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之责
2009-9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苏绍荣
196
无
“怎样当县委书记的完整案例”为题目,为苏绍荣同志的《民生之责》一书作序,是因为我们之间的交往正是从案例教学开始的。 2006年4月起为期近一年,党中央举办了“全国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培训班”,我是主讲教员之一。记得是同年6月份,苏绍荣同志作为广西武鸣县委书记,来中央党校参加培训班,恰好,我的同事徐平华副教授正在武呜县挂职锻炼当副县长。为了表达对武呜县委培养党校经济学中青年教师的谢意,经济学部领导出面宴请了苏绍荣同志,让我作陪。这样,我们就认识了。交谈中,我脑海中留下了几个突出的印象,一是武鸣县已经被广西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确立为唯一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县;二是我们之间在如何解决我国三农问题方面有相当多的共识;三是苏绍荣同志仍然保留着出身于普通百姓的本色;四是我们年庚相仿,他年长我一岁。其后,中央党校经济学部研究2006年秋季学期的教学工作,部领导要求我和石霞教授,在已有省部级领导干部进修班三农问题案例教学的基础上再提高一步。为了实现这一教学要求,我们反复切磋,决定把广西武鸣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作为案例,搬上省部级班的课堂,并且请苏绍荣同志以案例当事人的身份同我们一起上讲台。我们之所以选择武呜县作为案例调研基地,是因为该县的情况符合我们上案例课的基本设想:一是给省部级领导干部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我不是一个很有能力、很有水平的县委书记,但我是一个爱好学习、喜欢思考、肯想办法的县委书记;我不是一个优秀的县委书记,但我是一个认认真真做一点事的县委书记。
苏绍荣,1956年1月出生,祖籍广东开平市,研究生学历。先后担任共青团南宁市委副书记,南宁市委组织部副处级组织员,武鸣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南宁市江南区副书记,南宁市计生委主任等职。2002年10月至2009年3月任中共武鸣县委书记。现任南宁市民政局局长。
第一部分 工作日记 一、任职 二、发展思路 三、党建工作 四、关注民生 五、学习修养 六、离任第二部分 理论思考 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是农民贫困的根源 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体会 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模范 郡县制的方向何在 健全机制,搭建平台,打造农村特色文化——武鸣县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农业生产的集体化、组织化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必然选择 放下包袱,破除障碍,以更大的魄力推动更大的发展 统筹兼顾是破解城乡差别的唯一出路 以民治官是吏治的根本 依法自治是农村现代文明治理的基础 加快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是解决农民工“候鸟式”迁徙的根本途径 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论师德 民生之责第三部分 诗歌楹联第四部分 武鸣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央党校教学案例第五部分 2002-2008年武鸣县经济社会主要指标完成惰况附录后记
建立农村文化建设责任机制。为使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更加具体化,更具操作性,武鸣县实行严格的目标管理。县委、县政府下发了《武鸣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整体推进“663工程”工作要求》,明确了各镇、各单位在文化建设中的目标及工作任务,切实建立起农村文化建设的目标责任制,为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为进一步把文化建设工作的责任延伸至基层,各镇党委、政府也将文化工作列入党政班子的年度考核体系,将文化工作实绩与相关责任人的工资、奖金挂钩,从而促使全县农村文化建设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健全农村文化投入机制。发展农村文化事业,投入是难点,也是关键。为此,武鸣县把加大政府投入与引导社会参与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共建合力机制。即一方面建立了以政府投入为主的保障机制,每年从财政预算中划拨专项资金用于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活动经费支出;另一方面广开筹资渠道,积极探索新模式,鼓励、引导社会力量以冠名、捐赠等形式参与农村文化建设,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物质保障。 二、完善文化设施网络,搭建农村文化平台 武鸣县坚持“建设小舞台,推广大文化”的思想,以文化服务网络建设为重点,努力搭建群众文化发展平台,构建了县、镇、村三级文化设施网络,为广大农民参与文化活动提供必要的场所。 发挥县级辐射示范作用,打造县城形象品牌。近年来,武鸣县不断加大对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相继建成或修缮了县城文化中心广场、武鸣会堂、狮子山烈士陵园等一批群众文化活动基地,充分发挥了县城文化辐射功能。投资300多万元兴建的文化中心广场,集钢架顶棚灯光球场、灯饰园林、大型音乐喷泉于一体,已成为县城广大群众休闲娱乐的最佳去处。每年全县举办的“泥土芬芳”文艺汇演、国际民歌节“绿城歌台”·武鸣歌台等大型文艺演出也多选择在此举办,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提升了县城的文化品味。作为“全国信息共享工程”试点的县图书馆在为广大读者提供正常的图书借阅之余,也通过设立电子阅览室,开辟绿色网络通道,为读者提供迅速便捷的网络阅览服务,每年接待读者约12万人次。农村文化建设责任机制。为使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更加具体化,更具操作性,武鸣县实行严格的目标管理。县委、县政府下发了《武鸣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整体推进“663工程”工作要求》,明确了各镇、各单位在文化建设中的目标及工作任务,切实建立起农村文化建设的目标责任制,为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为进一步把文化建设工作的责任延伸至基层,各镇党委、政府也将文化工作列入党政班子的年度考核体系,将文化工作实绩与相关责任人的工资、奖金挂钩,从而促使全县农村文化建设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健全农村文化投入机制。发展农村文化事业,投入是难点,也是关键。为此,武鸣县把加大政府投入与引导社会参与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共建合力机制。即一方面建立了以政府投入为主的保障机制,每年从财政预算中划拨专项资金用于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活动经费支出;另一方面广开筹资渠道,积极探索新模式,鼓励、引导社会力量以冠名、捐赠等形式参与农村文化建设,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物质保障。 二、完善文化设施网络,搭建农村文化平台武鸣县坚持“建设小舞台,推广大文化”的思想,以文化服务网络建设为重点,努力搭建群众文化发展平台,构建了县、镇、村三级文化设施网络,为广大农民参与文化活动提供必要的场所。发挥县级辐射示范作用,打造县城形象品牌。近年来,武鸣县不断加大对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相继建成或修缮了县城文化中心广场、武鸣会堂、狮子山烈士陵园等一批群众文化活动基地,充分发挥了县城文化辐射功能。投资300万元兴建的文化中心广场,集钢架顶棚灯光球场、灯饰园林、大型音乐喷泉于一体,已成为县城广大群众休闲娱乐的最佳去处。每年全县举办的“泥土芬芳”文艺汇演、国际民歌节“绿城歌台”武鸣歌台等大型文艺演出也多选择在此举办,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提升了县城的文化品味。作为“全国信息共享工程”试点的县图书馆在为广大读者提供正常的图书借阅之余,也通过设立电子阅览室,开辟绿色网络通道,为读者提供迅速便捷的网络阅览服务,每年接待读者约12万人次。
无
在我所买的书中,唯一给2个星的一本书 尤其还是中央党校出版的
可能是这本书的内容是02到08年的 期间很多理论都有了不少发展
但是单就这本书来看,前面是日记,都是些平实而有没什么痛痒的话
可以看出作为县委书记,作者确思考了不少 但是对于武鸣的工作具体有哪些经验和见解没有展现出来,尤其在对待民生这个中心议题没有体现出什么水准、见解、深度。
可能是我自己的期望值高了吧,反正是感觉收获不多