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国宝传世之谜

窦忠如 中国文史
出版时间:

2011-1  

出版社:

中国文史  

作者:

窦忠如  

页数:

203  

字数:

170000  

内容概要

《国宝传世之谜》为《中华国宝之谜》丛书之一,所选文物大致按照所属年代先后为序,内容各有侧重,又相互关联,甚至难以明确厘清界限,但是这并不妨碍激起我们对中华国宝之热爱,何况哪一件历经千百年风雨流传至今的国宝背后不隐藏着一段历史旧事?即便这段历史旧事有多么沧桑与辉煌,有多么曲折与坦荡,有多么匪夷所思与合情合理,有多么屈辱凄凉与激荡昂扬……都是中华文明不能离弃的一部分,何况古贤先哲那谆谆告诫至今犹铮铮在耳呢——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于是,《国宝传世之谜》中,笔者窦忠如在传世之谜中遴选出最为世人耳熟能详但又难求甚解的16件珍贵文物,并从浩如烟海的古籍文献中钩沉索隐、稽考求证,竭力缀合早巳散失飘零或惨遭破坏的历史碎片,渴望使每件国宝的流变过程得以连接复原,使读者在纵横捭阖、峰回路转的行文中,既能厘清历史旧事的发展脉络,又能享受国之瑰宝的人文滋养。

作者简介

窦忠如,男,安徽嘉山县人,1973年出生,1991年至2000年从事军事新闻工作,期间发表作品庞杂,约千件百万字。1998年转志于中国历史、文物古迹和世界遗产方面的研究与传播,主持、参与多种相关图书的策划出版工作,先后在海内外出版有《雾开清西陵——中国最后一处帝王陵墓群写实》、《寻找辉煌——红军团历史寻访记》、《绿色痕迹》、《守望紫禁城》、《悲欢颐和园》、《迷失周口店》、《追忆明清皇陵》、《庐山国家公园》和《大匠踪迹一中国近现代经典建筑掠影》等著作10余部。

书籍目录

引子
一、“青铜之王”的今世前生——商司母戊大方鼎
二、“四羊”劫后又重生——商四羊方尊
三、迷雾重重说“毛公”——西周毛公鼎
四、双鼎记——西周大盂鼎、大克鼎
五、百年蒙尘惹聚讼——西周散氏盘
六、化私为公的不朽见证——西周虢季子白盘
七、风雨沧桑越千年——战国秦石鼓
八、奇帖·奇人·奇事——西晋陆机《平复帖》
九、“游吞主人”的情怀——隋展子虔《游春图》
十、天价竞拍起“风波”——隋佚名《(索靖)出师颂》
十一、“画痴”与“神仙”的生死奇缘——唐佚名《八十七神仙卷》
十二、众望所归一“孤品”——北宋张先《十咏图》
十三、故纸堆里的夺命法帖——北宋米芾《苕溪诗帖》
十四、“神品”画作的是非磨难——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十五、“富春山”的劫难与传奇——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吴希增发现同村村民吴玉瑶家一块田地里的土质与众不同之后,并没有声张出去,而是与堂弟吴培文在3月初的一天晚上拿着“洛阳铲”,来到吴玉瑶家的那块田地里进行“探宝”。据说,有经验的盗墓贼、“探宝人”或考古工作者,仅从“洛阳铲”自地下所带出的极少量泥土,便能确认这地下有无宝藏。所以,当吴氏兄弟用“洛阳铲”在村民吴玉瑶家田地里“探宝”时,果然从已经深入地下13米处的“洛阳铲”上有了重大发现,因为拔出的“洛阳铲”铲尖不仅有些卷刃,而且还附有褐绿色的青铜锈。于是,按照当地“探宝”不分地界、利益均分之俗规,吴希增找到了这块田地的主人吴玉瑶,告知详情后便开始合力挖宝。为了不走漏风声,几个人只能趁着夜色在黑暗中挖掘,经过整整一夜的辛苦挖掘,在掘进到地下约10米深的地方,他们终于听到“当啷”一声闷响,于是大家急忙将新挖的泥土向两旁扒开,并借着昏暗的马灯光亮,发现了一个形似马槽状的青铜器。随即,吴希增等人紧紧抓住“马槽”边沿突出的两只立耳,想把它彻底拉出土坑,可是由于坑深而底部狭小,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使“马槽”发生丝毫的挪动,而这时东方天色也已经露出了一丝鱼肚白,这使他们不得不按捺住激动而又焦急的心情,暂时放弃了揭开这件“宝贝”神秘面纱的念头,约定第二天晚上再来起宝。随后,吴希增等人往坑内回填了一些浮土,并用杂草覆盖在坑口上以作隐蔽后便回了家。挨过整整一个白天之后,吴希增等人又找来几个亲近之人做帮手,急不可耐地来到头天晚上挖掘的那个大坑前,并搭建了一个带有滑轮的脚手架,将足有手腕粗细的麻绳拴在“马槽”立耳上,然后几个人在坑外使劲往上拉,另外几个人则在坑内及时向挪动的“马槽”底下垫土。就这样,吴希增等人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终于以每次1厘米的进度将“马槽”拉出了10多米深的大坑。由于这件青铜器形似马槽,于是他们便将其称之为“马槽鼎”,殊不知这就是迄今为止中国乃至世界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重宝——司母戊大方鼎。遭遇劫夺国宝面世,纷争不断。为了遮人耳目不走漏消息,吴希增等人挖出“马槽鼎”之后,便将这件巨大的青铜器国宝秘密地运回到村里,埋藏在吴培文家院里的一堆粪土下面。不料,武官村出土巨大青铜器“马槽鼎”的消息,还是在当年4月中旬被北平(今北京)同益恒古玩铺的经理萧延卿(注:也有肖寅卿、萧寅卿之说,,恐是读音之误)获知了,随即便与吴希增等人取得联系,并秘密赶到吴培文家验看“马槽鼎”。初见“马槽鼎”的萧延卿,不由自主地瞪大了双眼,展现在他面前的实在是世所罕见的青钏重器,只见这件“马槽鼎”长方立耳,宽边方口,四柱中空,所有花纹均以云雷纹为地,两立耳外廓上饰有一对虎纹,虎口相向,中间为一人头,好像将要被两只老虎所吞噬一样,这即是后来被考古学家称之为“虎噬人纹”的图案,至于两立耳的侧缘部分,也饰有鱼纹;在“马槽鼎”的腹部上下,则以夔纹带构成方框,两夔相对形成饕餮状,中间以短扉棱相隔,鼎腹四隅也以扉棱为装饰,只是以扉棱为中心还装饰有三组兽面纹,上为牛首纹,下为饕餮纹;而鼎身四面的中央部位,则是长方形的空白地,这就使“马槽鼎”在整体造型上显得雄健庄重。确实,这件“马槽鼎”不仅通高足有133厘米,口长约有110厘米,宽达78厘米,足高46厘米,就连鼎壁也有6厘米之厚,而且足部除了饰有兽面纹之外,下面还有三道弦纹。最珍贵的是,这件“马槽鼎”腹部内壁上刻有“司母戊”三字铭文,从而使这件被当地人俗称为“马槽鼎”的殷商青铜器有了一个正式学名——司母戊大方鼎。据说,萧延卿当即答应出资20万元大洋收购司母戌大方鼎,但是他提出由于这件青铜器重达875公斤,不便于自己将其运回到北平出售,遂要求吴希增等人将宝鼎分割成几块。于是,吴希增等人先是用钢锯锯割,在几根锯条被拉平而大鼎只被锯出一道印痕之后,便改由几名大汉轮流用大铁锤猛力锤击,可数十次猛烈捶击却只有一只立耳被捶打松动脱落下来,司母戊大方鼎本身则依然没有丝毫损伤。这时,吴希增等人因担心猛烈捶打宝鼎所发出的响亮声音会引起其他村民的注意,更害怕被盘踞在武官村附近的日军听见,便决定哪怕交易不成也要停止对宝鼎的捶打。因此,萧延卿巨资收购司母戊大方鼎的美梦也就随之破灭了。

媒体关注与评论

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郑孝燮文物承载历史、记录文明,乃国之瑰宝。忠如同志揭示国宝之谜,功莫大焉。这需要更精深的学养、扎实的考证和非凡的勇气方能做到。我很高兴在这套丛书中都看到了他丰硕的成果。并在此祝贺这一丛书的出版。  ——罗哲文解密中华国宝,抒写华彩文章。  ——耿宝昌中华国宝是中华文化之基因,传承中华文化功莫大焉!贺《中华国宝之谜丛书》出版。  ——刘庆柱


编辑推荐

《国宝·传世之谜》由著名古建筑保护专家、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紫禁城学会名誉会长郑孝燮。·著名古陶瓷鉴定专家、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耿宝昌·著名文物专家、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谢辰生·著名文物专家、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罗哲文·著名考古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德国考古研究院通讯院士刘庆柱鼎力推荐。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国宝传世之谜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