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第4纪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变发展趋势预测研究

高庆华 高庆华、 等 气象出版社 (2011-07出版)
出版时间:

2011-7  

出版社:

高庆华、 等 气象出版社 (2011-07出版)  

作者:

高庆华  

页数:

127  

内容概要

  《中国第四纪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变发展趋势预测研究》内容包括:自然灾变发展趋势预测的探索、中国第四纪冰期划分和气候变化、气候变化与全球变化、气候变化在我国造成的环境与灾害问题等内容。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自然灾变发展趋势预测的探索 一、自然灾变综合预测的理论基础是地壳运动整体观 (一)环境与灾变是地壳运动的表象 (二)自然灾变系统受控于地壳运动 (三)地壳运动对地壳表层系统变化的控制作用 (四)地壳运动整体观的初步认识 二、自然灾变发展趋势综合预测的探索 (一)自然灾变发展趋势综合预测的指导思想 (二)自然灾变预测的多种途径 (三)地壳运动在气候变化趋势预测中的作用 三、气候变化在自然灾变综合预测中的意义 (一)气候变化是自然灾害频发的重要原因和标志 (二)气候变化的韵律性是自然灾变预测的重要依据 四、第四纪冰川活动对研究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冰川活动是气候变化最突出的标志 (二)李四光论第四纪冰川 (三)有关第四纪冰川的争论,推动了气候变化研究 第二章 中国第四纪冰期划分和气候变化 一、中国第四纪冰期的划分 二、第四纪冰期与气候变化 (一)冰川活动与气候变化 (二)第四纪冰期与气候变化 三、冰后期气候变化 (一)中国近5000年的气候变化 (二)中国近500年的气候变化 (三)中国近100年的气候变化 第三章 气候变化与全球变化 一、气候变化与海平面变化 (一)中国大陆海水进退规程 (二)第四纪的海进与海退 二、气候变化与黄土沉积 三、气候变化与地震活动 (一)地震活跃期 (二)气候变化与地震活动 四、气候变化与火山活动 五、气候变化与全球变化的形成机制 第四章 气候变化在我国造成的环境与灾害问题 一、气候变化是影响环境和造成灾害的重要因素 (一)环境与灾害是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及两者相互作用的产物 (二)环境与灾害影响人类发展 二、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 (一)旱灾和干旱化 (二)洪涝灾害 (三)低温冷冻灾害 (四)热带气旋 (五)海洋灾害 (六)气候变化引起的其他灾害 三、气候变化与环境问题 (一)荒漠化与沙漠化 (二)沙尘暴 (三)水资源匮缺与生态危机 四、气候变化与人体疾病 五、中国历史时期的自然灾害 (一)隋前时期自然灾害(公元前600-公元581年) (二)隋唐时期的自然灾害(581-960年) (三)宋代自然灾害(960-1279年) (四)元代的自然灾害(1279-1368年) (五)明代自然灾害(1368-1644年) (六)清代自然灾害(1644-1911年) (七)民国时期自然灾害(1911-1949年) 六、中国自然灾害历史发展规律 第五章 气候变化趋势分析 一、气候变化主要影响因素探索 (一)中国的主要天气系统 (二)影响气候变化的各种因素 (三)气候变化之主因 二、中国未来气候变化态势分析 (一)基本观点和认识 (二)1990年对气候变化和海平面升降的预测 (三)中国21世纪初期气候变化趋势分析 第六章 气候变化应对策略讨论 一、谈虎色变的气候变暖 二、应对气候变暖的全球策略尚需进一步论证 (一)温室效应引起气候变暖的问题尚需深入研究 (二)人类活动对气候变暖的影响程度需要客观评估 (三)全球气候变暖有弊也有利 (四)温室效应不仅可以引起气温升高,也可以导致气温降低 (五)气候变暖是否引起海平面大幅度上升的问题尚需进一步研究 (六)现在断言“全球气候变暖”灾变论为时过早 三、气候变化应对策略讨论 (一)充分利用气候资源,适应气候变化,求福避祸 (二)气候变暖和气候变冷导致的灾害都应该进行防范 (三)我国警惕与应对的重点是干旱缺水和极端天气变化相关的灾害 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一)冰川活动是气候变化最突出的标志 康德-拉普拉斯的天体演化假说,至今仍为许多人所推崇。旋涡星系和棒旋星系在宇宙中大量存在;太阳系家族中的绝大多数成员按同一方向旋转;木星和土星被美丽的大气环所包围着;还有其他一些现象,都说明了旋转运动在天体形成和运行中的重要作用。 地球是太阳系家族中的一个成员,它一方面围绕太阳转动,另一方面也在不停地由西向东自转着。作为地球这个整体的各个组成部分--气、水、岩石圈等,也必然随着地球的自转而运动着。 在地质历史上,地球的气候在不断地变化着。几亿年的地球气候史,是以温暖时期与寒冷时期交替出现为其基本特点。在漫长的古气候变迁过程中,反复经过多次大冰期与大间冰期气候。对于大规模冰川的形成有着不同的解释,某些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论者,主张用极地迁移或以曾在极地的陆块向四处长距离漂移来解释。这样长距离反复的极地迁移和陆块漂移,至今还难以在理论上得到令人信服的论证,而且仅以这一种解释也难以说明三大冰期的产生和冰川的分布。 震旦纪的冰川广布于中国、印度、苏联、挪威、芬兰、格陵兰、法国、北美、中非、南非和澳洲中南部等地。也就是说,除了现今的赤道两侧外,几乎遍及全球。面对震旦纪冰川分布的事实,看来是很难用大陆和极地的位置移动所能解释的。 石炭-二叠纪冰川目前主要见于南半球,但在冰碛层之下,许多地方可见到只能在温暖气候下生存的珊瑚化石。紧靠冰碛层之上,普遍见有煤系,如印度大吉尔冰碛层之上的大木达煤系;非洲德维卡冰碛层之上的埃卡煤系。澳洲冰碛层之上也有煤系。南极洲在石炭-二叠纪冰碛层之上毕康群中也夹有煤层。北半球在这个时期气候比较温暖,对气候的这种冷热反复地变化,若以地块和两极的位置改变来加以解释,那么地块和极地将以多大的变动才能适应呢?何况在大冰期与大间冰期中还有许多亚冰期和亚间冰期,地极或陆块的位置是否也要相应发生如此频繁的大幅度变化呢?


编辑推荐

《中国第4纪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变发展趋势预测研究》说出了面对日益严重的自然灾害,全世界已逐步跨入综合减灾的新阶段。为了评估灾害风险,制定防灾减灾对策,首要的问题是研究自然灾变发生发展规律,预测自然灾变的发展趋势,其中气候变化是重大基础问题之一。《中国第4纪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变发展趋势预测研究》可供从事第四纪地质、气象、环境、灾害等方面研究的人员参考。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第4纪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变发展趋势预测研究 PDF格式下载



这本书挺好的。是我需要的书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