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台海较量

陈敦德 中国文史
出版时间:

2010-1  

出版社:

中国文史  

作者:

陈敦德  

页数:

318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毛泽东与蒋介石在抗战胜利的重庆握手之后,在中国大地上还是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 ·蒋介石飞去部署死守福州,说:台湾是头颅,福建是手足。 ·兵败金门,使叶飞将军清醒地说:要是仅仅靠木帆船横渡台湾海峡…… ·蒋介石要将其在大陆剩下的最后王牌五十二军派往朝鲜参战,被杜鲁门拒绝。 ·福建炮轰金门,西方认为出现“台海危机” ·毛泽东用兵一江山岛,是告诉蒋介石,我们想打就打,别以为签了美蒋条约就有了万灵符! ·领海出现美蒋混编舰队,打不打?毛泽东说:照打不误:只打蒋舰,不打美舰;美舰开火,不准还击。 ·毛泽东与蒋介石未能最后实现握手而去矣!

作者简介

陈敦德,作家、导演、电影出品人,1944年生于广两桂林,198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电影文学系,现为广两电影制片厂一级编剧、广两作家协会副主席、广西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l996年在中国外交部领导支持下设立陈敦德工作室,致力于中国外交题材的报告文学及电影电视制作。
曾任《法庭内外》、《血战台儿庄》、《芙蓉镇》、《邓小平在广西》、《桂林文化城》、《铁血昆仑关》等十余部影视作品的编剧、导演或制片人。
著有长篇纪实文学《毛泽东、尼克松在1972》、《“总统”归来——毛泽东与李宗仁》、《周恩来飞往万隆》、《探路之行——周恩来飞往非洲》、《破冰在1964——中法建交实录》、《解冻在1972:中美建交实录》、《崛起在1949:开国外交实录》、《起航在1979:中美建交实录(续)》、《接触在1944:美军观察组》、《合作在1946:军调岁月》、《胜利在1971:新中国
重返联合国纪实》、《新中国外交谈判》,画册《毛泽东与胡志明》等。

书籍目录

引子:毛泽东与蒋介石在抗战胜利的重庆握手之后,在中国大地上还是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毛泽东与中共最早在西柏坡提出“一定要解放台湾”的口号。蒋介石从剿“匪”变成被剿,乘轿子退上军舰,选台湾另起炉灶。司徒雷登北平之行夭折,毛泽东要一边倒,并考虑渡海作战解放台湾。蒋介石飞去部署死守福州,说:台湾是头颅,福建是手足。毛泽东让叶飞兵团提早入闽。蒋介石为劝汤恩伯中秋节夜渡台湾海峡。木船越海攻厦门大捷未能使胜利者引出教训。蒋介石急调主将胡琏守金门。兵败金门。使叶飞将军清醒地说:要是仅仅靠木帆船横渡台湾海峡……毛泽东在与斯大林会谈的同时,在莫斯科郊区的别墅里部署进攻海南岛。杜鲁门、斯大林、毛泽东及蒋介石四大巨头在1950年新年前后陷入了历史的怪圈。韩先楚将军的木船重创钢甲旗舰。林彪五万部队乘350条木船强渡海峡抢滩攻上海南岛。蒋介石宣布重新担任“总统”后。国民党进入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最危险的时期。蒋介石要用陈仪的头镇压人心.谁劝都挡不住。汤恩伯只好在家设灵堂祭奠。蒋经国秘密派李次白到上海试探搞国共合作,陈毅答复说:“让台湾烂下去吧!”蒋介石要将其在大陆剩下的最后王牌五十二军派往朝鲜参战,被杜鲁门巨绝。杜鲁门希望麦克阿瑟不要使美国同毛泽东打仗,还要搞清楚麦氏向蒋介石许了什么愿。斯大林改变主意时,毛泽东最终决定中国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章节摘录

  后来,他在家乡盐城加入了共产党,不久就在上海地下党任宣传部长。西安事变之后,他来到延安,开始是做青年工作,担任过《中国青年》杂志主编,写的文章在陕北根据地已经引起了很大反响。其中一篇《青年运动中的思想问题》很有独特见解,毛泽东看了,很是赞赏,称“乔木是个人才”。1941年2月,毛泽东亲自点将,调他去当秘书,时为29岁。从此,胡乔木跟在毛泽东身边工作,一直到“文化大革命”开始,有20多年之久。刚到毛泽东身边,为毛泽东整理讲话稿、文件、文章,整理过《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又在毛泽东指导下为《解放日报


编辑推荐

  两个政治巨人隔海斗智斗力,刻画中国两大巨子的内心世界。毛泽东与蒋介石的 “秘密握手”挫败“台独”。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台海较量 PDF格式下载



两个伟人之间的恩怨,书还可以。


很棒,数的内容还没看,但很清晰,应该是正版的,物流业很快,


书还不错,值得一读。


写的很好。。书的质量也不错


中规中矩的观点


较好的还原了历史。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