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世界遗产之旅.老城古镇

胡允桓 中国旅游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7  

出版社:

中国旅游出版社  

作者:

胡允桓  

页数:

148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时间似乎在这里凝结了,几百年来,一样的石板小路,一样的粉墙黛瓦。当全世界都在急急忙忙往前赶,这些老城古镇依旧从容过着自己的日子。黄山脚下的徽州古村落,宛如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法国卡尔卡松城堡,让人不由想起中世纪的骑士英雄。走进如画的萨尔茨堡,莫扎特的天籁处处可闻。这里没有热闹的车马喧嚣,没有辉眼的五彩霓虹,有的只是岁月的刻痕、几百年累积下来的深厚文化。10个极富魅力的古老城镇,以最质朴、最真实的面貌,带我们从寻常人家找到代代相传的生活智慧。

书籍目录

珍惜人类共同的遗产文艺复兴名城——锡耶纳热血沸腾的无鞍赛马节古老的大学城——萨拉曼卡银匠武装饰艺术固若金汤的中世纪古堡——卡尔卡松艺术之都——萨尔茨堡专栏 音乐神童莫扎特萨尔茨堡艺术节苏格兰历史的缩影——爱丁堡爱丁堡国际艺术节印加帝国的黄金城——库斯科印加帝国兴衰桃花源里古村落——皖南西递、宏村专栏 透视皖南民居高原水乡——丽江古城专栏 透视丽江纳西族民居明清古县城——平遥古城专栏 透视平遥民居旅游实用信息

章节摘录

书摘 云南省西北有一座丽江古城,又鎱大研镇,保存着古风遗俗的少数民族纳西族世代聚居于此。秀丽的门然风光,神秘的茶马古道,悠远的纳西文化,古色古香的高原水乡,构成了一幅绝美的风景画。 丽江在纳西语称做“巩本知”,“巩本”为仓廪,“知”是市集,合起来即“粮仓及交易之地”。居住在这里的纳西族,历史上称“磨些蛮”、“麽些”或“摩梭”,他们既有自己独特的文化风格,又善于吸收其他民族的精华。公元680年丽江被吐蕃征服后,纳西族开始吸收藏族文化;794年成为南诏国的领土,从而受到中原汉文化的影响。然而当时的丽江大体上还是很封闭,真正的民族融合起自宋元时期。1253年忽必烈南征南诏,将丽江纳入元帝国的版图,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设丽江宜慰司,始称丽江;明代时纳西土司赐姓“木”,并获得自治权,从此才揭开了系统记载的纳西历史。1616年在大宝积宫完成的白沙壁画,无论在题材和技巧上都融合了藏、汉和纳西族的特色,标志着丽江独树一帜的地域文化已经形成。1723年,清雍正实行改:上归流政策,由中央委派的流官取代木氏土司行使管辖权,纳西人因而在宗教、观念和生活方式,亡接受了更多汉族文化的浸淫。 丽江虽然地处高原,又偏居一隅,却是块能藏风聚气的“风水宝地”。西面的狮子山和北面的象山、金虹山,挡住了青藏高原的寒气,接纳来自东南的暖风;加之临河就水,当地人充分利用水泉之利,使玉河水在城中一分为三,三分为九,再分成无数条水渠,整座古城修建依水成街,傍桥为市。清澈的潺潺流水带来了欢愉的生机,故向来有“高原姑苏”之称。 丽江自古就是马帮由蜀人滇,再由滇进藏,或越出国界从缅甸转印度的必经之路。由于茶叶是当年运输的大宗,所以这条大路就称为“茶马古道”,又称南方丝绸之路。当西北的丝绸之路受阻于地理、气候和战乱,且海上交通尚未开辟之时,茶马古道愈显不可取代的功能。丽江古城即因茶马古道带来熙来攘往的如织商旅,因而地处封闭却物流通畅,清幽雅静却朝气蓬勃。山西银行的始祖——日升昌 从19世纪到20世纪前20年,被西方人称作“山西银行”的票号曾在中国近代的金融界叱咤风云,对经济发展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平遥、祈县、太谷的晋中一带甚至被誉为“中国的华尔街”。而首创汇兑和存放款业务的日升昌票号便在乎遥城内。 当年,西裕成颜料铺的东家二少爷李大全偶然发现赌场的伙计雷履泰心算精准,口齿伶俐,便聘到西裕成,先后委任其为汉口分号执事和京城分号领班。到李大全继承父业任号东时,即调雷履泰回总号任大掌柜。雷履泰在汉、京任职时已感到交易银量大,旧有镖局已无法应付,便开始了汇兑的尝试,并建议创建票号。于是,日升昌票号就在清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正式诞生,开启了中国近代金融史崭新的一页。 日升昌旧址在平遥西大街路南,西侧为李氏另一家票号“日新中”。整座院落除正门为厚重的木板门外,均为高大厚实的砖石墙体所封闭,其防范之严,大大超过一般民居。日升昌兼具晋中民居及商店的特色,建筑艺术和使用功能皆备。沿中轴线的三进院落形状不一,房屋对称,用门庭、洞门、过厅和夹道等空间过渡方式,使有限的面积组合成多变的空间,形成幽静的环境。房屋高低错落,构成跌宕起伏的韵律,足以成为中国北方建筑的代表。 正门铺面阔15.45米,进深8米,门前有三级石阶,门洞内是砂岩石坡道,便于银车运行。后门在东郭家巷,为垂花拱券门,可直通南跨院,供马车行驶。南跨院为封闭式狭长通道,正对马厩,两侧墙高10,2米,无窗,便于防火防盗。从南跨院只能通过洞门或设有两道板门的小夹道才能进入主院,可见设防之严。整座建筑群厚重朴实,没有奢华的装饰,既体现了日升昌的经营理念,又符合票号的实用目的。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出版序珍惜人类共同的遗产 2001年3月,阿富汗两尊历史悠久、艺术价值极高的巴米扬(Bamiyan)大佛在全世界的震惊中,被炸成了碎块。相信很多人都不会忘记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当看到千年石窟佛像顿时崩塌成废墟时,无不同声叹息,心痛不已。 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疯狂的毁佛行动,不仅惊动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简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派员前往关切,更在国际社会中引起强烈的关注和谴责。因为这两尊大佛具有普世的珍贵价值,是全人类共同的遗产,值得所有地球公民一齐来捍卫珍惜。 但类似的悲剧,不会只在遥远的巴米扬小村发生。一触即发的战争、对名胜的不当开发、经济发展与古迹保存的矛盾、财务困窘的主管当局对古迹维护的力不从心等等,稍有差池就会对自然和文化遗产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 基于珍视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普遍共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72年便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并成立了世界遗产委员会(World Heritage Committee)和世界遗产基金(World Heritage Fund),借助国际力量,共同保护这些世界珍贵的资产。 世界遗产委员会每年召开一次会议.旨在对各国提出的世界遗产申请项目进行严格的审核,审核的依据为相关专家事先在申请项目实地所做的考察报告。这些专家主要来自国际古迹及遗址:委员会(ICOMOS)和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具有一定的公信力。凡经过专家考察认可,并获得世界遗产委员会审核通过的项目,便能荣登《世界遗产名录》(World Heritage List),受到《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所有缔约国家和地区的共同保护和维护援助。 能够申请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包括文化遗产、自然遗产,自然文化双遗产三种。被列入的文化遗产都具有历史、艺术创造性、考古和科学上的独特性,能代表人类创造天才的杰作,或某一文化传统或文明的典型,而自然遗产除了出色的自然美景外,还必须具备生物、生态、地质上的独特性,或在地球演化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截至2003年底为止,全世界129个国家和地区中已有754项世界遗产,其中包括582项文化遗产、149项自然遗产和23项自然文化双遗产,中国内地共有包括长城、紫禁城、敦煌莫高窟、苏州园林,泰山、黄山、九寨沟等29项入列。为了宣传倡导世界遗产保护观念,我们选出全世界最精彩的遗产数十处,依类别编辑成册,这其中有名城、古镇,有宫殿,城堡,有教堂、寺庙,有古文明遗址,更有大自然奇景,分布范围遍及世界各大洲。每一处均以深入的文字,精彩的图片作详尽介绍。内容涉及历史。艺术、宗教、建筑、民俗,考古、都市建设、地理,地质、生物、生态等等,可谓既丰富又有趣,使人观之不尽。全书最后并附各处实用旅游信息及相关网站,方便读者实地参观。 无论吴哥窟、大峡谷,还是秦始皇兵马俑或法国凡尔赛宫,都是人类文明的极致表现及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令人深深感动。读者饱览了这一处处精彩的世界遗产之后,在开阔视野、增长见闻之余,如果能进一步尊重、欣赏不同民族的文化成就,并对保护世界遗产有些基本认识,就更有意义了。这也是本系列书出版的最终目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世界遗产之旅.老城古镇 PDF格式下载



包装挺好好,印刷不错,只是内容有一些少。


看完後真想到實地去走走


书很好。


实在是值得收藏的好书 !


入门或者单纯收藏图片是很不错的选择,每本书还有专题。不过文字内容比较简单,想做专业性的研究就不必购买了。


帮朋友买的,听他说很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