、东西方向较近。异常点在7.O级地震震中及6%级地震震中西侧更为集中。  地下水异常在空间分布上的特征,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下列因素不可忽视。①地下水异常点几乎都是民用饮水井。这些井绝大多数分布在村镇内,在有居民处异常容易发现,无居民处则不易发现。②调查点虽近1800个,但相对Ⅸ度区、Ⅷ度区和Ⅶ度区的居民点来说还是少数。而且,调查点的分布不够均匀,在烈度分界线附近多,其他地方相对较少,这可能是异常点分布不均的原因之一。③在北西向隐伏发震断层附近,异常点分布密度较大,说明地下水异常受发震断层的影响明显。④7.O级地震和63/4级地震震中西侧,是地面变形剧烈的地区,地下水异常点密度较大可能受地壳形变的影响。  (2)地下水异常随时问的演变。  菏泽地震前的地下水异常,最早始于1937年6月初,主要分布在7.0级地震极震区北部,表现为地下水水位的缓慢上升。至7月初,除水位上升外,还有井水起沫、冒泡现象。其后异常逐步发展到极震区南部定陶力本屯、张湾、曹县位湾,东南部成武县贾河等地。7月20日前后,地下水异常增多,除水位上升、冒泡、起沫外,还出现变浑、变色等多种异常。在地域分布上,除震中区以外,远离震中近百千米的河南通许一带亦有个别井出现异常。临震前,地下水异常数量剧增。据统计,震前3天内发现的地下水异常起数占地下水异常总数的78%以上。此时,地下水位出现大幅度的升降,甚至有的外溢、自喷、井干见底等现象。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地震宏观异常摘编 PDF格式下载



kjgdjgdjdgjd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