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当代中国石油安全研究

杨中强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12  

出版社: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作者:

杨中强  

页数:

227  

字数:

201000  

内容概要

在制定中国石油安全战略时,首要的是要有一个比较明确和开放的方针,不应当以国内资源条件约束能源需求,而应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在能源战略的思维上要具世界眼光,充分发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的积极作用,作为保障中国石油安全的过渡措施。当然,更重要的是,要具有长远眼光,制定一个保障能源安全的长期战略。我们应清醒地看到,以石油资源为基础的传统工业化道路是不可持续的,对中国尤其如此,因此我们应另辟蹊径,寻求一条崭新的工业化能源保障模式。今天,科学发展观的确立,为我们立足中长期的视角,从统筹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高度,制定和实施符合中国国情的石油安全战略提供理论依据。 有鉴于此,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中国石油安全问题就成为一个中国专家与学者们亟须认真、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虽然从全球的视角来看,石油安全问题并不是什么新话题,只是一个新瓶旧酒的问题,似乎已无争论的必要。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时任美国海军大臣的丘吉尔就预见到石油在未来战争中的巨大能量,并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得到初步验证。二战后初期,充足而廉价的石油供应使西方迎来了其经济繁荣时期,然而好景不长,两次石油危机给了西方国家以迎头痛击。自此之后,西方国家始终把石油安全提高到战略的高度来考量,不再沾沾自喜,掉以轻心,同时西方学者也开始著述立说,从各个角度诠释石油安全之意义。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基础图书公司即出版过一本题为《阿拉伯半岛、海湾和西方:阿拉伯半岛诸国及其石油政策》的著作,认为美国和西欧都是世界重要石油市场,它们的经济命脉和海湾石油休戚相关。1992年,丹尼尔·耶金先生在《石油·金钱·权利》一书中,则从金钱、权利的角度论证了(中东)石油的战略地位……即使在“9·11”前夕,石油供应安全还被再次提到西方国家的议事日程,其标志,一是美国《国家能源政策》的出台,二是欧盟的《21世纪战略能源的挑战》计划的问世。

作者简介

杨中强,汉族,山东费县人,先后就学和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云南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获法学硕士、博士学位。现为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委党校校长助理,主要从事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在《世界经济研究》、《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社会科学》、《西亚非洲》、《世界知识》、《中国国情国力》等刊物上发表了《入世与中国反倾销对策》、《中美石油博弈》、《“第五种能源”——谈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构建》、《全球化的不平之音一一当前“反全球化”运动透视》等30余篇论文,多次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转摘。参与编译著作《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

书籍目录

导论  一 走近石油与发展  二 远离石油  三 关注中东石油第一章 世界石油大势与油气地缘政治中的中东 第一节 世界石油资源大势 一 世界石油资源潜力 二 世界石油的未来及作用 三 世界油价走势 第二节 世界石油资源逐鹿之势 一 世界石油供需的集中化趋势是逐鹿之引 二 石油政治与为油而战 第三节 中东石油的世界战略地位 一 回望中东石油 二 中东石油的现状 三 中东石油的前景 第四节 世界油气地缘政治的变迁图画 一 世界油气地缘政治的时代转换 二 新的世界油气地缘政治图画第二章 中国石油安全态势 第一节 中国石油安全的性质  一 石油安全的历史与现实 二 中国石油安全的理论与现实 第二节 中国石油安全现状 一 中国石油从自给自足到净进口 二 中国石油安全现状 第三节 中国石油安全走向 一 中国石油供需前景 二 中国石油安全发展态势的理性审视第三章 中东石油与中国 第一节 中东石油将是中国未来倚重的主要外来油源 一 东南亚石油对中国:自顾不暇 二 非洲石油对中国:难言长远 三 中亚石油对中国:“望梅止渴” 四 俄罗斯石油对中国:“超级替补” 五 中东石油对中国:“中流砥柱” 第二节 中东石油对中国石油安全的影响 一 资源有限与中东石油逐鹿 二 中东的动荡局势与中国石油安全 第三节 中东石油对中国经济安全的意义 第四节 中国的中东石油安全战略 一 经济全球化大势下的中国和中东油气合作 二 中东石油与中国一中东合作关系 三 中国中东经济合作关系第四章 中国石油安全与来源多元化战略 第一节 中国与中亚的油气合作 一 中国与中亚油气合作的必要性 二 中国与中亚油气合作的可行性 ……第五章 中国石油安全中的美国因素第六章 中国石油安全的国内战略结束语:石油需求、石油外交与国家行为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当代中国石油安全研究 PDF格式下载



本书点出了中国的石油安全现状不容忽视,遗憾的是现在大多数国人对此并没有认识。中国的资源并不是像很多人所想的那样是地大物博,很多资源中国并不是很富裕,而且开采的成本也不低,人均资源占有量更少。目前的中国石油形势是,中国很多老油田已经进入了高含水期,而且最近几年新发现的石油储量也没有明显的增长,但是对石油的需求却表现出高速的增长,自从1993年中国开始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2000年,中国的进口石油已经突破了1亿吨,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因此,中国的能源形势不容乐观,但是,与这个局面相应的却是中国到现在还没有一个长期的石油战略规划,这不能不让人感到遗憾和焦急。根据本书的分析,今后世界的油气形势是,以中东为中心,向北连结里海,直到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和远东,向南连结北非和几内亚湾,形成所谓的世界油气心脏地带,而围绕着该中心地带,按距离远近分为内需求能源带与外需求能源带,而中国处于内需求能源带。对今后中国石油战略的重点,作者认为非中东莫属,原因如下,东南亚因为经济发展迅速,对石油的需求将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增多,但是东南亚地区的储量将在石油需求的压力下开始捉襟见肘,自保尚且困难,遑论顾及中国了,根据BP2007世界能源统计回顾的数据,印度尼西亚2007年比2006年产量减少4.9%,可见改预测正确。对于非洲,作者预测因为投资风险高,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距离遥远,经济发展,而且大部分石油被西方资本垄断等原因,中国从北非进口石油的量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根据BP2007世界能源统计回顾的数据,虽然非洲石油在2007年出口增长迅猛,非洲原油出口达7818,000桶每日,油品出口达760,000桶每日,比如,苏丹2007年比2006年产量增长38.1%,但是,苏丹的石油储量2007年比2006相比并没有增长,可见后劲不足,作者对非洲在中国石油安全中的地位的观点也是正确的。对于俄罗斯,作者认为应该将俄罗斯作为超级替补,根据俄罗斯近年来在远东石油管道建设问题上的左右摇摆,可见将俄罗斯放在这个地位是恰当的,另外,作者对中俄经济互补性强的辨证分析也很有启发,俄罗斯的油气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而中国虽然在家电,服装,轻纺等轻工业上有优势,但是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可以提供这类产品,所以我国是有求于俄罗斯,而俄罗斯并不有求于我国。对于中亚,作者认为因为里海地位问题,投资风险高,石油储量不准确等问题,中国可以加强与中亚的联系和合作,但是也无法完全依赖中亚石油,通过BP2007世界能源统计回顾的数据,可以看到中亚的几个国家油气产量虽然有所增长,但是还均远远不能与中东石油的产量相比。最后作者理所当然的得出了结论,中东应该是中国今后石油安全的战略重点,从BP2007世界能源统计回顾的数据来看,中东地区的石油储量占世界石油储量的61%,并且储采比高达82.2,远高于世界41.6的平均水平,所以在今后随着石油的枯竭,世界石油逐鹿中东的形势不可避免。针对中国的石油安全态势,作者提出了一,要加强与各主要油气生产国建立紧密的经贸和政治联系,通过油气合作带动全方位的合作。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的石油安全是与世界的石油安全紧密相连的,所以,应该努力促进各主要油气生产国和所在地区的稳定,防止石油中断的情况出现,为此,应该改变中国过去对世界事务的超脱态度,加强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树立我国正义的国际形象。三,中国应该努力推进中哈石油管道,波斯湾石油管道的建设,降低霍尔木兹海峡的风险,加强与中南亚各国的合作,保障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中国海这条航线的运输安全。四,建立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防止短期的石油中断危机。五,加强与俄罗斯的合作,以俄罗斯这个超级替补抵消过于依赖中东石油可能带来的风险。六,在外交上,政府应该给国有石油公司以支持,以方便石油公司在国外获取油气资源。七,在国内石油的生产上,应该加大勘探的力度,并且注意开发的节奏,注意经济效益。八,在能源安全上不能忽视美国的影响,中国在能源安全上的国家利益在很多方面是保持一致的,只要美国不刻意阻碍中国以市场的手段获得所需的能源,中国应加强与美国在能源方面的合作,共同维护能源市场的稳定。九,加强替代能源的研发速度,特别是氢能源的开发利用。本书虽然篇幅不大,而且谈论的主题很严肃,但是作者有很深的文字功夫,将中国的石油安全


很好,是正版的!


一气呵成的读完。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