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节事旅游研究

马聪玲 中国旅游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  

出版社:

中国旅游出版社  

作者:

马聪玲  

页数:

251  

内容概要

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节事表达情绪、传递感情、交流信息,彰显着人们对宗教信仰的追求和对生命的礼赞。旅游节事作为节事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尤其是旅游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个新事物。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迅速兴起并风行于我国大江南北的旅游节事是各级地方政府为了地方经济发展而进行的自觉实践。在地方政府的推动下,中国各类节事活动不乏成功案例,产生了巨大的旅游效应,催生了一类新型的旅游形式和新兴的研究领域——节事旅游。旅游节事连同其他各种节事活动一起,构成了节事旅游的重要吸引物。 在改革开放后的旅游发展中,无论对节事旅游的理论探索还是各地的节事实践都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从节事旅游研究来看,节事(Festival&special Event)作为国外旅游研究的新领域,在国内正处于研究起步阶段,针对国内问题的系统研究成果非常缺乏。中国旅游节事总体发育状况如何?发展历程和运作模式与国外实践存在哪些不同?中国旅游节事产生了哪些主要问题以及具有怎样的体制背景?政府应该在旅游节事中扮演怎样的角色?中国旅游节事下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出路何在?中国各类节事如何更充分地发挥旅游效应?作为地方政府如何做好本地区内节事活动的规划和协调?从众多的节事旅游国际经验中,中国能获得哪些有益的借鉴? 由于发展阶段、研究视野的局限,对这一系列国内实践中凸显出来的问题,尚未有研究者可以做出系统深入的分析和判断。本书是该领域的一项初步研究成果,旨在勾勒出中国旅游节事发展历程,探究其兴起的内在原因,分析产生的问题,探索政府的合理定位和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促进地区节事的总体规划和协调,以及如何促进国际经验的本地化应用。 本书在引用经济学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对典型案例进行了深度剖析,既有对节事的总体分析,也有对单个案例的全面解读,共分十一章,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和第二章,首先提出了拟研究的问题、指出运用的研究工具并给出了基本思路和框架。在这一部分,着重对比了国内外节事旅游研究存在的诸多不同,指出中国节事旅游研究的方向,并对主要研究对象——旅游节事和节事旅游的概念进行了辨析,为后面的分析作了必要的铺垫。第三章和第四章,对改革开放后中国旅游节事的实践历程进行了梳理,着重描绘了中国旅游节事的整体发展态势,具体内容涉及旅游节事的兴起历程、原因、类型分析、时空分布、群聚与竞争以及组织运作等。在改革开放后地方经济蓬勃发展、旅游业大发展的经济背景下,中国的地方政府和旅游部门联合推动了中国旅游节事的兴起和不断发展。但由于地方政府的局限性,在推动旅游节事发展中也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导致了旅游节事运作中的低效率甚至无效率。第四章通过对青岛国际啤酒节和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两个国内知名个案的分析,探索了政府推动节事发展的具体做法和目前面临的问题。 第五章、第六章和第七章对中国旅游节事进行了理论剖析。第五章对旅游节事的属性和特征进行了探讨。现阶段,中国的旅游节事具有多重属性,具体表现为:文娱、体育、会展等多元化内容构成;公共服务产品和私人服务产品的双重属性;文化、旅游、体育等多个产业关联。旅游节事从内容到性质的多重性,决定了旅游节事具有多个利益相关主体。但目前,国内旅游节事多由政府这一单一利益相关者提供,在提供过程中只重视政府需求的满足,而忽略了其他利益相关主体的多重利益预期,这一矛盾使得政府提供备受外界压力而陷入困境。 第六章着重探讨了政府作为单个利益相关主体提供旅游节事活动的合理性、经验和问题。政府在作为出资者和主办者提供旅游节事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经验。特别是政府强有力的组织和协调能力是节事活动得以成功举办的关键。但政府过度参与也产生了节事发展的无序、低效和缺乏吸引力等问题,深层原因在于政府自身的局限、政府预算的软约束等,要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需要加强对政府办节的监督,另二方面需要明确旅游节事产权,通过产权交易实现市场化运作。基于此,论文在第七章指出应该探索中国旅游节事的多元化发展。首先,要明确政府在旅游节事中的合理定位,根据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退出旅游节事的私人服务生产领域,承担起作为旅游节事中公共服务产品的提供者的职责。其次,要推动旅游节事从单纯政府主办向多元化筹资和公司化运作方向转变。 在第三章对节事的总体分析的基础上,第八章探讨了特定地区内不同类型节事、各种层级节事的协调问题,重点介绍了北京已经初步形成的节事三级结构,并且指出需要通过健全行业管理部门、壮大行业协会和学会、建立行业标准和资格认证等途径来协调和规范我国旅游节事的整体发展。 第九章和第十章重点介绍了节事旅游发展的国际经验以及带给北京的启示。第九章从总体的角度加以阐述,第十章重点介绍了韩日世界杯对韩国的旅游效应。最后,第十一章通过对社会心理变化的观察,探讨了中国传统节日、国外一些节日以及背后的消费主义潮流,把节事旅游研究置于更广阔的社会研究视野之中。

作者简介

马聪玲,产业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助理研究员,北京旅游学会理事,美国加州伯克利分校访问学者。近年,在各类学术期刊、报刊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合作译著3部,合作编著1部。独立主持社科院财贸所重点课题《奥运对北京旅游目的地影响研究》,财贸所青年基金课题《2002年世界杯对韩国入境旅游影响研究》和《中国节事旅游发展研究》等:参与国家级及各省市委托课题和旅游规划20余项。近期主要研究方向为节事旅游、大型节事的影响研究、旅游目的地形象和品牌等领域。

书籍目录

序一序二第一章 导论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第一节 相关概念 第二节 国外研究综述 第三节 国内研究综述 第四节 国内外研究评价第三章 中国旅游节事总体分析 第一节 我国旅游节事的兴起 第二节 我国旅游节事类别分析 第三节 我国旅游节事时空分布 第四节 我国旅游节事的群聚与竞争 第五节 我国旅游节事的组织运作第四章 我国旅游节事个案分析 第一节 青岛国际啤酒节 第二节 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 第三节 案例比较与总结第五章 旅游节事属性探讨 第一节 旅游节事多重属性 第二节 旅游节事多个利益相关主体第六章 旅游节事的政府提供 第一节 政府提供的基本经验 第二节 政府提供的主要问题 第三节 政府提供的合理性与问题成因第七章 我国旅游节事的多元化发展 第一节 旅游节事中的政府定位 第二节 旅游节事市场化运作 第三节 旅游节事的商业赞助第八章 地区节事发展的规划与协调——以北京为例 第一节 节事管理与规范 第二节 北京区县节事与休闲旅游 第三节 北京国际旅游文化节与城市形象 第四节 2008奥运会与旅游目的地全面提升 第五节 北京节事旅游的三级结构第九章 节事旅游发展的国际经验借鉴 第一节 世界著名节事及重点地区 第二节 大型节事旅游的国际经验与借鉴第十章 案例:2002世界杯对韩国入境旅游的影响研究 第一节 韩国旅游业基本状况 第二节 旅游影响的方面和机制 第三节 对短期入境旅游的影响及成因探讨 第四节 世界杯的长期旅游影响 第五节 经验和借鉴第十一章 未来展望:民族节庆与世界节日 第一节 我国节事旅游前景展望 第二节 洋节、消费主义与中国本土文化结束语附录 一、国外的主要节事简介 二、中国的主要旅游节事 三、节事相关主要国际组织简介 四、UFI认证的中国会展名录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三、对目的地旅游支持系统的影响世界杯的举办能改善举办地城市基础设施、提高信息化水平、提高服务水平、增强安全体系从而影响旅游日的地的发展,因为这些对于旅游业的发展必不可少。世界杯这种大型赛事,是对举办地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安全体系的综合考验,也为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1.促进了旅游服务水平的提高为了吸引球迷赴韩,世界杯期间韩国在签证上提供了很多便利。以中国为例,韩国改变了以往3个月有效单次往返的规定,开办3个月有效且可以多次往返的“门票签证”,只要有门票就可以签证。在海关新增了专门针对中国人的通道,配备懂中文的志愿者,并在所有标志上加注中文,以提供更方便的服务。在中国游客停留时间较长的首尔、光州和西归浦还专门开设了为中国人服务的商场、饭馆。此外,由于语言障碍被外国游客认为是在韩国旅游的最大障碍,首尔招募了950名中文翻译为中国游客和球迷服务,从2002年5月份起,这些翻译就被安排在饭店、旅行社、购物中心等地,帮助中国旅游者和球迷解决语言沟通问题。政府还负责培训了2904名临时旅游讲解员,分布于旅游信息中心、皇宫、博物馆等地。同时,政府为旅游相关行业提供培训,制作外语手册分发给主要的餐馆。韩国通过为世界杯访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树立了良好的形象。2.信息化水平的提高韩国在各地建立综合性的旅游信息中心始于1998年,随着釜山综合化旅游信息中心的建成,到2002年5月份韩国共有16个信息中心开始营业。从2002年5月10日到6月30日,韩国在国际新闻中心设立旅游信息亭为国外的记者提供信息,据报道有1.3万人从这里获得旅游信息。在世界杯期间,首尔市还开通了一条“求助热线”,专门帮助中国旅游者和球迷解决遇到的困难和紧急情况。3.世界杯对旅游基础设施的影响(1)住宿。世界杯期间的住宿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以往专供旅游者住宿的旅游宾馆,另一部分是临时开辟出来的暂时性住所,主要有学校。

后记

2008年是中国奥运年,也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这样重大的历史时刻,适宜客观地总结过去,乐观地放眼未来。对个人而言,怀着诚惶诚恐的心情,出版这本以我的博士论文为主体,收录了以往主要研究成果的处女作:《中国节事旅游研究》也将成为我研究生涯中的标志性事件。节庆传递着人们的信仰、追求和对生命的礼赞。现代社会中,超越无数个平常日子的节事犹如一粒石子,投向严密运转的社会经济系统中,引发了巨大的涟漪效应。影响之大或许是那些节事组织者和参与者都始料未及的。这种文化对经济的推动、精神领域对物质领域的反哺,使得节事的举办从自发转向自觉,也开启了二十多年来中国各级政府主办节事的实践。呈现于诸位的,只是节事研究领域的一个初步成果,仍然存在资料、逻辑体系等诸多方面的遗憾。但是,它依然承载了很多师长、同学、朋友和家人的期盼。感谢我的导师张广瑞研究员。对于他,我有发自心底的感激和敬畏。他不仅带领我走进旅游研究领域,还指导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领地。他总在温和中深藏严厉,严谨中蕴涵机智,他像一座桥,使走过的每个人,心存感念。感谢师母杨冬松老师,她的关心和鼓励构成了我初来北京时最温暖的记忆。她的学识、见识、气质和风度是我心目中女性修养的最高境界。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明德,他热情地帮我联系调研,并不辞辛劳亲自陪我前往。他热心地帮我提供相关信息资料。他的渊博、豁达、热情、乐观、举重若轻的态度给我很大鼓励。感谢刘德谦教授和戴学锋副主任,和他们的交流把我的研究引向深入。


编辑推荐

《中国节事旅游研究:理论分析与案例解读》是旅游学术文库之一。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节事旅游研究 PDF格式下载



该书的最大特点是理论水平比较高,具有很深的理论造诣。另外,该书的章节安排比较合理,便于层层递进阅读,值得推荐。


这本书侧重于案例分析,有一些基础理论还没有涉及,这是颇为遗憾的事情~~~因为从该书的书名来看,这是一本基础理论研究的书籍~~~


刚买的新书,还没看,先不妄加判断。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