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科学·中小学生新科普读本系列丛书
2013-2
中国地图出版社
马晓群 编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科学正以日新月异的姿态走进人们的生活。它蕴藏着人类文明的光辉成果与深刻智慧。学习科学知识,不仅能增加我们的科学素养,而且能提高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科学知识是哺育青少年茁壮成长的摇篮,学习科学知识,我们会获得更多的滋养。 青少年时期不同于童年。童年时期是一个人了解和养成习惯、形成个性、适应社会、培养想象力最重要的阶段;青少年时期则是在获得越来越多知识的同时,还要开阔视野、驰骋想象、学着创造。 科学是我们遥遥不及、高不可攀的吗?科学探究永远都是神秘而枯燥的吗?科学教育只能是“板着面孔”的吗?才不是呢!其实,学习科学是一个充满快乐的过程。而且,科学是无处不在的,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也蕴含着科学原理。 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对身边发生的现象进行深入思考,是学习和探索科学最重要的态度。养成仔细思考的良好习惯,你就会发现日常所发生的各种事情或现象都有它的原因,并有着一定的规律。 科学并不都是由复杂的数字或很难的计算构成,也不是远离我们的生活而存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体验到的就是科学。如果你对周围发生的各种现象抱着好奇心去寻找它们的起因,相信你会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这将成为你向科学世界迈进的第一步。 “魅力科学”系列丛书旨在让青少年在高高兴兴的阅读中得到心灵的陶冶,了解世界,学一些关于生活和科学的常识,为光明的未来做好心智的准备。 《魅力科学》系列以简短的篇幅,向青少年读者展示了一个生动有趣的科学世界。翻开这套图文并茂、简明隽永的丛书,你会发现:科学不再是教科书上的刻板印象,而是由众多伟大和平凡的人们所创造,在鲜活的历史脉络中成长起来的;科学不再是抽象的定理和公式,而早已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乐意为善于思考和勇于创新者掀起神秘的面纱。 《魅力科学》系列是一套相当出色的青少年课外读物,寓教于乐真正贯穿其中,利于青少年开拓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全面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从这几本书的内容来看,它们分别来自物理、数学、生物和化学等基础科学,但它们与教科书的枯燥单调相比,生动、形象、有趣、绚丽,融入了新的教育模式,书中知识点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更容易被青少年读者接受。 本套丛书文章篇幅精简,文字优美生动,版式设计融科学性与艺术性于一体,图文并茂,形式活泼,科学性、趣味性、可读性、实用性兼具。以趣味为切入点,立足科技发展的源流脉络,结合日常生活的实物和实例,指导青少年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学习和获得科学知识。 《魅力科学》系列丛书是内容和形式都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书,漂亮的图画、有趣的故事和丰富的知识都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启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甚至家长读了也会喜欢,找回已经逝去的童心。 《魅力科学》系列共十册,每本书独立成册,又互相配合,因此既可以针对青少年读者的喜好单本购买,也可以作为青少年的课外辅导阅读资料库整套购买。 愿《魅力科学》系列丛书陪伴着青少年幸福、快乐地成长。
《魅力科学•中小学生新科普读本系列丛书:奇趣的生物探秘》以简短的篇幅,向青少年读者展示了一个生动有趣的科学世界。翻开这本图文并茂、简明隽永的书,你会发现:科学不再是教科书上的刻板印象,而是由众多伟大和平凡的人们所创造,在鲜活的历史脉络中成长起来的;科学不再是抽象的定理和公式,而早已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乐意为善于思考和勇于创新者掀起神秘的面纱。
生物科学发坝 中国古代对抗天花的技术 艾滋病的发现 胰岛素的发现 复制细胞基因的“克隆”技术 生物进化论学说的建立 抗生素的发现 血液循环的发现 细胞学说的创立 对大脑两半球机能的研究 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 光合作用的发现 条件反射的发现 现代经典遗传学理论的建立 杂交水稻的诞生 发酵工程的创业 对新陈代谢的研究 色盲症的发现 生物电的发现 消化与选择吸收的研究历程 神奇的催化剂——酶的发现 生命之舟——染色体 生命的密码箱——基因 细胞工程的兴起 制服小儿麻痹 研究解剖学的历程 试管婴儿诞生 发现癌症基因 发现病毒 发现维生素 研究蛋白质的历程 体内环境学说的提出 发现维生素B1 疯牛病的研究 胚胎学的诞生与发展 生物学家的故事 显微镜的问世 植物分类学的出现 征服狂犬病 昆虫的辨别 细菌的研究历程 生理学无冕之王 血液奥秘的探寻 链霉素的发现 神经机制的研究 呼吸的研究 维生素K的分离 植物病理学的研究 生物科学猜想 化石解答鱼类怎样走上陆地 是谁杀害了冰河时代的巨兽 植物也能呼喊搬救兵 动物器官移植人体可能成为现实 冰河纪曾大规模毁灭海洋生物 饮食结构单一导致史上最大猿类灭绝 为何地球上的生物只有两性 鸟类是远古食肉动物的后代 烟草未来有望成为救命草 未来多种野生动物可能灭绝 基因突变与改造生命 未来的生物工程技术世界 史前生物大爆发的谜团 死而复生未来不是梦 解释疼痛的原因
版权页: 插图: 我国改革开放后农民们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责任制),二靠袁隆平(杂交稻)。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它的另一个称号是“中国魔稻”。他的成果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还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做我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机遇是偏爱有准备的人的。从一棵天然杂交稻开始,袁隆平开辟了水稻育种的新历史。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袁隆平在学校一边教课,一边做育种研究。他每年都要去农田选种,从野外选出性质优异的植株,取回种子播种,看它第二年的长势收获,这样来筛选具有稳定遗传优异性状的品种,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方法。60年代初,袁隆平在一块田里发现一株稻鹤立鸡群,这颗稻穗特别的大,且结实饱满、整齐一致,袁隆平是有心人,当然不会放过这个难得的研究对象。等到第二年袁隆平把它种下去,辛苦培育,满怀希望有好的收获时,其结果却大失所望。然而再出来的稻子却是高的高,矮的矮,穗子大小不一。然而袁隆平并没有因为失败而放弃,他坐在田埂上苦思冥想失败的原因,他想到第一年选出的是一棵天然的杂交种,不是纯种,因此第二年其遗传性状就会出现分离,而若是按照那棵原始株杂交种的产量来计算,亩产可以达到1200斤,这在60年代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举措。他突发灵感,既然水稻有杂交优势,为什么非要选育纯种的呢?从此他致力于杂交水稻的育种。如此,一个关系着16亿中国人吃饭问题的伟大的探索课题,就这样由袁隆平的一个意念而开始并最终诞生了。 科学的道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可无论是辛苦、挫折、失败,或者是人为的干扰、破坏,任何的磨难都没有动摇袁隆平执著的梦想。 袁隆平为杂交水稻几乎奉献了自己的一切,汗水、心血、知识、灵感,没有什么不是为了这个梦寐以求的杂交水稻。在研究水稻的初期,为了获得一株必需的水稻天然雄性不育株,他与新婚妻子一起,连续两年的酷暑季节顶着烈日在安江农校实习农场与附近生产队的稻田里大海捞针般地寻觅,所幸的是他们的辛苦得到了回报,在前后共检查了4个常规水稻品种的14000多个稻穗后,最终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的植株。 身体的劳累还是在其次,主要是袁隆平还承受着来自学术界权威的质疑和反对。他面对巨大的舆论压力,仍然没有退缩。
《魅力科学•中小学生新科普读本系列丛书:奇趣的生物探秘》是一套相当出色的青少年课外读物,寓教于乐真正贯穿其中,利于青少年开拓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全面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