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我在天堂等你

裘山山 解放军文艺
出版时间:

2005-5  

出版社:

解放军文艺  

作者:

裘山山  

页数:

526  

字数:

34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离休将军欧战军在得知三女儿有外遇闹离婚,小儿子经营的超市被查封的消息后,召开了一次家庭会议。会议不欢而散,欧战军突发脑溢血,不治身亡。欧家陷入混乱。沉默寡言的母亲白雪梅终于开口,讲述了五十年前,那群进藏的女兵的真实故事,解开了萦绕在六个子女心中的身世之谜。  半个世纪的时空交错,三代人生存环境和观念的巨大落差,世界屋脊瑰丽奇异的自然风光,以及那遥远的、轰鸣在进藏女兵身上纯真而动人的爱情圣歌,构成了色彩斑谰的时代画面......

作者简介

裘山山 ,1983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成都军区文艺创作室一级创作员,《西南军事文学》杂志副主编。已出版散文集《女人心情》、《五月的树》;小说集《裘山山小说精选》;长篇传记《隆莲法师传》、《从白衣天使到女将军》等、其中长篇小说《我在天堂等你》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书籍目录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第十五章后记

章节摘录

  可是孩子们却认为……他自私……  当木鑫说出那样的话时,并没有人出来反驳他。连妻子也没有说话。这是怎么啦?  欧战军觉得自己从来都是一个坚强的人,可今天不知怎么了,心里缠绕着一种无法摆脱的悲伤和沉重。他想是不是 自己真的老了?经不住打击了?他这一辈子,从来都活得非 常开朗,非常自信,无所畏惧。他为自己具有这些品质而骄傲,为此更加开朗和自信。  但木鑫的话就像一把利剑,忽地挑开了深埋在他开朗自信之下的忧伤,让他忽地感到一种陌生的难过,难过得不能自 制。  他真的自私吗?他真的为了自己的名声而不顾

媒体关注与评论

  半个世纪前有一支鲜为人知的队伍,以他们百折不挠的毅力跨越万水千山,一步步地走进了西藏,走进了那片神秘与苦难交织的高原,走进了生命的炼狱和灵魂的天堂,走进了一段永恒的英雄传说……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我在天堂等你 PDF格式下载



   就算不是出身于军人家庭,就算不是成长于成都军区,就并不认识作家裘山山本人,我依旧会为这本书打五星,依旧会热泪难停。
  
   同小说里的欧家不同,我家从来不是一个庞大的家族。爷爷辈同辈的亲属相继离世,父母也仅各有一个弟弟。可即便如此,姥爷、爷爷都曾在部队呆过多年,爸妈是在部队认识结婚的,舅舅也至今还在部队里。
   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我们家盛产军人。
   在成长过程中我曾不止一次想过,如果我是个男孩子,不知道父亲会不会在让我考军校的这个问题上更加强硬呢?如果的事情不得而知。但事实就是我们都知道如今部队的孩子除非无路可走极少想重走父辈的道路。
  
   第一次看这本小说是在我小学六年级的时候。距今已快十年。但这十年里每次重读都会不能自己的哭的比上一次更加厉害。在不知道的时刻里母亲逐渐开始失眠,开始抱怨染发膏持续的时间再也赶不过白发冒出来的速度;在不知道的时间里,父亲虽然同廿年前照片里一样体格健硕而英气逼人,却总也避不开即将五十岁的事实。
   直到一两年前我都无法理解也不愿理解父亲和他的战友们的感情。我总是抱怨他们一群老大不小的男人为何总是一见面就要喝多总有说不完的话没讲。可今年夏天,久违十余年的我再次踏上西藏的土地,走在拉萨,发现八角街和北京大道已经同成都的街道改造计划一样把过去的棱角磨光,再度走进西藏军区的大院儿,却不得不再度承认,不管我再怎么别扭与不情愿,我也都是在军区幼儿园里,在北较场大院儿里长大的。
  
   泪腺崩溃后写到这里才意识到,或许没有我这样成长经历的人永远无法理解我的泪点究竟在哪里吧。可这就是命。成长于部队,不喜欢部队的我,每隔几年再读这本书,却总能读出过去幼稚的自己所不知道的,无关拉萨的天空,无关成都的阴霾,的无字之书。


  不知道是因为男朋友是和故事里一样的军人还是什么原因,看完后心情很复杂,想到他想到以后,总是觉得好大的障碍好大的压力好大的不可确定性。。。故事是好故事,每个人因为心境不同产生的感觉也会不一样。里面有的话简短却很有哲理,看到那些话的时候我会微微愣一下。
  谁会在天堂等你,即使那天堂不是西藏。


   这本书我看过两遍,昨天心血来潮,睡前想要再看一看。这一看不得了,从开头就开始哭,一直哭到最后。半夜三点多我就有种想要开电脑写书评的冲动,就是想写点什么,因为,值得敬畏。
   我好像一闭上眼睛,就能看到那一山又比一山高的白雪;能看到一群女兵冒着大风,赶着牦牛,跌跌撞撞走路的样子;能看到苏队长那双美丽的眼睛,温柔如水;能看到小冯稚嫩的脸庞,害怕却又坚定的微笑,说,松开我的手吧;能看到白雪梅那双灵活的眸子,能听到她如莺的歌声和一连串的笑声······他们都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我在天堂等你,多美丽的名字。白雪梅说,你的父亲从来不懂得浪漫,唯有一次,他说,我爱你。唯有这最后一次,他告诉我,他会在天堂等我。
   这一刻,我对西藏有了另外一种看法,不是因为它的神秘,而是它是用我们解放军的鲜血打下来的,它的存在,值得敬畏,那些白雪皑皑的高山上啊,一定有无数个英魂守卫着他们;那些湍湍流过的江水啊,里面一定有战士的低吟浅唱,向前向前向前;那些雪域高原上的泥土啊,它们一定知道,这里曾经有无数个战士倒下,却死死地握着手里的枪。每次看这本书,看这本书改编的电视剧,我总会觉得我活的那么安逸,我却不好好学习真是件极为不对的事情,我们的幸福生活,真心的来之不易。
   因为有信仰,所以才会这么苦都能坚定的走下去,因为有理想,所以再累也要咬牙坚持。这就是那个年代的信仰和理想。我喜欢女作家写的历史,温婉大气,好像一首歌给我们的感觉一样“我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就是这样的感觉,声音低低沉沉,温温婉婉,在这样柔和的声音里,洗去了血腥,只剩下那抹悲伤沉淀着。
   还记得曾经看一部小说,里面有人问女主角,想要找个什么样的男朋友,女主角说,只要他能保护我就好了。这让追她的人望而祛步。一个女人,什么也不要,只要你可以保护她就好了,从始到终,太难了。欧战军是我欣赏的男人,他身上有种男儿该有的硬气,粗心,但是却知道道歉,他对白雪梅的爱,是深沉和隽永的,用白雪梅的话说,他的心里只有我一个人,不知道为什么读这句话的时候,甚至在刚刚打出这句话的时候,有种想要感动的要哭的感觉,木兰说,有一年,爸爸对他说,他老了,可能哪儿天就不行了,这些东西你就拿着,等给你妈妈吧。这时候,我好像有些明白了什么是爱,在接触中,接纳和包容,接纳包容,这本身,就是需要爱的。那些打打闹闹这么久在一起的夫妻,他们一定是有爱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彼此的那么长的时间里,用爱融合在了一起。
   不知道为什么会想起姥姥,姥爷脾气不好,也总是欺负姥姥,到了后来姥姥也就他说什么,自己都照做。可是姥姥不舒服,姥爷气她不吃药,姥爷查出那样的病,姥姥总是会问我怎么样,妹妹说看到她眼中带泪,但是却没有哭,我想,这和白雪梅一样的是,他们都经历了太多了,早就明白了。姥姥就是一直那样淡淡的,姥姥五官最出彩的是眼睛,尤其是笑的时候,大大的,亮亮的,姥姥矮,有次我跟她上街给她买衣服,她害羞的抬头一笑,眼睛闪啊闪,我突然明白,姥姥年轻的时候一定爱笑,很快乐,只不过生活啊,它用太多的经历让我们明白,该来的来,该走的走,是多么稀松平常的事儿。真的是跟白雪梅一样。
   我很喜欢白雪梅这样的姑娘,不管是她年轻时候热情的像太阳,还是年老的时候,安静隽永的像一杯陈年老酒。我都喜欢,前者简单,却可以照亮你,后者复杂,你却可以一读再读。
   那里的天,很蓝,一直很蓝。
  


   虽然刚开始对欧战军家庭成员的描写稍显凌乱了一点,不过真的是很棒的一本书。整本书都很干净,很是感人,看过这本书已经很长时间了,可是里面的场景还历历在目。那是一个很美好的年代,每个人都有着坚定的信仰,无论是男孩、女孩、军人、朝圣者。他们为了自己的信仰甘愿历经千辛万苦,在他们看来,经历的苦难是对他们精神的洗礼。很伟大的一群人.


   还记得看这本书的时候是在图书馆复习考高数要不就是线性代数,忘记了。看到书名的时候以为又是一本唧唧歪歪描写错的时间、对的人、小三专情、正位大度的爱情小说,可看着看着就被他们理想与坚持吸引,一本值得读的书,一本值得坐下来静静读的书,如果你已厌倦网路小说的无病呻吟,武侠小说的死磕穿越,不妨看看这本书........


  在离我们很遥远的那个年代,一群怀抱坚定信念的军人将自己的理想、热血甚至于生命永远的抛洒在那片神秘的雪域高原。哪里再去寻找那朴实却无法撼动的信仰?哪里再去寻找那纯洁又质朴的爱情?哪里再去寻找生死相托的友情?雪域高原埋葬了太多太多珍贵的情感......


  社会的变革在一名历经西藏解放的将军家中,引起的波澜。从一个家庭为点反应了,社会变迁对于几代人的影响和观念的冲击。是一本很有震撼力的书,此书还可贵在其作者笔法细腻,在对于人物情感冲突的描写上也颇见其功力。


  读过好多次,一遍又一遍。每次都一如初见一般让我动容。很幸运这份执着让我结识了山山,我想,山山才是真正的作家,是我们需要的作家。


  能记住的就一句话:在西藏,哪怕是躺着,也是一种奉献。
  信仰的力量太可怕了,媳妇外公建国时候是港务局长,二十多岁正县级干部,搞运动,不揭发还要保护别人,人家说老w你这样不好,不是不好,至少对自己不好,他老人家脖子一更。红卫兵闹学潮,文斗武斗争个不亦乐乎,每天要押着他站在广场上游行,要他死,他说我tm可不死,要死你们就把我整死!书记找他谈话让他干领导小组组长,他说我那还有个税务工作要抓紧干,搞社会主义建设不能缺钱。上面办事风格他不欣赏,就当着众人面说xx,你这么办我不满意。大多数人都是越干越高,他是越干越低,后来竟然成了一个什么厂长。离休后,年节什么的书记市长来探望,问有啥要求,老头摇头说没有,其实几个儿子没有一个有正式工作的,我丈母娘算是个正式工人。今年老太太过世了,老头说自己一个月45千块钱工资,手头还有房子,银行还有二十多万,你们一个谁谁还欠老子几万块,我就这些家底,也不想留给你们什么,就想着给老家那个村,修条路。丈母娘复述完这些话眼圈红了,我听完心里也挺难过,但转瞬想,老头其实活得非常成功,年轻那会为了理想为了信仰烽烟里穿行,中年了能为国家干点实际工作,老了不给国家添麻烦。至少他心里很坦荡的。后来和老头聊天,也听说自己当初太耿直不太应该。塞林格有句话说的好:成熟不是为了理想可以轰轰烈烈地死,而是为了理想可以卑微地活。


  《我在天堂等你》,很美的书名,早在几年前便听到过。当时之所以连眼都没眨一下就把它忽略掉,是因为我的神经已被《有一种爱叫放手》、《红尘有你更寂寞》、《梦里花落知多少》、《寻找前世之流年转》等等之类唯美至极的书名给整麻木了。以为这不过又是一部青春校园的纯情恋曲,或是贫寒相交的悲情恋曲,抑或是穿越时空的惊世恋曲••••••直到有一次偶然读到一位朋友撰写的关于此书的评论文章后,这才发现自己先前的猜测竟然错得离谱。
  全书开篇于老将军欧战军在得知三女儿有外遇闹离婚,小儿子经营的超市被查封的消息后,召开了一次家庭会议。会议不欢而散,欧战军突发脑溢血,不治身亡,欧家陷入混乱。一直沉默寡言的母亲白雪梅终于开口讲述了五十年前那群进藏女兵的真实故事,解开了萦绕在六个子女心中的身世之谜。
  说实话,欧战军这种类型的老革命是挺不招我待见的。主持家庭会议就像召开党代会(就差全体起立唱段《国际歌》了),全家围绕他提出的问题逐一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然后象征性地向家庭成员们征询他的最后决定。即使你有反对意见也无法阻挠他的决定,因为在这个家里他就是绝对的权威,他是所有人的道德标杆。
  这种人对子女的教育手段如此,若干年前讨老婆的手段亦如此。就凭着这股“霸气”,当年的白雪梅虽心系军医辛明,但最终只能又委屈又糊涂地嫁给了他欧战军。婚后的白雪梅并不快乐,一天她在河边再次遇到心仪的辛明,辛医生对她说了这样一番话,终于让她获得了心灵的解脱——
  (辛医生说)••••••但是世界不是靠拒绝形成的,正如命运不能靠拒绝摆脱。有些人的生命是以应该的方式存在,有些人的生命却是以必须的方式存在。无论是何种方式,每个人必须承受自己的命运,尤其是命运中的苦难,并且努力战胜它。一个人可以拒绝许多东西,荣誉、地位、金钱、享受,甚至爱情,但他不能拒绝苦难。苦难是无法选择的。既然无法选择,就应该心平气和地面对。
  在我人民解放军进藏筑路的大背景下,在天为幕地做席的雪域高原上,团长欧战军、女兵白雪梅、医生辛明、队长苏玉英等人勇敢而坚定地选择了自己生命的存在方式。他们承受着严寒、缺氧、饥饿等无法想象的艰难困苦,他们之间的亲情、友情、爱情像那漫山遍野的格桑花一样蓬勃绽放,朴素而美丽。
  记得我在读这本书时正是上海受北方强冷空气袭击的那几天,夜里,我把书房的空调开到27℃,捧着书本的手依旧冰凉。我读到女主人公白雪梅在来例假的时候趟过齐腰的河水,经血在水面上一丝丝漂漾开去;读到她和战友们把薄得能照见人影的面糊汤幽默地称作“四眼糊糊”;读到怀着身孕与部队一起爬越雪山的她半夜里冷醒,发现盖在身上的被子已冻成了一张“硬铁皮”;读到她吃尽千辛万苦生下来的第一个孩子只活了一天,连个名字都还没来得及取,就离开了这个世界;读到她最敬重的辛医生三次跳入湍急的河水,救起了藏民的孩子,自己却被河水冲走了••••••她哭过,可是她没有后悔过,他们都没有后悔过,我在他们身上读到的不是苦难,而是军人的信仰与追求,牺牲与奉献。
  所以,即使我不曾有过他们这般的人生经历,即使我无法完全理解他们的人生信仰,但我依旧无比崇敬他们这样的人。本书作者裘山山的一句话亦道出了我的心声:“无论时代怎样变迁,社会怎样发展,我都敬重那些有着坚定信仰,并为之付出毕生努力的人,敬重那些始终如一为理想而奋斗的人,敬重那些重情义重责任重生命质量的人,敬重那些以生命为旗、灵魂为足而终生行走的人。”
  小说由两条线索展开去,一条是母亲白雪梅回忆五十年前那群进藏女兵的真实故事,另一条是欧家六个儿女木军、木槿、木兰、木凯、木棉和木鑫,各自面临的不同的挫折和烦恼。虽然生活在和平年代,可儿女们亦要承受他们存活着的这个时代所给予的生活压力,这同样也是苦难的一种。正所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理想,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父子之间,母女之间总会有些问题是无法达成共识的,代沟是永远存在的。但这些都不重要,书中的六个儿女或是在母亲对往事的叙述中,或是在处理生活上、事业上的各种难题的过程中,逐渐强大了自己心灵的力量,最终他们都像父辈一样心平气和地面对苦难,用强大的内心力量去努力战胜它。
  书中母亲白雪梅对儿女们说过这样一句话:“所有生活上的苦都不能算苦,所有生活上的难都不能算难,惟有心灵上的苦难才是真正的苦难。”
  的确,当一个人的内心力量足够强大的时候,生活上的任何苦难都动摇不了他、奈何不了他。所以我们才会经常看到越是在政治黑暗、社会混乱、物资匮乏、苍生凋敝的时代,越是会冒出一大群舍生取义兼济天下的人。于是我们就会理解为什么在血雨腥风的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会有那么多富家子弟抛弃锦衣玉食的生活,冒着杀头的危险毅然投身革命。
  活在当下的你我皆凡人,都有各自的困惑和烦恼,不过没关系,记住书里欧战军经常尅子女的那句话:“至少氧气是够喝的!”
  我微笑了,那一刻。
  


   一本很有吸引力的书 ,无论从哪页开始读起它都无疑是具有吸引力的,一直被它吸引着,不是被欧战军一家人的命运所感动,而是被那段历史深深的震撼, 在那个年代里一群纯粹得为了崇高的理想而赴汤蹈火的人。
   好久没有写东西了,熬着夜坐在晾衣间里把书看完,第一感觉是要给五颗星的,但坐在电脑前,想了想还是给了四颗。
  读它,就像听一曲久远的歌,歌词模糊,但曲调悠长,可以被感动可以被震撼但却无法产生强烈的共鸣,原谅我的直率,毕竟这是一本好书。
  我只是一个凡夫俗子,即使被卷入那段历史的洪流也不见得会成为像他们那样晶莹而狂热的水滴,恨不得用自己的热情将自己蒸发,化作那个神圣地域的一尘沙,一丝雪。我受不了那里的寒冷和稀薄的空气,即使那是一片极具诱惑力的土地,即使那里有最纯净的天最耀眼的阳光。
  那些在跋涉的途中长眠的灵魂
  那些被高山积雪冰封了的记忆
  真实的,被粉饰过的,都无所谓了
  亲爱的,我在天堂中等你
  一句忧伤,无奈且略带诗意的承诺
  如果这也算是一句承诺
  这算吗~~~~


  
   读完《我在天堂等你》,关于信仰和理想这个命题,引发我思考的不是两代人之间存在何种冲突、谁对谁错、哪个时代的信仰和理想更高级等问题,而是无论哪代人,在当时语境下应该怎样形成属于自己的信仰,并以切身的历练不断巩固之,在任何时候都不轻言放弃,自觉依靠信仰来消解对立面。我想,任何信仰的形成都是一个艰辛的角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坚持一开始并不明了甚至飘忽不定的想法、信念,要放弃很多与信仰相背的东西,但也正是在这个坚持和放弃的角力中,信仰的质感和能量才逐渐显示出来。
  
   信仰和理想始终与具体语境相关联,既产生于特定的时代,又和时代保持一定的距离;既镌刻时代的烙痕,也保有个体的意志;信仰和理想也是多层级多层次的自我系统。即使以书中白雪梅、欧战军等老一辈投身入藏革命、建设的群体来说,他们的信仰也并非仅仅产生于那个时代特有的单纯和激情,更不单单只是捍卫西藏领土、解放藏区群众、立志西藏建设的热情。热情是容易消散的,坚固的是热情褪去后的理性、责任、理想、抱负、信念,是他们在入藏跋涉中与战友用生命锻造的亲情、友情、爱情,是他们在艰苦历程中承受各种苦难后达到的心灵的安宁,是他们在大自然面前感受的敬畏和人类与大自然的融合,也是他们个体理想与群体信念乃至国家观念冲突后达成的和谐统一体。
  
   书中有句话,“所有生活上的苦都不能算苦,所有生活上的难都不能算难,惟有心灵上的苦难才是真正的苦难。”那个时代的群体经受的苦和难,是物质富饶的和平时代的我们无法想象和体验的,然而与那些我们无法体验的苦难相比,他们依然认为心灵上的苦难才是真正的苦难,我想,信仰是通过承受心灵上的苦难而最终得以形成的,这是那个时代的群体/作者传达给我们的一种见解。我们无需争辩什么样的苦难才是真正的苦难,我也不认为生长在今天的我们承受的生活压力并非苦难的一种,只是,在我们承受生活上的种种苦难的时候,是否应该思考我们为什么而活,是成为苦难的奴隶,还是苦难的主人;是否应该思考我们在什么样的时代下生活,应该保有怎样的生活态度,是通过自己的生活、工作为自己的人生和所处的时代添上一笔光彩,还是一辈子无所坚持淹没于人海;是否应该思考怎样从生活的琐碎中提炼出超越生活的信念,坚持并保有一种独立的意志,放弃和拒绝环绕信念和意志的种种诱惑和同化……
  
   苦难是无法拒绝的,却也成就了一个人的人生。我想,人生的厚度有赖承受的苦难,并不在享受快乐的多少。“有些人的生命是以应该的方式存在,有些人的生命却是以必须的方式存在。”
  
   最后,引作者的一句话作结,这也说出了我的心声:“无论时代怎样变迁,社会怎样发展,我都敬重那些有着坚定信仰,并为之付出毕生努力的人,敬重那些始终如一为理想而奋斗的人,敬重那些重情义重责任重生命质量的人,敬重那些以生命为旗、灵魂为足而终生行走的人。”
  
   (本文系拟在读书论坛上作的发言)
  


  我好喜欢这本书,更喜欢这本书拍成电视剧,欧战军对老婆的爱,还有他的口头禅“至少氧气够喝的”体现出来的乐观的精神,让我情不自禁的爱上他这个人{我是90后的人}


  07年四川台重放了这部电视剧,但是是午夜剧场,看完要接近1点多钟。而且每集之间的广告更让人烦心。虽然不是从第一集看的,但是看了一集就欲罢不能,所以又去买书看的。拿到书之后才发现原来是01年的作品,电视剧也是06年的老片子了。总体感觉,感情很纯粹,很崇高,确实很感动。片尾曲和片中插曲都不错,是一部很经典的作品。


  大学时看的,当时是红色的封面,窝在寝室里面,一会儿咯咯大笑,一会儿又泪如雨下,室友说像是雷暴天气。
  但是也是从这本书,开始注意到军人的情感,了解进藏的艰辛,更发现他们的可爱。一切服从组织,貌似冷冰冰的人,也曾炙烈的爱过,笑过……
  那个年代很纯粹,那个年代的人很真实!


  居然才第三章欧战军刚去世就哭了 还号称自己是很淡定的~
  
  这本书很精彩,看得人欲罢不能啊,裘山山的功力了得,五个一不是白得的。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突然有了一个奇怪的想法:
  一个人会在将要死去的时候,对自己深爱的人说什么?我想说的最多的可能就是“我舍不得离开你”。这是从自己的角度来说的。也许也会有从对方的角度来表达的,那么这句话就变成了“我舍不得你离开我”!!!就是这么简单的一换,带给人的震撼就强烈了太多......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小说里。母亲一直在重复的说着“我该从哪儿说起”,“不,我不能想到哪儿就说到哪儿”的原因吧。讲述整个故事的任务最终落到了她的肩上,而对于她,憋了大半辈子的话,终于能说出来了,也是一种释怀。她在权衡着整样要用怎样一种方式来说,才能即真实,有能让几十年的感情慢慢地流淌出来,而不至于瞬间崩溃。我想,作者是很用心的设计了母亲这个人物的。虽是大量的第一人称叙述,但真正让这个人物丰满起来的就是这些“我该从哪儿说起”。
  
  也许是没有去过西藏,这本书的情节就已经让我很痴迷了,那些执着于神圣的人们,同样是一个个神圣的歌者,他们歌唱了最简单的信仰,最纯粹的生命。书中有句话说的很贴切,“像他们这样的人,生命不是以应该的方式存在,而是以必须的方式存在着”
  
  让我们感谢这些以必须的方式存在着的人吧!!!
  


   《我在天堂等你》最早进入自己的视野的是巫刚、罗海琼主演的电视剧,俺被其中的情节与藏人瞭旷的歌声所吸引了,更是被50年代西藏军人的奉献所感动,在某种意义上,苦情片是最容易博人眼泪的。当然,其中男主角欧战军那句“至少氧气是够喝的”乐观精神确实感染了我,也让我把这部26集的电视剧在一夜之间看完;随后又去图书馆借到了作者裘山山的原作(唉,此书书店都已经断货,许是出版太早的缘故吧),细细品味,不为别的,只为那份少有的感动。
  
   50年代由18军所主导的进军西藏,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又一次长征吧,由川西到甘孜,再到昌都,后至拉萨,边进军边修路,其中的苦难又怎是一部电视剧可以表述完整的呢?或许也是这样苦难让他们有了一种对西藏的特有的情感,把他称之为天堂,也只有自己确有感悟才会有这样的感概。
  
  随便来我们找一下18军的前世今生:18军由豫皖苏军区独立旅与冀鲁豫军区一纵二旅等部队共同组建,1950年执行进行西藏的任务。1951年12月,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成立西藏军区,以第18军进藏领导机构组成军区机关,驻拉萨(归西南军区领导)。司令员张国华,政治委员谭冠三,参谋长李觉,政治部主任刘振国。下辖:第52、53、54师,昌都警备区,日喀泽警备区,黑河警备区,第18军后方部队司令部及骑兵第1团、工兵第5、第8团、西藏军区干部学校、独立支队、班禅警卫营、第9代本等。1952年2月10日,西藏军区在拉萨正式成立,3月17日,第18军改为西藏军区,第18军番号即行撤销。1969年12月,调整为省军区,划归成都军区
  
  
  
  


  我没有看过由此改编的《我的格桑梅朵》。
  
  一个大家族,一个与西藏有紧密关系的家庭。每个人物都是那么栩栩如生,故事是在父亲过世后随着母亲的回忆叙述展开。
  
  半个世纪前,满怀激情的年青人艰难地行进在去西藏的路途上,革命的友情,朴实的感情。他们中虽然有些人没能看到胜利,没能笑到最后,但他们活在战友的心中,永远。他们的儿女也被战友当作亲身的儿女来养育,甚至因此忽视了自己的亲身儿女。父母与子女因为年龄而产生了代沟,但有些思想是会沿续下去的,比如对西藏的感情,是会一代一代传承下去的。
  
  我有一位堂舅,应该是那时代去西藏的,也算是那解放西藏大军中的一员。我现在对他们那时代的经历甚感兴趣,建议他写些回忆录。


承诺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那就不要轻易的承诺


其实,现在不赞同并不代表当时的不赞同,如果你生在当年的时代,或者也会这样去做,或者会他们更有激情,但仅仅是或者。我们很多时候只有共鸣而无激情,只不过目前现实的生活的状况,让我们把激情全消耗了。


这本书的手法是口述式的。有点奇怪啊。


去看看解放军艺术学院的话剧吧,一流的表演,一流的舞美,一流的故事架构。


生活对于我来说是一次艰难的航行,我不知道潮水会不会上涨,及至没过嘴唇,甚至涨得更高—— 但是我要前行。


但是我们能看见海鸥,还有漫天的繁星...


去年看了电视,现在才晓得是书改编的,有机会把书找来看看。光是电视就让我很感动,很好。


您好,这本书的确很好看,05我在西藏当兵时看过,07还没看完就退伍了,找了这本书5年了去年在在QQ网上才买到!你可以在QQ网上买到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