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回国抗战奔赴延安

文思 编 中国文史
出版时间:

2005-8  

出版社:

中国文史  

作者:

文思 编  

页数:

333  

内容概要

  一段难忘的抗战岁月,一代热血的华侨青年;放弃优裕的生活,站在时代的前列,延安——就是他们心中的圣地。这是一段不能忘却的历史,以独家史料为我们讲述一个个热血华侨青年抗战的故事,中华民族有了像他们这样的人,才变的更伟大。  这是一套由多套丛书组成的了解中国百年历史的别开生面的书系。

书籍目录

序言/张楚琨(1)奔赴延安到延安的前前后后/白刃(2)烽烟寸丹一延安的回忆/庄焰(25)不到延安誓不停/张道时等(36)归国奔延安/王唯真(48)去延安参加“七大”/苏惠(59)从泰国到延安/庄国英(66)在抗日中心的狂飙里/吴田夫(76)陕北公学生活漫忆/李介夫(88)战斗在延安的岁月/郭戈奇(96)槟城——延安/沈光(106)奔向延安奔向革命/廖冰(114)拳拳赤子心迢迢奔圣地/钟萍(137)在革命熔炉中/许金荣(145)我和朋友们奔赴延安/蔡其矫(156)冲破束缚奔向延安/王建华(162)华侨青年与延安/彭光涵(173)转战在敌伪顽包围之中/郭凌(180)在敌人心脏里战斗/王耀华(189)回国抗战归侨女英雄——李林/屈健(206)华侨炮兵黄登保/王唯真(220)新四军中一战士/郭永绵(226)投奔新四军/谢白秋(242)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叶锋(248)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吉隆坡队/黄炜然(256)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文森队/王超(270)菲律宾华侨回国慰劳团/高天雄(275)琼侨回乡服务团/张奋(283)参加越南琼侨回乡服务团/潘照(296)缅甸华侨救护队回国参加抗战/马兴惠(301)滇缅公路上的华侨机工/庄明理(313)滇缅公路华侨运输先锋第一大队/张智源(324)再版后记/(333)

章节摘录

  延安,中国革命的圣地,像一块大磁石,吸引着海内外青年,投进革命的洪炉里,锻炼成无产阶级坚强的战士,为中国革命的胜利,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在菲律宾,我就向往延安,像游子怀念母亲,希望早日投入她的怀抱!  1935年,我在马尼拉华侨中学半工半读。级任老师董冰如先生,是个矮矮胖胖的湖北人。(解放后重逢,我才知道他原名董锄平,1922年的中共党员,曾参加大革命和南昌起义。)董老师在华侨中学,领导进步师生组织“人人日日抗日救国会”。在董老师的培养教育下,我成了救国会的常委,参加编辑《救亡月刊》。1936年,董老师知道我一边读书,一边做工卖报,就把每期200份《救国时报》交给我推销,并嘱咐我不能像卖《华侨商报》和《前驱日报》那样沿街叫卖,只能半公开推销,卖不掉的可以送给进步的同学、工人或店员。  《救国时报》是在巴黎出版的,报上登了许多抗日反蒋的文章,也有中国工农红军和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消息。报上经常刊载王明的文章,王明名下括弧里印着陈绍禹。当时我不知道王明是何人,只对他同时用两个名字感到奇怪。到延安后才听说,这报纸是中共在巴黎办的,主编是吴玉章同志。  每期《救国时报》来了,我都贪婪地阅读,像吸水的海绵,汲取抗日救国的革命道理。这些理论变成《救亡月刊》的灵魂,我们常用它的观点,撰写自己的论文。  1936年西安事变以后,董冰如老师乘年假去香港,回来后对我们说:“国共又要合作了,今后要宣传全国一致抗日,不再反蒋了,要团结蒋介石的军队共同打日本。”  1937年1月号《救亡月刊》,我们发表了一篇《国共合作的一线曙光》的社论,我还写了一篇揭露汪精卫(西安事变后,汪匆忙从德国归来,曾路过马尼拉)勾结日寇和何应钦,阴谋进攻西安,发动大规模内战的文章,登在同期的《救亡月刊》上。这一期,还用了一幅绥远傅作义部队在百灵庙抗战的照片作封面,照片上两个士兵在阵地上握着机关枪向日寇射击。《救亡月刊》是16开铅印本,经费来源靠刊登广告和爱国华侨捐助。  不久,听说中共中央和中国红军总部移到延安。延安成为中国的红都,成为抗日救国青年向往的革命圣地。  到延安去!一粒希望的种子在我的心中萌芽。怎么去?不知道,因为道路遥远,如何筹备回国旅费,回国后如何通过国民党统治区到陕北,都没有把握,何况当时还有个对我很好的女同学,怎舍得断然离开!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回国抗战奔赴延安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